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1 / 1)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 可致一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5个月前

的目标;如此,不但事情能办得顺利,还能深得民心。

  一个成功领导者的魅力,能象磁铁一样,吸引许多优秀的人才。

  丰臣秀吉攻打北条氏时,邀请伊达政宗为他的军师,但伊达政宗估计丰臣秀吉不可能获胜,所以不肯答应。后来他发现自己判断错误,当秀吉的军队占优势时,伊达政宗抱着被秀吉叱责的心情,硬着头皮来到秀吉的根据地小田原。

  后来政宗向他人提起此事时说:“当时我真感到害怕。秀吉是个了不起的伟人,也是个最有威严的人,同时还是最有吸引力的人。”政宗对秀吉可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只是政宗,还有很多人,都曾与秀吉敌对过,但最后却都对秀吉心服口服。甚至连德川家康的大臣石川数正,都心甘情愿离开德川家康,去做丰臣秀吉的部下。由此看来,秀吉似乎有吸引他人的魅力,这种魅力是与生俱增的。丰臣秀吉魅力好象磁铁一般,能吸引许多优秀的人才。

  对企业来说,一位领导者就是必须具有这种吸引人的魅力。如果能让部下觉得“我们愿意为您效劳”,必定会有许多优秀的人才肯为他效命。所以,一旦失去这种吸引人的魅力后,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好领导者了。

  领导者的魅力,人人都不相同,虽然有大部分是天生的,但若能洞察人情的微妙,或有爱护部下的心理,这样更能产生魅力,即使自己本身不具魅力,若能使公司有吸引人的魅力,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说服力产生的最大要素,就是因人而异去使用说服方法。东汉末年,有一场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统率百万大军准备攻打吴国,当时吴国分为主战、主和两派。诸葛亮为了说服孙权和蜀汉联手抗曹,不远千里来到东吴,企图增加主战派的声势。

  这时,吴国的主战论者鲁肃对诸葛亮说:“为了促使孙权下决心打仗,希望你能把曹操的实力说得弱一点。”可是,当孙权向诸葛亮询问曹操兵力时,诸葛亮却说:“据说曹操有一百万的精锐兵力,可是实际上并不止这个数字。所以,在这个时候,求和是比较明智的。”孙权很惊讶地问道:“那为什么兵力比吴国还弱的刘备,敢和曹操打仗呢?”诸葛亮说:“我的主公为了要复兴大汉皇室,所以必须和曹操一战。所谓正义之战,兵力乃是次要的问题。为了吴国的安全着想,我劝你还是谋和。”听了孔明这番话,孙权也立志要和曹操决一胜负。于是蜀吴两国合力抗曹,终于打胜了赤壁之战,而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诸葛亮知道孙权是一位英雄人物,所以如果把敌方的兵力说弱了,他不会因此而参加战争,反而因为敌人的强大,更容易激起他的斗志。由孔明游说孙权的例子中可以证明,诸葛亮“说话因人而异”是成功的。

  如果有好的意见却不被人接受或采纳,那么就得想法说服对方。而说服力产生的最大要素,就是要因人而异去使用说服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因人而选择适宜的说词。如果不管对方是谁,都用同一种方法去说服,就很难顺利达成目标。因为对某些人只要解说大意即可,而对某些人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想说服人就必须巧妙妥善地运用各种言法才行。

  要能适当地因人而选择说服的方法,自己也必须具备知识和体验。所以为了能具备这种说服的才能,身为一个领导者,就得体会各种经验,以增加自己的见识。

  如果胜利必须付出沉痛的代价,就不妨先考虑一下值不值得。

  孙子兵法云:“用兵的目的,以保全国土为主,打败敌人为次。以保全全军为上,打败敌人的军队为下。……所以百战百胜并非最强,不战而胜的军队,才是最值得夸耀的。”

  一般人都误以为,孙子兵法是告诉人怎样才能在战场上取胜的一本书。虽然在孙子兵法中,有很多内容是关于战争的,可是孙子的本意即是认为不战而胜才是最值得称颂的。孙子说的一点也不错。战争的起因都是为了某一个目的,所以如果能够在没有任何牺牲,并且在合理的解决途径下达到目的,那不是更好吗?经过战斗才取胜,就是下等的策略了。丰臣秀吉和明智光秀战斗时,把主力部队全部投入战场,结果造成两败俱伤。象这种激烈的战斗,当然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不过,他也经常运用外交手腕,使敌人臣服,归顺于他。纵使不得不开战时,他也会先作充分的准备,然后动员极强大的兵力,使敌人见了就害怕,甚至投降,而能在不伤一兵一卒的情况下获胜。

  丰臣秀吉就是因为擅长这种不战而胜的谋略,所以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一统天下。否则每一次都得打硬仗,就算能够百战百胜,也必须耗费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那么日本的损失岂不是更大?

  象这种情况,也适用于现代的企业经营。企业间的竞争,必定不能失败。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取胜呢?如果用力量去压倒对手,或者用恶性竞争的方法取胜,虽然能够打倒对方,可是自己也不免有所损失,这种取胜的方法已经不适用于今日。今天,我们必须使自己和对手共存共荣,换句话说,要使对方繁荣,而自己比对方更繁荣。在这种情况下去竞争,才是最正确的的抉择。

  至于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算上乘的呢?虽然不能明确地用言语来表达,但是,能够不战而胜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高明的领导者。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一 善用衡量得失的领导人才

一 善用衡量得失的领导人才

  部属给予君主诚恳的谏言,比上战场冲锋陷阵还有价值。堀秀政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曾经辅佐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两个霸主。当时的人都称赞他是国家的栋梁。有一天,在领地的城墙附近,发现有人竖立了一面木牌,上面列举着三十多条秀政的政治过失。家臣们商量之后,决定把那面木牌拿给秀政看,并且非常愤怒地说:“竖立这块木牌的人,实在太可恶了,应该逮捕并严厉处罚。”

  秀政把木牌上所写的“罪证”,仔细地读过之后,马上穿好衣服,洗洗手,漱口,并用很恭敬的态度,把木牌举起来说:“有人肯这样严格地指正我,实在太难得了,我应该把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