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1 / 1)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 可致一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5个月前

就有的想法,不要只由上面对下面下达命令,部属只单单听命行事就行了。上自社长,下至今天刚进公司的职员,虽然有上下关系的存在,在必要的时候,由部属直接对社长说也无所谓,或者向部长说也无妨。

  松下先生反复的说明公司里,必须要有下情上达的风气,以及遵重自由的豁达风气,同时他自己本身如果碰到部属对他提出“发生了这种事情,请社长出面好吗?”的要求时,他会以身作则地欣然前往。员工们每次请社长来员工研修会演讲时,他无论多忙,一定会抽空前去讲话的。

  当然,所谓的支使社长、支使上司,并不是压迫、排挤上司,我行我素的意思。这一点可由松下先生以下的谈话理解。如果公司里,能出现十位很得体支使上司的人,这家公司保证一定会有无限的发展前途。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六 选良方运筹帷幄刚柔相济

六 选良方运筹帷幄刚柔相济

  培养人才,无论如何,素质是最重要的。一些中小企业的公司,无法提供很高的薪资,所以优秀的人才,都不愿意到这些公司服务。再说要教育员工,但是大家都很忙,并且师资也缺乏。说要培养人才,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关于人的素质问题,大家都认为人有聪明和愚蠢的差别。但是,聪明和愚蠢只是相对而言的,不管人再怎么聪明,也没有象神或佛祖那样的智慧;再怎么愚蠢,也不会比狗、猫更差。聪明人和愚蠢人的区别,也不过是一纸之隔罢了。松下先生认为,任何人都有“只要肯磨练,就会发出光亮”的本质。人的智慧的差别是不大的。

  人的身心,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同时,我们也接受大自然的恩赐,能够因自己的意思而达成的事情也只有一点点而已。在这么一点点的智慧差异中,有各式各样的人,也有各式各样的人生观。只有一点点的聪明,就要夸耀,或者是为了一点点的笨拙而自悔,会有什么意义呢?这种行为,可以说是幼稚的行为。

  人与人之间只有一点点智慧的差异而已,聪明中也带有愚蠢,愚蠢中也隐伏着聪明。这就是聪明与愚蠢的哲学。松下先生认为人很象钻石的原石。钻石的原石只要经过表面磨擦,就会发出光亮来。并且依照琢磨的方法如何,切割的角度如何,而发出千奇百怪的光芒来。同样的道理,任何人都具有只要琢磨就会发出那种钻石一样的光芒。因此,要培养人才,或是活用人才,都要先考虑这种人的本质,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发挥了不起的素质。这是最基本的观念。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无论有多么优秀的人才在那里,恐怕也不能使他尽情地发挥优点。

  关于因为中小企业的薪资低,所以在学校成绩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前往服务的问题。其实松下电器公司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大公司,而是从小企业,经过中等企业,慢慢地壮大起来。在薪水方面,战后有一段时期,因为财政的穷因,薪水迟发的情形也出现过。学校的毕业生选择公司,并不一定以知名度高、薪水多的公司做为考虑的对象,而是对经营者有信心,或者是觉得这项工作值得做。只要这个公司有一种魅力的话,人才就会集中过来。再说,光选在学校成绩好的人才,也是一件令人觉得十分奇怪的事情。松下电器公司不单只重视学业成绩,还把三分之一的重点,放在此人对体育运动有没有兴趣的上面来。

  关于在公司里面,找不到适当教师的问题。经营者或者是管理者,透过日常的工作,随时随地指导他们、磨练他们,这就是教育,根本不需要什么讲师。在大公司里,有教育训练的干部,负责召集训练的对象开研修会。可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的主体是要透过工作场所的工作,由上司来教导,研修会只不过是辅助其中的不足罢了。在中、小企业里,经营者的眼睛,可以顾视到各个角落,所以连电话的挂法,对客人的接待以及工作的作法,都可以现场指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并不一定要开研修会才能起到教育作用。

  松下先生认为人的分配和运用,会使人的能力成长,也会使人的能力枯萎。这就是人才培养的环境。不过,中小企业却没有这层顾忌,它可以把人的长处,活用超过百分之一百以上。在大公司里面,常常有素质优秀的人,因为没有被安置在适当的职位上,而使他们的能力埋没了。组织愈大,衙门气息也愈明显,当然,工作效率就很难提高。中小企业反而容易造就人才。这是松下先生自己亲身的体验。

  那么,为什么中小企业能够充分利用人才呢?在中小企业里,常常有“那样做的话,公司会倒下去”的情况发生,所以不得不拼命地工作。还有因为员工只有四五十个人,彼此之间,比较容易了解和相处,而且默契特别的好。所以松下先生一向认为,中小企业才是每一个员工,能把实力全部发挥出来的好地方。

  一般社会人士都说:“中小企业是弱者”。可是,大企业中的员工只能把力量发挥到百分之七十,中小企业却能发挥到百分之一百,甚至有时候可以发挥到百分之一百二十。这就是中小企业条件特别优越的地方。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地把握住这个优点。

  有些企业家说:“因为工作忙碌,或是景气不好,所以无法去做教育员工的工作。”对此,松下先生反而说:“那样的时刻,正是培养人才的好时机。”不景气的时候,东西无法销售出去,收款也很困难,处处都有不顺利的情况。这时候,无论如何要想法子克服,这就要比顺利的时候动更多的脑筋,更加倍地努力才行。这时候,人才的能力就会成长。他认为,情况不好的时候,才是给员工实施活教育的最佳时机。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境造就人才。”

  这样看起来,因为是中小企业,所以成绩优秀的人都不肯来,或者是缺少教师等等原因,都不是不能培养人才的真正理由。总而言之,能不能做到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那个公司经营者的意志。

  企业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不同的学校教育和企业所做的员工教育,根本不一样。那么,其不相同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