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9 章(1 / 1)

大楚怀王 腊月青梅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宋美人,应道:“好,请司马稍后,寡人随后就来。”

“唯。”

很快,熊槐在两位美人的协助下整了整衣冠,确认无误之后,才向殿外走去。

侧殿,正在等候的唐昧见的楚王到来,顿时一愣,刚刚楚王离去之时,尚且勃然大怒,怎么一转眼,就笑容满面了呢?

心中疑惑的同时,唐昧暗暗松了一口气。

“拜见大王。”

“免礼。”

礼毕。

熊槐见唐昧看到自己后,神情有些拘泥,不禁主动开口问道:“司马前来求见寡人,可有什么要事。”

“不敢!”唐昧拱手行了一礼,然后开口道:“大王,臣这是来替文雀求情的,方才在殿中,文雀出口无状,还请大王恕罪。”

“无妨!”熊槐闻言笑了笑。

他这次前来越地,正是为了收拾残局而来,是为了将散落的人心再度聚集起来。结果,来到会稽之后,才发现越地的情况,已经远比他之前所预料的还要严重的多。

故而,熊槐一到会稽,一刻都没有停歇,还没来得及与群臣商议,就直接在殿中说百姓畏惧,正是为了抛出如何收聚人心的议题。

结果,这话还没有说出来,就被文雀给打断了,还被他狠狠的臭骂了一顿,就差被指着鼻子臭骂他乃是惺惺作态的桀纣之君了。

不仅让人臭骂一顿,而且连本来已经准备好的计划也泡汤,本来熊槐还是很生气。

但是刚刚才经过宋美人之事,心中怒气已散。

尤其是宋美人开口就是要灭人满门,更让熊槐心中一凛,内心充满着警惕。

连枕边人都是一开口就让他灭门,这不正是说明文雀说对了吗?

这次在江东大举屠刀,的确影响很不好。

想着,熊槐摆了摆手道:“方才文雀之言,的确有道理,乃是治国的至理名言,寡人怎么会怪罪他呢!”

说着,熊槐叹了一口气:“文雀之言甚是,这次寡人不分青红皂白,以寡人遇刺为借口,将原本要迁移的贵族巨室,灭族一半,另一半也全部迁到洞庭垦荒。此等残暴之举,虽然也算快刀斩乱麻。但是,有罪没罪,全都杀掉,即便有理由,也却是桀纣之举没错。”

唐昧一听楚王将杀戮一事称之为桀纣之举,脸色一变,立即主动请罪道:“大王,臣有罪。”

熊槐见状,扶起唐昧道:“司马何必如此,此举虽是桀纣之举,但寡人何曾说此事有错,况且,即便是桀纣,难道所有行事就全都是错的吗?”

唐昧一怔。

熊槐笑道:“正如文雀所说,商君变法,乃是秦国强大的基石,秦国之强,商君功莫大焉。然商君变法之所以成功,其前后所杀的两批秦人,正是一个重要原因啊。否则,跟这些人一直纠缠,不仅牵扯许多精力,还会影响变法的进程。”

说着,熊槐脸色一正,目光坚定的道:“乱麻一团,与其剪不断,理还乱,还不如一刀斩之,倒也干净利索。”

唐昧见楚王不用他做替罪羊,松了一口气,拱手道:“大王英明。”

熊槐微微颔首。

江东那些被杀被流放的人,本来就是他此行的目标,他这个楚王自然不会自打耳光,向越人承认错误的。

至于如何安抚百姓···

熊槐沉吟了一下,道:“贤卿,稍后卿向越地各处发布公告,就说寡人遇刺一案,现在已经全部查清,牵连此事的要犯也已经审判。此外,立即向各地传达通缉吕氏兄弟的抓捕公文,凡是抓到吕氏兄弟任意一人的,赏黄金千金。”

唐昧立即会意。

楚王通缉吕氏兄弟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最重要的是,通过这道海捕公文,告诉所有的越人,楚王遇刺已经完结,除了吕氏兄弟,其他人都与此无关。

这才是只通缉吕氏兄弟,而没有通缉其他各大家族逃亡子弟的原因所在。

若是通缉所有人,整个越地数年内恐怕都平静不了。

想明白之后,唐昧立即拱手道:“大王英明。”

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

熊槐点了点头,然后接着道:“不过,仅仅只是如此,不过是稍安百姓之心罢了。还有越地各处散步的其他谣言,也需要进行破除,以让百姓之心彻底安定下来。对于此事,不知贤卿有何建议。”

唐昧闻言,露出胸有成竹之色。

越地的那些骇人听闻的谣言,有一大半是他自己散步出去,早在散步之时,他就已经想好了对策。

此时听到楚王询问,唐昧立即应道:“大王,越地纷纷扰扰,其直接原因就是大王遇刺,百姓贵族担心祸及自己,现在大王出榜安民,遇刺案已经结束,故而越人心中迫在眉睫的顾虑便会消除。

而越地动乱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越地新附,越人内心深处对我楚国的疑虑。而疑虑最直接所在,则是百姓担心是否会被贬为奴隶,是否会被迁移他处垦荒,是否会被课以苛捐杂税,遭到楚国奴役。

至于那些贵族巨室,则是心忧自己的地位,以及他们的财富能否得以保全,还有家族的未来以及子弟的前程。

只要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越地的动乱,则会迎刃而解。”

熊槐微微颔首,唐昧所说的这些问题,全都直指问题的核心,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越地乃至江东,就容易了。

想着,熊槐看向唐昧问道:“贤卿有何建议?”

唐昧沉吟了一下,看了看楚王,见楚王目光含笑,却难以透过楚王的目光看出在想些什么,想了想,拱手道:“大王,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说难不难。百姓的忧虑,很好解决。如今越地贵族巨室死伤过半,他们所掌握的土地,已经全都收归国家所有。

如今百姓在这些土地上耕种,最忧心的问题,还是收获之后如何交税的问题。所以···”

唐昧说到这,见楚王面色不变,语速突然变快道:“所以,现在只需在秋收之前,将国家所掌握的土地分给耕种的百姓,承认土地归百姓,并立下契约,约定秋收之后百姓所需缴纳的税赋。

如此,百姓见大王赐田,又见税赋已定,必然定下心来。因为若是楚国想要将他们贬为奴隶,必然就不会分给他们土地,因为奴隶是没有财产的。同理,国家若是想要将他们迁走,同样也不会在原籍分土地,家在洞庭,地在江东,想要耕种土地还得跨地千里,即便是脑疾之君也不会行此糊涂之举。

还有,只要确定了赋税,这就可以打消他们心中的疑虑,不会担心国家奴役他们,课以苛捐杂税。

如此,足以打消越人的顾虑,明白大王的仁德之意。”

熊槐不禁点了点头。

这正是他特意从郢都前来江东的目的,当初他决定迁移越人贵族之时,在得到越地贵族名单的同时,还得到了唐昧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