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2 章(1 / 1)

大明天启 训记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3个月前

解,比起努尔哈赤动辄屠村屠城的行为,大明人确实要强得多。所以他也相信这些要进入辽东农场的人不会受到虐待,便带着一部分人回到了赫图阿拉。

而大部分不愿意回赫图阿拉的后金人便正式加入了大明,他们知道修路的大明人是有工钱的,所以成为大明人后,他们将家属安顿在朝廷划给他们的土地上,然后提前支取了几个月的工钱,便进入了g3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工地。g3修得差不多了,他们又来到了西榆公路和榆鄂公路打工。

大明之所以放心让他们进入陕西,是因为要加入大明的条件是很严苛的。首先必须改变姓氏,必须用汉族的单姓,象佟佳氏便姓佟,瓜尔佳氏便姓关,马佳氏便姓马其次便必须剪去辫子。能够做到这两点,而且在劳动改造过程中表现良好,便可以加入大明。

加入大明的后金人有一万余人,加上他们的家属共有四万人,大明将他们分散在辽东的各个农场中,正好农场差人,不过这些人本来对农活就不擅长,又贪图修路时的高收入,所以大多都是将家属放在农场,干一些不大需要技术的活计,而自己则跑出来挣钱。

现在修路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吃香的工作,最早的时候熟练工开的工钱是每天三百,后来铁路部和公路委员会进行了调整,技术工一天三百,熟练工是一天两百,非熟练工一天一百。这样下来,熟练工一个月都有事干的话,就可以得到十二元,扣除一元的伙食和住宿费用,可以得到十一元,而非熟练工只要过了三个月的实习期都会成为熟练工。这样算起来,一年可以得到一百多元,合原来的银子是六十多两,这可比种田挣得要多得多。

虽然朝廷规定,刚刚加入大明的归化民族五年只能得到大明人工资的八成,但这对于后金人来说已经是一笔难得的财富,更不用说每天都能吃饱,而且每三天还能吃一顿肉。当年举兵反叛的时候,便是部落里的牛录额真想要敞开了吃白面可都是做不到的。

g3高等级公路是从北京到西安,途经保定,石门,邯郸,郑州,洛阳,虽然距离长,路况复杂,但在炸药的帮助下,公路委员会组织得力,最后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终于建成了这条高等级公路。中间的小河便架设桥梁,但黄河就没有办法架桥了,只能用渡船来交通两岸。

朱由校已经命令研究院试验用钢铁和水泥制造大桥,皇家施工队现在已经改名为大明皇家路桥局,在研究院的指导下,于永定河上建成了大明第一座钢铁水泥桥。桥长两百四十五步,将北京城和嘉福寺即潭柘寺联系了起来。

研究院在建造这座桥的过程中获益良多,准备继续在各地建桥,不断地积累经验,最后要能建成超过一千步的桥梁,这样就可以在黄河和长江上架桥了。

京师大学堂研究院在辽东鞍山,山西平型关,山西五台山岚县,河北邯郸,湖广黄冈,江西吉安,陕西略阳,四川攀枝花勘探到了大型铁矿,而兵器局紧接着就在这几个地方开办了大型铁厂。

兵器局在京师以外开办钢铁厂采用的是新办法,兵器局负责出技术,而且提供技术更新,占了三成的股份。其它的七成由各地的商人通过协商以后再占股,但单独一家占股不得超过三成。

这样所有的管理都不再用兵器局操心,而兵器局负责收购其中质量较好的生铁和全部的钢,其它的铁则由钢铁厂自售。这种模式是朱由校提出来的,他一直认为前世的一句话是很正确的:财产不能公有,权力不能私有。而前世管理方面乱成一团狗屎的国企也让他明白,除了极少数必须由国家掌握的资源以外,其它方面其实完全可以放在民间让它们茁壮成长。

当然,钢铁涉及到武器制造,所以监管还是必须的,由户部,兵部,铁路部,东厂,锦衣卫及税务署联合成立了一个钢铁管理局,专门管理钢铁厂产出的钢铁的税务,销售,使用等方面。以保证钢铁不会流入到朝廷不想看到它流入的地方。

方以智和朱之瑜造出了速度可以达到一小时二十四里的蒸汽船,当然是在使用了螺旋浆以后。方以智认为,现在只能在加强蒸汽机的动力效率方面进行努力,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有太大的速度提升的。他不想再在船只研究上面耗时间,所以朱之瑜成了水力运输局的局长。他对朱由校说道:“皇上,二十四里的船速是在不装载的情况下才能达到,学生只想专门研究轮船,希望能够研制出装载后也能达到三十里四十里的轮船,还想研究出陛下所说的万料十万料的轮船。”

第两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

远洋舰队按照葡萄牙人提供的海图,再加上从西班牙人身上抢来的海图,顺利地避过了海上的风雨暗礁,顺便还打劫了西班牙人两条船,不过在抢了他们的银块和部分食物后又放了他们。终于在七个月后看到了大陆。

虽然在旅途中,船队也曾经在一些小岛边停泊以补充淡水和新鲜的蔬菜,顺便猎捕一些动物打打牙祭。虽然船队已经带了足够的食物,食物中也加入了足够的胡萝卜,带了大量的桔子,带了大量的黄豆绿豆用来发豆芽。虽然专门有船用拖网每天都捕食一些鱼类来补充营养,而且还有吴有性的学生担任船医。整个船队还是有十一个人得病死去,主要是随行的学生和文职官员。

看到陆地,大家都极为兴奋,张千方选择了一个开阔的海滩准备登陆。三条大福船是没有办法靠岸的,只能停在离岸约两里的地方。赶缯船和双篷船稍微强一些,能够在离岸三百步的地方停泊。虽然不大如意,但一时也没有办法找到合适的停泊码头,只能先上岸了再说。

耿仲明是第一批上岸的军官,他带领士兵先登上沙滩,然后侦查了附近的地形,便向船上发出了安全,可以登陆的旗语。

第二批上岸的是周延儒带领的文职官员和学生。周延儒他们踏上岸后,走路都有些东倒西歪,便问耿仲明是怎么回事。耿仲明笑道:“都是一样的,船上坐久了,一上岸地不摇晃了就走不稳了,很快就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