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决定的事情,非得说上七八句话不可。
好在他这两年来的工作重心,是与麾下的门客参考各国法律,重新制定楚国的法律,以为接下来的变法提供法律支持,没时间在朝中跟那些大臣扯皮;
好在楚王一直都支持他,他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直接以发布政令便可,也不必理会那些大臣是否反对。当然,这样强硬的作风,也让更多的大臣心怀不满;
好在令尹昭雎之前都没有明确反对变法,或者暗中阻挠,这才让他处理事情来颇为顺利。
如是种种,屈原几乎可以预料,现在他与楚王一同出去朝议,然后他大力主张赐死令尹昭雎。
那···以那些现在就痛恨他,甚至恐惧他做令尹的人,一定会在搞不清楚王心意的情况下,心中迟疑摇摆不定甚至会立即改弦易辙。
所以,让他主张赐死令尹昭雎,的确可以暂时堵住群臣的口。
但,他与令尹昭雎的关系很好,不仅是昭雎做令尹前就跟他很亲近,做令尹之后又支持他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上一次变法失败之后,在群臣对他的围攻中,也只有昭雎对他伸出援手,拉了他一把。
而现在昭雎有难···他要是落井下石,那国人一定会戳他脊梁骨的。
只是,屈原仅仅只迟疑了一瞬间,便有了决断。
当年他决定变法的时候,就已经不在意国人的议论了,更何况现在。
世人非议于我如浮云。
想着,屈原脸色一正,拱手应道:“请大王放心,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善!”熊槐笑着点了点头。
因群臣都在章华宫的缘故,不多时,朝中的重臣便都到了熊槐的寝宫外求见。
不过,当群臣看到屈原与楚王一同出来的时候,俱是一愣。
甚至,如昭常等人,一见到屈原一大早便跟在楚王身后,便有了不好的预感。
殿中。
熊槐在王位上做好后,看着群臣道:“诸卿为何求见寡人,寡人已经知道了,大家都是为乐君他们来的吧。”
“大王英明。”
群臣附和之后,相互观望了一下,然后咸尹范环一脸沉重的开口道:“大王明鉴,乐君弋阳君等人听信谣言,以为大王要对其不利,而在前来郢都的路上逃亡。臣听说以后,心急如焚,特来求见大王,希望大王能立即采取措施,制止乐君等人的逃亡。
否则,大王安抚体恤乐君等人的事情没有传出,却让世人误以为大王要杀了乐君他们。如此,国人知道后,必然一片哗然,到时,臣担心不仅是郢都会谣言四起,而且,整个楚国甚至天下各国都会谣言四起,不断传播对大王不利的谣言。”
“大王,咸尹说的是,还请大王立即采取措施,挽回乐君等人。”
熊槐听着群臣异口同声的话,微微颔首,再抬手制止群臣后,看向范环问道:“贤卿以为应该如何挽回乐君他们。”
范环一听楚王询问,立即应道:“大王虽然并没想过要处罚乐君他们,甚至大王之前还下诏安抚乐君等人,但是,之前几日郢都谣言四起,国人议论纷纷,全都在说大王要重罚乐君等人。
这样的谣言被乐君他们拍到郢都的臣子得知,已经引起乐君的恐慌。其后乐君司马反叛,弋阳君司马等七人被杀,然后国人全都以为这八人全都是司败所杀,甚至乐君他们听说后,从来没想过是乐君司马背叛,而是以为大王要对他们治罪,以致他们全都逃亡了。”
说到这,范环一脸沉重的道:“此时此刻,乐君等人已如惊弓之鸟,寻常的安抚已经不起作用。所以,为了安抚乐君他们,为了破除各地贵族的质疑,为了避免国人离心,为了避免楚国陷入分裂的状态。
臣以为眼下需要用当机立断,断臂求生。”
熊槐面无表情的问道:“咸尹以为如何断臂求生?”
范环沉吟了一下,猛吸一口气,拱手道:“臣请大王下诏治令尹战败之罪,然后彻查弋阳君司马之死一案。”
此话一出,殿中顿时一静,然后司败罗异顿时失力的拜倒在地:“大王,臣有罪···”
群臣闻言,看了看司败罗异,然后又全都向楚王看去。
只是令群臣失望的是,楚王的脸色并没有恼怒或者愤慨。
此时,熊槐面无表情的看了群臣一眼,然后抢在群臣开口之前,主动向鲤鱼太子横之侧的左尹昭常问道:“左尹以为如何。”
昭常见殿中的人全都看过来,沉吟了一下,拱手应道:“大王,令尹陈城之败,国人多怨之,臣知大王爱惜令尹,但是,此时此刻,国怨沸腾,令尹难承其重。
故,大王若是爱惜令尹,为令尹计,应该免去令尹之职,让令尹暂回封地修养。”
熊槐一怔,笑着看着昭常问道:“左尹也以为寡人应该赐死令尹吗?”
昭常一听,顿时冷汗直冒,赐死昭雎的锅他可不怨背上,这可是会遭到昭氏以及大王怨恨的。
想着,昭常立即陪笑道:“大王误会了,臣的意思是让令尹暂时避避风头。”
“哦,是这样吗?”熊槐冷冷一笑,见昭常的笑容僵在脸上,摇了摇头,然后没有再理会他,而是转头向屈原问道:“左徒以为如何?”
屈原闻言,先是笑了笑,然后应道:“大王,臣以为咸尹所言极是,如是不能尽快挽回乐君等人,那各地封君必然会心寒,未来各地封君也不会在听从大王调令,如此,则楚国将有亡国之危。
所以,臣也以为大王应该立即以陈城战败的罪名赐死令尹,并且以行事不当的罪名赐死司败。”
赐死二字一从屈原嘴里出来,群臣全都大惊。
接着,群臣又见楚王笑着点了点头,心中顿时惊疑不定。
楚王真的要弃车保帅,牺牲掉令尹以向群臣低头?
不···若是大王真要如此,那大王之前就不会召见屈原,屈原更不会提议赐死令尹昭雎。
难道大王准备换掉昭雎,然后直接让屈原上位继任令尹?
这···
不···或许这只是大王与屈原两人在欲擒故纵。
只是···大王真的是欲擒故纵吗?
屈原开口之后,群臣想到了许多,虽然两种可能都有,但他们可不敢去赌。
万一楚王一怒之下真的打算让屈原上位,然后强行开展变法呢?
那···
第九百八十六章 暂留
“大王!”
此时上大夫景邵见楚王点头,似乎正要打算开口同意屈原的建议,见此,他来不及探查楚王的真正意思,立即开口劝阻道:“大王,臣以为此事还需慎重,令尹功勋卓著,为楚国为大王征战多年,鲜有败绩,劳苦功高,此时因陈城之败,因为一些封君的缘故,而处罚令尹,臣以为这恐怕难以服众。”
景邵一开口,屈原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