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录入史册被人世世代代痛骂的。
但苍老的田汾用一句话就将曹辉堵了回来。
“一个亡国的首辅,就不会被世世代代痛骂吗?”
曹辉无言以对。
他几乎是逃出长安城的。他完全不同意这个方略,然而接下来必然会面临着的剧烈反抗将让长安变得血腥,而处理这样的事情,多半便是他统率下的鬼影。
曹辉无法拒绝皇帝的命令,所以他采取了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一政策的不满,离京到了最前线。
“我能帮你的,就是带来了两个人,一个会铸炮,一个会配制火药,但所需要原料包括铜,硝这些东西,都需要你自己去寻找。”曹辉道:“朝廷调拨给你的大炮,数量极其有限。”
鲜碧松站起来,向着曹辉深深地抱拳一揖到地:“已经感激不尽了,就算是刮地三尺,我也要多造几门炮出来。”
对于鲜碧松而言,在常宁郡,他实施田汾正在准备搞的那一套,阻力反而要小很多,因为多年以来,常宁郡地处前线,一直是在军管之下,不管是百姓也好,还是其它豪绅也罢,大家也都习惯了各种高压的政策。
“昨天抓到的企图举家潜逃的高氏,大将军准备怎么处理?”曹辉问道。
高氏,是常宁郡的富商,多年经商使得他们家资豪富,特别是这几年与明人开放边境做生意之后,更是赚得盆满钵满,对于常宁郡现在实行的一切归公,自然是痛恨异常的,这代表着他多年的奋斗,在朝廷的一纸政令之下,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此人可与明人有勾结?在明人谍探策划了这一次出逃吗?”鲜碧松问道。
曹辉摇了摇头,“审过了,并没有与明人勾结,他只是单纯地想要逃到明人那边去。他们在明人那边存了巨额的款项,逃过去了,也能过上不错的日子。”
“那就不要杀头了,全族上上下下都罚去做苦役吧,左右现在常宁郡边境地带一直都在修筑防线,需要的劳力越多越好。”鲜碧松想了想道:“他在明人那边一定还有人,放一个,告诉他的家人,拿钱回来赎他们,钱到了,我就放他们走,要不然,就在工地上活活地累死吧!”
“这倒是一个好主意,杀了他们,其实也没有多大的用处,如果能收获一大笔银钱,反而更好,但是大将军,我实在是担心,像高氏这样的案子,以后还会不时发生。”曹辉苦笑着道。
鲜碧松咬牙道:“如果他们都能拿出让我满意的钱财来买一命,我倒不介意让他们滚得越越的。这些人留在郡内,反而是祸害,他们肩不能挑,手不能扛,一个个养尊处优,真与明军开战之后,我们反而要分心担忧他们成为内应。”
曹辉知道鲜碧松这也是被逼无奈,毫无疑问,这样做会动摇军心士气,但缺钱的鲜碧松是真没有办法,这些富豪们的钱财基本上都存在大明的银行里,即便是来一次大抄家,所获得的也有限,反而不如这样能捞上一笔,现在就是担心明人那边会不会给钱。
“我会悄悄地放出话去,想做的人,便给他们一条路,不过要一个个地慢慢来,将影响降到最低。”曹辉淡淡地道:“大将军也可以在公开的场合选择那么一两个杀掉来堵悠悠之口,同时显示我们战斗到底的决心。”
“果然还是统领思虑周密。到时候谁拿的钱不够多,那就只能让我杀掉来祭旗了。”鲜碧松阴狠地道。
1963:不敢相信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妥协.也就是在边郡之地才可能打这样的擦边球.
在大明与大齐和平共处的这几年里,双方商业往来交通是异常繁盛的,这不但在大明造就了一批富豪,同样的在齐国也造就了这样的一批富豪,而常宁郡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先富起来的人,绝不在少数.
而这些人,毫无疑问又是最为鸡贼的一批人.随着形式的日趋紧张,随着两国国力的此消彼张,这些常宁郡的聪明人,自然也是最早感受到这一变化的人.他们本来就比普通人要敏锐得多,见多识广的他们,心中自然有一杆秤.
家乡自然是很难舍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于是大量的资金便通过各种公开的或者私下的渠道流入到了大明,进入到了大明的昌隆银行之中.
昌隆银行是一家私人股份制银行,在大明灭楚战役之中,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楚国被灭了,但楚人早前存在昌隆银行的一笔笔银钱,却一文不少地在战后还给了他们,只要你能有效地证明自己是这个家族的有效继承人或者拥有存单.上至楚国的贵族豪绅,下至普通的升斗小民,昌隆银行秋毫无犯.
即便是那些在战争之中失去了性命,再也没有人来认领的款项,昌隆银行也是等足了三年,这才向社会公布这些已经没有了主人的银钱.这些帐目被公开,然后被集中到一个帐户之中,由昌隆银行来经营,所得的利润尽数投入到了楚地的公益建设之中,架桥铺路,抚幼养老,一笔笔的款子用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使得昌隆银行名声大噪,让他随后几年的时间里,进入到了业务高速增长的一个时期,大量的齐人,也通过不同的渠道,将手里多余的资金存入到了昌隆银行,换来昌隆银行那薄薄的一张存折.
在距离常宁郡不远的昌渚,就有昌隆银行的分部,常宁郡的那些人,自然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
鲜碧松现在很缺钱.
他麾下十万精锐军队,朝廷虽然提供了饷银,但单靠饷银,怎么能让士兵们甘心赴死,没有足够的刺激,怎么能让士兵们前赴后继
不管是供养军队,还是接下来的铸炮,打造兵器,他都需要海量的银钱,而在这样的时候,如果完全指望朝廷来拨付银钱的话,只怕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更何况,现在朝廷如此困难,接下来能不能按时拨付,鲜碧松都很怀疑.
手里有钱,心中不慌.鲜碧松不是没有打过这些人的主意,但一来这些人平素对他也很恭敬,每年也给他的军队提供不少的资助,二来这些人毕竟是常宁郡有头有脸的人物,如果强取硬夺的话,只怕会让民心离散.再者,鲜碧松也清楚,这些人更多的钱财,都被存在大明,即便他不讲理地硬来,所得也是非常有限的.
现在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能让他光明正大地获得财富他又何乐而不为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