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章(1 / 1)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 可致一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5个月前

渠道值得领导者认真研究一番,即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渠道。这与前面所介绍的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是对应的。

  正式沟通是利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正常渠道把各种消息传播开去,有的要做到家喻户晓,有的只传达到一定范围。

  非正式沟通,是那些非正式的“领袖们”把他们希望传播的消息无规则地传播开去,无法控制其流向,俗称“小道新闻”。

  “小道新闻”几乎是无法禁止的,相反,如果认真加以研究,反而可以加以利用。一般说来,正式沟通控制得越严密,小道新闻反而越多,正式沟通越公开,大家都明白了,小道新闻也就失去了市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是成反比的。

  非正式沟通的渠道,大体有四种方式。四种传播方式与人的一系列主客观因素都有关。如单线型传播,消息传播者往往有一定的责任,或者有诬陷他人之嫌,传播者只私下告诉自己的密友。发散型传播一般是指传播者没有多大责任,如出差从外地带来的消息,可以在人们聚集的地方侃侃而谈,一下子使大家都知道。很多有兴趣的丑闻传播也非常迅速。机率型传播往往发生在事情不重大,或不特别引人注目,或者只与某些人有关的新闻,另一些人则听不到。集聚型传播往往与传播者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利害有一定的关系,有的认为很有必要传播给他人,有的认为没有必要,有的甚至把应当传达的文件压着不去传达。

  非正式沟通只所以发生,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正式沟通渠道发生故障,或者效率太低,无法在短时间内担负起迅速沟通的任务;主观原因是人们本来的好奇心理,喜欢打听一些正式渠道得不到的消息。

  非正式沟通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积极方面是可以帮助领导者发现情况,了解问题,许多通过正式渠道得不到的情况,可以通过非正式渠道取得。如我国许多情况、政策和对策,可以通过“信访”的渠道得到了解和信息反馈。消极的因素,是某种消息的传播,常常与正式的情况对立、抵触,有时是谣言四起,混淆视听,颠倒是非,涣散人心,瓦解士气,没有统一意志。

  为了充分发挥整个组织的创造力,领导者以最大的可能利用正式沟通渠道,保持良好的开放式沟通,使人人明白组织的目标,部门与部门、人与人之间的工作情况,对发挥创造力关系极大。

  第三、创造良好的团结合作气氛

  在创造力的开发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激烈冲突和矛盾。一方面,现代科技、经济、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综合、多变,需要由各种知识的人组织起来联合攻关,靠群体组织去解决。另一方面,创造又是群体之间的一种竞争,谁抢先成功,即可带来实际的利益。企业和组织之间也是如此。当然,个人的企图是不一样的,作为领导者,对这两个方面都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估计。一方面,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本身要求大家合作,而不是竞争;另一方面,对研究者而言,对经济发展的动力而言,适当的竞争,也可以激发他们不懈的努力,拼命地工作。

  能否组织起一个齐心协力的创新工作班子?这乃是领导者杰出的才能和绝妙的领导艺术的重要体现。反复实践证明,越是不同专业的人结合在一起工作,彼此依靠点越多,越可以取长补短,发挥个人的优点。不同技能和经验的人在一起工作,可以激发出想象不到的创造才能。把奇异的人组织在一起,如建筑师、工程师、科学家、律师、会计师、管理学家等,经过他们彼此之间大脑的激烈碰撞,就能爆发出许许多多的创造性火花。

  在这种激烈碰撞的启发下,使许多人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越要有创造力,就必须具有各种不同的求知欲望,必须容纳各种不同人的意见与经验,并能随时与不同的人员交流思想感情。这些富有创造性人才,是情报资料输入的守门者,同时又是其它人的信息的重要来源。

  综上所述,组织机构中人员的行动、思想、意见、知识的相互沟通与合作,乃是创造性客观因素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四、创造性研究人员与操作人员的适度分离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创造需要有一个没有时间压力的独立环境。适度地将研究人员与操作人员分离,对于组织的创新是大有帮助的。为此,目前世界上的许多企业、公司,都把研究和发展机构设在远离制造厂的边郊、乡野。

  领导者应当努力掌握创造学知识,学会将研究人员与操作人员适度分离的技能。领导者必须明白,创造性研究人员既是组织的一员,但又不应受组织过分束缚。它要求领导者必须有一种气魄,下决心进行智力投资,使一部分研究人员摆脱眼前生产中繁琐事务的束缚,减轻思想负担,放心大胆地干开创性的工作,以破坏“今天”,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第五、给创造性研究员一定的宽余的时间

  一般说来,组织机构中重要领导角色,每天总是陷入于繁忙的工作当中,并没有多少精力和时间来为“明天”的创新进行十分周详地思考。如果一位领导者对他的下属也如此要求的话,谋求严谨的组织性,专注于组织的有效性,使下面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多少空闲时间,那必将会严重地阻碍组织的创造力。

  工作安排富有一些弹性,有助于提高组织成员的创造力。当然,过分的弹性,往往会造成组织的涣散;但没有弹性,也就没有创造力充分发挥的时间。领导者在安排其弹性时,一方面应区别对待,另一方面还必须指明其创造及发明的需要。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第六、设立创造性建议制度,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现代企业和组织的创造力,是建筑在人人都有创造潜力基础上的。每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人,都会有创造的动机,具有潜力可挖的。一旦这种动机酝酿成熟,就会以建议的方式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议制度是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