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是如何解决粮食问题呢?”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为越国的百姓跟其他各国都有所不同,其他各国包括楚国,此刻的小农经济大都已经接近成型。
而越国则不然,越国的兴盛在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大行分封之制,至今不过两百年。越国的分封制,在这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处在兴盛期,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已经走到衰败瓦解的程度。
所以,之前越王以及贵族对百姓占据绝对权威。既然耕地不足,而大量百姓又直属与贵族,没有自由之身,无法逃亡他地,那百姓如何养活自己呢?
同样,越地的这一现状,不仅关乎百姓,而且还关乎楚国对越地的统治。
现在越国的精锐已经在两年前被楚国消灭,越国贵族实力大减,而且楚国在越地还有八万楚军驻扎,所以越地贵族还不敢有所异动。
但是十几二十年后呢?
楚国总不可能一直保持在越地驻扎大量楚军,一旦楚军撤走,而越地贵族的实力已经恢复,那时,一旦越人贵族进行串联,想要恢复越国。
那么,以越人贵族对百姓的控制力,只要他们登高一呼,他们控制的百姓,必定会纷纷响应。
彼时,越地一定会反覆。
所以,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熊槐早就想搞定越地的贵族了。只是因为之前接连不断的战事,所以才耽搁了。
也正是因为越地的这种现实,所以熊槐来江东之时,还将郢都的十万楚军带来了八万。不是因为熊槐怕死,巡狩地方还劳师动众带着八万大军护卫,实则熊槐很怀疑,仅凭江东的八万楚军,恐怕难以震慑那些即将失去所有不得不铤而走险的越人贵族。
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熊槐才在遭到刺杀后,立即推翻了之前迁移贵族的设想,趁着自己大军在此,以此为借口,直接对江东的贵族下杀手。
越地的贵族制度,实在让熊槐感到心惊胆战。
一时间,熊槐的思绪飘得很远。
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渔
另一边,唐昧没有注意到楚王眼神的飘忽,直接应道:“越地解决粮食问题的方法有两种,其一转业,靠近沿海的百姓,没有足够的耕地之后,便出海捕鱼,变成渔民。靠近山脉的地区则转为牧民,大量养殖六畜,一座山头只养殖一种,以达到专人专用。”
熊槐听到唐昧的话,思绪立即收拢回来,微微颔首表示理解。
沿海地区有两利:鱼盐之利,就比如说齐国,就是依靠鱼盐之利发的家,现在齐国还是各国中最富有的国家。
会稽之地海浪肆虐成这样,大潮每天都来,制作海盐的地方自然较少。但是,海鱼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说的不仅仅只是出海捕鱼,还包括近海岸边的各种贝类虾鸟龟等等,其中,越国的玳瑁,就是各国争相追捧的珠宝。
至于山上养殖牲畜,更简单了。
果然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此时,唐昧见楚王点头,便进一步解释道:“大王,渔民还有牧民都很难迁移到楚国他处,渔民不仅需要打渔,而且还需要在海岸寻找各种食物,才能保证一家所需。所以,即便将渔民迁到洞庭彭泽,让他们继续做渔民,他们恐怕也很难适应。
而各处山上的牧民,往往只精通于蓄养一种牲畜,而没有其他的才能,也难以在其他地方生存。”
熊槐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么第二种办法呢?”
“提高粮食产量。”
熊槐闻言心头一震,这年头粮食才是真正的财富,百姓吃的是粮食,官员领的俸禄还是粮食,市场上交易的大多数也是粮食,甚至连货币也是粮食。
所以,提高粮食产量,一直都是各国的努力目标。
现在驺然听到越地的第二个办法,熊槐立即露出期待之色:“贤卿,越国是如何提高粮食产量?”
唐昧听出了楚王的期待之意,赶紧应道:“修筑水塘,翻新农具,选育良种,推广牛耕,精耕细作。”
熊槐闻言,心中顿时兴趣索然。
水塘就不说,他刚刚才去看过,就是一个水利灌溉工程,他在郢都已经准备修建水渠了。至于农具,越人铸剑术天下闻名,更别说打造农具了。
而牛耕这门技术,并不新鲜,已经出现很多年了,但是推广的速度却并不快。即便是已经确立耕战制度,将种田与打战等同起来,并且官方大力推广马耕牛耕的秦国,现在牛耕也没有普及。
至于楚国···地太大了···
而精耕细作方面···楚国地太大了。
另一边,唐昧咽了咽口水后,继续道:“这些早在越王勾践时期就已经开始实施,当年文种范蠡等人入越,不仅是越王亲信重臣出谋划策,同样也给越国带来了各国的先进技术,文子教导越人种田,范蠡教导越人蓄养牲畜,并将技术编写成书,让万民学习。
近两百年过去,越地的农耕技术已经不比其他地方差。而且,得益于石塘,以及大量人力的投入到有限的耕地中,如今越地各塘所在的稻田,产量普通达到八石到十石一亩。会稽城外的富中大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产量极高,因其富饶,称之为富中。”
熊槐闻言长叹一口气,亩产十石,这已经是各国最肥沃的良田产量了。但是精耕细作这种提高产量的办法,并不适合楚国。
不是说这种方法没用,而是百姓不会采用。
楚国地方大,百姓有足够的土地耕种,采用粗放氏的耕种,不必投入多大的心力就可以获得一年的口粮。
而越地则不然,人多耕地少,若是不极力提高产量,则粮食完全不够吃。
接着,熊槐突然想起自己以前很小时候,父母两人种着不到两亩地,一到夏季双抢之时,全家老少一起上阵,累的要死要活。
若是一百亩田,一户人家耕种,若是按照一家五口算,照后世那么耕种,这绝对要累死人,而且还难以完成耕种任务。
所以说,耕种方式不仅跟生产工具挂钩,还跟土地多寡有关。
若是处在物产特别丰富的地方,出门就可以捡到食物,那么就会不知工作为何物。
这无关勤奋懒惰,也无关人性,只是天命使然,是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想着,熊槐顿时对越地的提高产量的方法,也就不在那么在意了。
此时,唐昧停顿了一下之后,接着道:“大王,正是因为越地百姓的耕种与生活方式,与其他地方全都截然不同,故而臣以为迁移百姓之事难以成功。
若是强行将越地百姓迁走,然后将楚国他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