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山炮
帝国历62年1月20日
帝国皇城,兵工总署
“总算把这个给完成了”
“完夫,怎么呢”
“铁大公的轻型火炮,我终于造出来了”
“你说的是当初耐森从地道里面偷偷运进皇城的火炮”
“是的。”
虽然兵工总署目前把所有研究焦点都用在了如何制造步枪子弹上,不过由于纡弥城的防御急需大炮进行远程火力打击,大炮的生产以及相关弹药也是不能停的。
“大炮这也是帝国最有能力抵御外敌的武器了。怎么样跟以前的大炮相比有什么不同”
“是这样的。根据对残骸的分析,以及这段时期喻尚书研究的各类炸药。我在原来的大炮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就是这门大炮”
“是的。”
随着这位已经在多年前入教受洗的黄完夫教士把覆盖在这门重新改造过的大炮的布匹揪下来后,张陶卿开始认认真真地检查起来这炮究竟跟以前究竟有何不同。
“总办,这炮是可以拆解的。”
“唔什么意思”
“这门火炮是可以进行拆解的,一共是11个部分。”
“给我详细说说。”
“是这炮口径75毫米,全重485千克,炮管长1600毫米,最大射程8600米,高低射界负10到正45度,使用液压驻退装置,双轮开脚式炮架。”
“听上去还可以。”
“炮口上面的装置是消焰器,可以兼顾降低大炮后坐力。”
“消焰器就是大炮发射的时候,可以遮蔽炮口火焰的装置”
“是的。”
“不错。”
“还有,总办,为了保证火炮射速。我是给这门大炮专门发明了这种定装式炮弹,弹丸重量6千克。作战的时候,直接把引信装在炮弹上,然后把整颗炮弹塞进炮膛里头,关闭阀门,扳动击锤发射”
“完夫,为什么不用原来的药包发射”
“射速太慢。而且亚南城提供的无壳子弹构造启发了我如何制造定装式炮弹。”
“明白。可是你这炮可是连炮盾都没有,要是敌方”
“总办,纡弥城的将士发来的战情通报就说了一个事。他们千辛万苦地把大炮拉到城墙,或者是塔楼内部的时候,即使是有半米厚的覆铁砖墙的装甲保护下,玛咖的火球只要数量够多,依然可以成功命中大炮所在的位置;而我们原来使用的大炮却是来不及逃离玛咖的毁灭性打击有鉴于此,我就在想干脆把大炮放在城内,通过大炮的曲线弹道射击进行杀伤,而不是原来的直瞄式射击。”
“曲射有点像亚南城用的迫击炮。”
“总办,主要是玛咖的火力非常猛,直瞄射击是怎么样都是绝对拼不过的。”
“所以你就干脆不要让大炮上城墙。”
“而且由于重量的原因,这门大炮只需要两匹战马进行拖拽。”
“也就是说即使是山地,这门大炮可以完全做到跟随步兵前进”
“是的,总办。”
“这样的话,以后帝国就不用生产投石机了,就专门生产这炮吧。”
“还有这个,我专门为这门炮配备了瞄准镜。”
“方便瞄准。不错不错”
“总办过誉了。”
“不过咱们还是落后了。”
“啊”
“当年耐森用一门改造过的大炮轰杀了乐大公。你就不想想现在亚南城的火炮会是什么水平”
“呃”
“不过不能怪罪于你,咱们帝国已经完全落后于亚南城了。从步枪到火炮,咱们都是在战争中学回来的,而且学费相当高昂。啊还是说回这个吧叫什么名字”
“卑职还没给它起名字。”
“就叫75山炮吧我都不知道朝廷愿不愿意批准帝国列装这炮呢。”
“不是吧。”
“当今陛下年幼,太后摄政,太上皇终日沉迷于各种神术的修炼。光是步枪子弹技术购买的事,太后还居然想到了以次充好,图谋用伪造的皇室珠宝作为货款蒙混过关。结果在亚南城的太子妃亲自写了一封信给帝国,直接要求帝国把太后最喜欢穿的大礼裙给送到亚南城”
“啊太后她,她完全不懂军事武备的重要性这”
“所以算了直接投产把投石机什么的生产线通通都给停了都快生死关头了我还迂腐那么多干什么”
“真的要这么干兵部那边”
“我直接跟他说唔,对了这炮要几个人用”
“至少20个人”
“可能不止,最好30个。”
“哦。”
“毕竟还要考虑炮兵除了炮手,还需要守卫人员防止敌方袭击。光是扛炮弹,肯定就要5个人,而且搬运山炮也需要十几个人负责。哪怕你说用马匹拖拽,马匹也要有人负责看管喂食的。所以30个人是最保险的。何况在战斗过程中,你敢保证不会有任何一名炮手负伤,甚至是死亡吗”
“是。”
“配多点人,至少有人可以接替阵亡炮手继续作战。”
“唔总办,还有一个事,我搞不懂。”
“什么事”
“孔将军是怎么死的他们用的武器究竟是什么”
“据说是一种手榴弹。但是我们完全不知道这手榴弹究竟用什么方法可以扔个100米。”
“会不会也是一种小型火炮”
“不像。根据幸存者的回忆,他们只听到,嗵。”
“嗵”
“他们说只要听到这个很清脆的声音,他们附近的地面很快就会发生爆炸。”
“超轻型迫击炮”
“这个就需要你们好好研究了。”
“是。”
“我年纪大了,我也是时候把兵工署交给你了。”
“总办”
“完夫,今年我会辞退兵工署总办的职务。你,上来吧。”
“啊”
“完夫,你要记住一句话。武器是人用的,用来干什么就看这个人想干什么。知道了吗”
“知道。”
“希望你时时刻刻留意军队的声音。毕竟兵工署是帝国军队的武器研发和制造中心,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对待。更要记住戒骄戒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