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4 章(1 / 1)

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 6号鼠标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方案审核做保险。

只要设备不出问题。

就能治好人。

看来,用不了多久,医生就会成为了‘冷门’专业,低门槛行业。很多还在憧憬毕业后高收入的医学院学生,得考虑换专业了。

以后。

估计连医学专业的研究生都只有读博才有出路。

下午。

理论课结业。

两组人聚集在一起。

“恭喜各位,在理论课结业测试中均表现优异,从这短时间的观察中,我也注意到,有些人有点迷茫,迷茫自己可能会被一些外行人替代。”

“我却不认为这是问题,如果你把医生当做一个谋生的职业,这辈子就想赚病人的钱为目标。那么,这些人被取代,是不值得同情的。”

“但是,如果你希望这个世界少一些遗憾,愿意为更多人解除病痛,让他们站起来,或者重见光明,那么,你的未来,不应该只有一条路。”

“因为社会对于这类人的需求是无限的,选择的余地也很多,就比如我们这,光是对于医疗领域的科学家,我们的需求就没有上限。”

“一千,一万,甚至十万,如果有这么多医疗领域的科学家来,我们会为他们所有人提供工作,最好的待遇,最好的生活条件。”

“所以,我们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让更优秀的人脱颖而出,然后造福更多的人,‘颠覆传统’这个宗旨,我们缅亚医药集团还会继续贯彻下去。”

“兴许,未来我们在医药、医疗设备上有合作,但也可能有竞争。如果我们输了,我们会很高兴,因为有人能提供比我们更好的服务。”

“更廉价的医疗,更快捷的医疗,更安全的医疗,如果在这些方面被你们打败,被你们国家的医疗科学家们赶超、战胜。”

“那不是我们的输。”

“而是。。。全人类的赢。”

说完。

场内寂静。

可半分钟后。

班里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震撼。

太震撼了。

特别是最后一句‘我们的输,是全人类的赢!’令在场的人对这家公司肃然起敬,以前,把癌症的治疗都压在几万块,造福了不少家庭。

他们以为这算是大善。

可今天。

他们对这家公司有了新的认识。也让他们心里涌起了一股莫名的火热,他们从中感受到了一股精神力量,一股真正的医者精神。

“啪啪啪。。。”

石泽不断地拍着巴掌。

非常使劲,手都红了,也没有停下来。

这个对手。

真的值得他们尊重,心里也有点惭愧,自己等人来的确是来学技术,然后想办法赶超的,只是没想到,对方的格局超乎想象。

不怕输。

就怕对手不给力。

当然。

如果免费奉送一套那些医疗设备的设计图,就是真的大爱无疆了,咳咳,段之槐微微摇头,阿弥陀佛,怎能有如此恶念。

这和抢有什么区别。

数分钟后。

掌声落下。

即是对这份精神的赞扬,也是对这些天教导他们的感谢,这句话,他们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忘,当然,也就这等大公司才敢如此说。

要是套到个人上。

就有点难以执行了。

个人。

还没有顾虑到全人类利益的觉悟。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好东西,自然贵(求订阅!)

理论培训结束。

次日。

一早。

所有学员被带到了缅亚第一中心医院。

接下来的一周。

他们每天早上去、晚上回。虽然距离有点远,但医院的员工宿舍的确安排不下这么多人,而新安市里能住的地方,早就满员了。

于是。

没多久。

各个癌症诊疗室里多了几个拿着本本的白大褂,一个主治医生带三人。其实也不算带,主要还是在一边看着,以自学为主。

一台诊断舱旁。

段之槐在一名清秀的女护士后面站着。

表情认真。

学习。

就要有个态度。

站了十几分钟。

旁边的操作面板上忽然闪起了红灯,那名年轻的护士一看,冲他微笑道,“段院士,右一次性血液采集管用完了,你来换下。”

一听。

段之槐来了精神。

终于可以上手了。

“唉,好嘞。”

他高兴地应了一声。

接过护士工牌。

来到身后的一个大箱子前,这是一个银灰色的强塑外壳箱子,长一米五,宽四十厘米,高六十厘米,里面是一排排模块化的条形模块。

整整十五个。

每个宽九公分。

把工牌放到一个标明采血管的模块感应区上。

“滴!”

上面闪着的黄灯变绿。

“喀嚓。”

那个模块微微弹出了一公分。

他知道,这里的材料管理非常严格,刚一扫,缅亚医药集团的后勤管理部门就会知道,系统会自动检测诊断舱的状态。

如果还没有到要更换的时候。

你拿出来。

最迟十五秒。

后勤部的电话就会打过来。

十分高效。

所有的原材料在出库的时候,就已经规定了只能在哪个设备上使用,哪个护士的工牌可以打开,其他护士的工牌是打不开这个箱子的。

而这个箱子的耗材用到别的设备上。

也是不允许的。

死板。

却让段之槐很佩服。

抓住把手。

段之槐把一个如电视里装钱的那种手提箱大小的模块拿了起来,不重,只有五六斤的样子,透过表面的玻璃,可以看到里面一个个细管。

这就是采血管。

诊断舱有电麻采血装置。

采血管。

针头。

都是一次性的。

用完了就得更换。别看小小的诊断舱,可它的消耗也是惊人的,因为还牵扯到理化指标检查,各种各样的化学检验液也得经常更换。

这些耗材。

不可能人工一个个往里倒。

全都是制作成标准模块,插进接口处,这也是段之槐比较心疼的缘故,因为耗材短时间内都得进口,国内没有相关设备制造。

来到诊断舱后面。

他看到了两个采血管的模块。

为了留有冗余。

以及避免其中一个接口故障,所有耗材接口都是两个。

此时。

其中一个已经亮起了红灯。

另一个显示绿灯。

红灯的表示已经用完,旁边一个年轻学员接过护士的工牌,在上面刷了一下,也是滴的一声,用完的采血模块弹出来了点。

取下后。

在一个个使用过的采血管中。

全是紫色液体。

这是经过各种理化检查后的血液,里面已经基本上都是化学物质,血细胞全都被破坏,采血管既是采血,又是排除废血的地方。

如此一来。

方便。

也让患者不必担心缅亚医药集团会搜集所谓的基因,段之槐举起新模块,缓缓插进去,当五十公分的模块还有三公分在外面的时候。

忽然。

里面传来一阵吸力。

“咔。”

卡扣锁紧。

模块安装完毕。

接着上面的黄灯猛闪。

闪了十几下之后,变成了绿灯。段之槐回忆起黄灯闪烁的原因---检查模块是否插错,以及里面的东西数量和质量有没有问题。

见此。

段之槐叹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