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85 章(1 / 1)

马前卒 枪手1号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编入明军之中,麾下有三千兵将,亦是围堵我们大燕的明军兵马之一。”万全道。

“难恨那个张安能够出入边境有如无人之境。”拓拔燕惊叹道:“那个李维既是明军将领,却走私粮食到我们大燕,他不要脑袋了么?”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个李维,终究还是一个商人,数倍的暴利,足以让他铤而走险。李氏在正阳郡势力极大,与江浩坤以前便有交往,他向抚远走私的,可不仅仅是只有粮食,还有军械,食盐等。”

“此人既与江浩坤有旧,先前我买粮的那些黄金可能要打水漂了,倒不如直接纵兵抢了他们的。”

“不不不,你买得好。如果抢了,我们与江浩坤本来就很薄弱的那点信任可就要完全没了,现在还不是翻脸的时候,而且,有了这一点关系,我们可以名正言顺的接触这个李维。”万全意味深长地看着拓拔燕。

拓拔燕脸上变色,“万老,末将现在只想领兵。”

“你果然聪明,我一开口,你就猜到了我想要你去做什么。”万全笑道:“你有多年的潜伏经历,当然,这绝不是什么愉快的经历,你心中抗拒这种事情,也是理所应当,这也是你不愿呆在燕翎卫的理由吧,但我想来想去,没有人比你更适合这个任务了。”

拓拔燕垂下头,眼珠子乱转,不知在想些什么。

“利用这一个机会,你潜入正阳郡,先找到这个张安,然后找机会接触到李维。”

“让他们给我们卖粮,卖军械,卖食盐?”拓拔燕道。

“这只是开端!”万全笑道。“我需要你一点一点的将李维诱到我们这条船上来。”

“万老,现在明国势大,大燕势弱,李维可不是傻瓜。”

“所以先要与他交易。”万全道:“每一次的交易,都是将他绑上这条船的绳索,我们有的是金子,而李维却对财帛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只要他贪图这个就行了。”

“我明白了!”拓拔燕点了点头:“只要他深深的陷入进来,到了某个时候,他敢不听我们话,某些东西就会流出去,那足以让明国皇帝诛他九族。”

“一点就透!”万全开心的笑了起来,“不止是李维,正阳郡这样的人不少,李维只不过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而已,你这一次去,尽量的多接触这样的人,多拉一些人上船,当某一天秦风想要对我们下手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拓拔燕沉默不语。

“你只是先去打开局面。”万全道:“等到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会让你回来,到时候,你将成为统领一万人的将军。”

第六百六十三章:正阳新贵

新的一年在爆竹的劈里啪啦炸响之中终于来临,与笼罩着阴霾、恐惧的北地四郡不同,正阳郡城上上下下却是一派喜庆的气氛,大街小巷,披红挂绿,虽然已是凌晨,但灯火通明的大街之上,人群仍然川流不息,不时会有顽劣的童子将一截截的竹子扔进燃烧的火堆之中,突如其来的爆裂之声往往会将正从旁边通过的人吓一大跳,然后惹来一阵阵欢乐的笑声。

正阳郡是幸运的。在越地多年的战乱之中,他们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波及。他是前越的第一大粮仓,也是前越除开都城越京城之外的最为富庶的地方,当然,也是防守最为严密的地方。他们唯一的一次受到战火波及还是数年之前顺天军在歼灭了张宁之子率领的虎贲军之后顺势攻入正阳郡内。

但当时的顺天军只是为了牵制越*队并非大规模的入侵,后来随着顺天军的败亡,被顺天军占领的几个县又落到了太平军手中。直到太平军对越国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正阳郡才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的威胁。

但这一次战争虎头蛇尾,很快便烟消云散,朝廷兵部侍郎许杰率领下的郡兵和临时组织起来的民军在太平军强大的攻势面前,纷纷临阵倒戈,使得正阳郡几乎兵不血刃就落入到了太平军之手。

对于正阳郡的许氏来说,这是不幸的。正阳第一大族就此没落,一蹶不振,占领正阳郡的太平军秋后算帐,抄没了许氏的全部家产。而对于正阳郡的百姓来说,这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最终还是没有遭受到战火的荼毒。正阳郡的迅速归附,使得它的经济民生基本上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

对于大明国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一个完好的没受到多大损失的正阳郡,将会源源不断地提供粮食,使得越京城稳如山岳,也使得国库的财赋收入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但对于大明的朝廷来说,也是不幸的。正阳郡迅速投降,旧有的贵族豪绅转身换了一个主子,却依然是占据着正阳郡最上层的那一撮人,大明要稳定,便必须得笼络他们,而拉拢他们的结果,却是好坏各半。一系列在大明其它地方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的运动,在正阳郡却如同一枚小石籽仍进大海之中,鼓了几个小泡沫便再也没有了声息。

比如吏治改革,比如新货币的发行。

朝廷在正阳郡遇到的不是明面上的反抗,而是暗地里的阻挠。奉命来到正阳郡的官员,很快就发现,他们即便拥有再高的热情,也敌不过脚下粘稠的泥浆,他们寸步难行。正阳郡延续多年的那些看不见的惯例,旧俗,一点一点磨去新政的激情,任何一项法令,到了这里,一层一层的抵达最普通的百姓身上之时,便会变得与先前毫无二致,衙门里的师爷擅于用花样百出的文字游戏,把这所有的一切化为无形,而且让上头找不出任何的毛病。

看似一项项法令都公布了,但却没有任何一项能落到实处,得到改变。

越国灭亡了,大明兴起了。但正阳郡还是正阳郡,以前统治正阳郡的是那一批人,现在还是那一批人,当然,他们的头头换了。过去是许氏,现在成了李氏。

李维,就是正阳郡现在最大的家族的家主。

李氏,以前在正阳郡排第二把交椅,仅次于许氏,而在这一场战争之后,李维的战场倒戈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许氏倒了,李氏乘势而上,而他在战时统领的民军,经过汰选之后,仍然留下了三千,被编入了大明的正规野战军,而李维正是这支军队的统兵将领。

李氏风头,在正阳郡之内,一时无二。

“李兄,这一年,可真是让人心惊肉跳啊,天上地下,来回牵扯,现在想来,还是思之犹悸,一步踏空,那就万劫不复啊!”廖辉感叹地道:“昨儿个我去城南,偶尔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