第 1629 章(1 / 1)

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 6号鼠标 2000 汉字|5 英文 字 2个月前

看着这一排车队拉的东西。

集装箱。

集装箱。

还是集装箱。

最后两个不是集装箱的东西,也被雨布裹着,看不清,但可以肯定,这是两个大家伙,论体型,比集装箱还大那么一圈。

看完。

何工签字。

“按照图,卸载吧。”

“好。”

接着。

董石就见这些车把集装箱卸下,很有规律地围成了一个。。。方形?而在方形的中间,有两个集装箱,这让董石摸不着头脑。

这是要做什么?

看着他们。

董石张了张嘴,最后还是闭上了。

不能问。

不能问。

要是问了,显得自己多没见过世面。

可是。

十分钟后。

董石不自觉长大了嘴巴。

只见。

在长方形各个角的集装箱外壳被卸掉,露出了里面的模样,那是方形墨黑色磨砂表面立方体,接着,他明白了这是什么。

一个方形的卷材。

卷扬机帮助下。

整个‘卷材’向两个方向,垂直展开,很快就拉长了近二十米,四个角的集装箱,直接围出了一个将近一亩的方形区域。

中间被展开的集装箱也是这些板子。

摊开之后。

机械连接。

液压制平。

这完全就是一个平地。

“。。。”

就在董石以为结束的时候。

一个安装人员来到‘平地’的边缘。

“哗。”

手一拉。

一片长长的透明板材从里面拔了出来,足足两米多长,接着,使劲一抬,板子垂直于地面,只听咔嚓一声,那人松开后,并没有倒下。

直直的立在那里。

接着。

“哗。”

“咔嚓。”

一个个这样的透明板被拉出来。

没多久。

整个平台就被高两米多的透明挡板围了起来,每一面挡板上都印着缅亚环保技术公司的LOGO,除了墙,四面有四扇门。

董石上去推了一下,发现非常牢固,全力才能微微推动。

平台地面踩着也没有丝毫空心感。

更没有吱吱呀呀的响声。

“何工,这是什么?”

“G3-4型工作站,我们公司的定制产品。”何工,全名何本善,华夏人,原先在缅亚环保公司华夏分公司工作,最近才被调来‘绿洲’项目。

实话。

他也是第一次见到。

“定制?不是你们公司制造的?”董石惊讶道。

“不是。”

随后。

其他集装箱打开。

在地面各个预留孔洞上开始组装起来,一根根合金立杆固定好,一片片挡板从上扣入,形成了墙,形成了屋顶,有的还是两层。

一间间功能房屋被模块化的组装起来。

宿舍。

食堂。

会议室。

仓库。

。。。

桌椅。

电脑。

电视。

空调。

一应俱全。

刚到中午。

就几乎形成了一个功能完善的生活区。

干净。

整洁。

董石之前还以为他们会像工地一样,搭建个什么彩钢板房,毕竟这里是戈壁,对方也没说要修建房屋,可没想到,人家竟然自带移动工作区。

我滴乖乖。

这才半天。

一个能容纳二十人左右的人生活的完善区域就出现了轮廓。

下午四点。

电力。

水。

全都通了。

线缆、照明、监控、淋浴等其他设备也都安装完毕。

傍晚。

看着被照的透亮的四周。

董石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一天时间,一个完整的营地就搭建好,堪比军工速度,本来想回市里的家,可他忽然准备住一晚看看。

晚上。

躺在集体宿舍。

白天热成狗的沙漠,晚上已经降低到零度左右,看着墙上的高清电视,吹着空调,董石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

一觉醒来。

董石听见了机器轰鸣的声音,出门,透过透明的墙,看到两个庞大的设备已经有人在上面操作,长长的管道,正在向罐车内灌水。

不远的门口。

两个穿着制服的干警执勤,接下来的三年,这荒郊野外的,还是重大项目,市里专门调派了四个警员来负责他们的安全。

不是一直。

三个月一轮。

“他们这么早?”

“这叫敬业。”

“好香,我闻到了葱油饼的味道。”

“走,先吃早饭。”

吃完早饭。

董石看到喷灌车开始动起来。

他走过去。

“何工,开始了?”

“对,刚加满了调制好的‘绿洲’溶液,准备开始喷洒。”何本善道,天刚亮,他们就起来忙碌,一小时,终于调制好了一池。

足够五次使用。

最开始。

何本善曾疑惑,为什么公司不用管道喷灌技术,在这片土地上铺满管子和喷头,和灌溉农田一样,直接加压,省时又省力。

后来仔细一想。

还是车喷方式好。

没开多远。

只距离搅拌池五百米。

喷灌车就展开了,两侧伸出如翅膀一样的喷臂,没想到,伸展开足足有三十米,左右就是六十米的宽度,上面是一个个喷头。

不算太长。

混凝土泵车单臂能伸五六十米,这才只有其一半。

“两台够吗?”

“刚好,我们地喷洒周期是一个月,按照两台的速度,一月一周期,这些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很高,连续工作一个月,只需要检修一天。”

“啊?连续工作?二十四小时?”董石震惊道。

“不然可完不成。”

“人不休息吗?”

“倒班。每天只需要三名技术人员值守,而且主要是盯着屏幕,规划路线等等。还有必要的设备运行监测,我们远程技术团队辅助。”

“车受得了?”

“设计上,可以连续稳定运行三个月。”

“。。。”

得。

你牛。

自动化是趋势他知道,但你也太那啥了吧,这让他忽然想起了缅亚医药集团的大数据,现场医生很轻松,背后有大数据和专家团队支持。

不愧是号称能冲击世界五百强前三的公司。

果然有几把刷子。

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跳着前进(求订阅!)

荒漠。

地面很快铺上一层蓝色溶液。

黏糊糊的。

可以微微看见下面的沙土。

董石不免有点担心,几阵风就把它给吹干了,更别说沙漠的炎炎日光。但又记得何本善的讲述,这种溶液在高温下挥发率极低。

“这三年,一直都是这种溶液?”董石问。

“不。每个月都会不一样,按照微生物生长和土质变化,以及承受能力,我们会相应调节浓度、矿物和微生物种类。”

何本善解释道。

“这么复杂。”

“是有点,就算同是沙漠,使用的配方都会有差别,根据土质、气候、还有一些地域属于硬质沙土等等,都要做相应的改变。”

实话。

当初看到一本厚达三百页的操作手册。

何本善眼前一黑。

这比过滤溶液的技术难多了,但渐渐学习,发现也不是那么难,只要把各种土壤数据收集好,查一下表单,就能有确切方案。

远程还有上百的技术人员帮忙。

想错都难。

现场工作容易了无数倍。

由于喷臂很长,短短一小时,董石就看见大地一片蓝,在无人机传回的画面中,地上出现了一条长达十来公里多的蓝线。

一小时十公里。

这是喷灌车的极限。

臂展六十米。

每小时只能喷灌零点六平方公里,但由于溶液配制和运输问题,这个数字还要少一点,因此,两辆车,一个月的休息时间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