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91 章(1 / 1)

马前卒 枪手1号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会进入政事堂的.首辅你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我还听到了一个说法,上京郡守,雍郡郡守,也会进入政事堂,虽然不来越京城任职,但却有议政的权力.陛下正在一步一步地扩大政事堂的规模了.”

权云沉默半晌,才苦笑道:”这也正是我最担心的地方,因为人数多了,但其实陛下对政事堂的控制力度却是前所未有的加强了,这与当初设立政事堂的初衷背道而驰.曾公,恕我说句不敬的话,以后陛下要干什么事,哪怕是错的,只怕也会一言而决.”

曾琳笑了起来,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相权和皇权,总是相互合作而又对立的,只不过到了大明这里,秦风用律法的形式将其固定了下来.皇帝要干什么,得政事堂附署,政事堂想颁布什么律法,需得皇帝同意,否则就于法不合.

“开国皇帝,英明神武,这是不争的事实.”曾琳笑道:”首辅难道只看现在,不看未来吗?或者到了以后,第二任皇帝,第三任皇帝的时候,政事堂的力量,就足以制衡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了.”

权云呆了呆,曾琳说得自然是有道理的,将来的皇帝,自然不可能再有开国皇帝那样的权威和声誉.

“首辅,放手吧,你拗不过陛下的.”曾琳劝道.

琉璃幕强之外,灯已熄,桌上酒已冷,曾琳早已经告辞离去,而权云却还在一杯接着一杯地喝着酒,只不过葡萄酒此时已经换成了大明最烈的烧刀子.

他终于醉倒,趴在桌上呼呼大睡而去.

翌日,大明首辅权云上表,以身体原因不再适合担任大明首辅为由上了辞呈,皇帝再三挽留未果,加封权云为辅国公,太子太保,同时延请权云担任皇子秦武的老师,教导秦武治国之道.

第三天,皇帝下旨,晋次辅,原都御史金景南为大明首辅.

第四日,刚刚新鲜上任的首辅金景南,立刻公布了大明整个机构大改革的方案,朝野震动.改革方案极大地削弱了六部的权力,除了刑部捡了一个大便宜之外,其实五部,实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地方郡守虽然多出了县以下官员的人事任免权,但司法,兵权悉数被朝廷收回,实际上对地方上的控制力大大减弱.这是大明朝廷在经过税务改革之后,对地方权力的再一次削弱,使得朝廷对地方上的控制进一步得到加强.

大明官场,经历了一次大洗牌,户部,兵部,吏部,工部,刑部四位尚书的人选并没有变,但新增了安全部由田康担纲,监察部由曾琳主政,商业部由王月瑶掌握.大明银行则仍然由苏灿掌舵.政事堂的议政人选除了田康,王月瑶加入之外,上京郡守马向南,雍郡郡守钟镇,新上任的越京郡守王谦也成为了新的议政.

1687:进京

余聪站在顶楼,俯视着空空荡荡的三号船坞,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作为大明主管造船业的主事,现在的他已经是堂堂的四品官员了。从一个卑微的造船工匠,到成为大明四品高官,他只用了十年的时间。

大明没有在任的一品官,只有在致仕的时候,才会得到这一殊荣,就像刚刚从首辅位置之上退下来的权云,便被加封为辅国公,太子太保,一品衔。

所以余聪这个四品主官,在大明来说,已经结结实实是高官显贵了。

脚下的三号船坞是宝清造船厂最大的一个船坞,从建立之日起,这个船坞还只建造了两艘船,分别是大明号和大秦号。

年前的时候,这里还是热热闹闹的,无数的船匠技师们正在忙碌地准备着建造第三般大舰,大楚号的准备,但谁也没有想到,临近年关的时候,朝廷一纸诏命下来,大楚号的建设便被无限期的停工了。

余聪不明白这是为了什么,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了,有了建造大明号和大秦号的经验,对于建造大楚号,再也不存在什么技术上的难题。可是命令就是命令,就算他再不理解,也得执行。

自从权云离开首辅的位置,金景南就任,哪怕只是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大明发生的改变,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像余聪这样的算是技术官员的人,也切实地感受到了新任首辅的强悍的行事风格。

问责条例的出台,便如同一个紧箍咒一般地戴在了所有大明官员的头上,无功便是过,成为了新任首辅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更不用说那些本来应该完成的任务而没有完成的事情了。去年年末,十数位进京述职的郡守,在政事堂被金景南诘问得满头大汗,坐立不安,事后还被在邸报之上明文通报,算是丢尽了颜面。而这十数位郡守,无一例外的都是大明本土的郡治,用首辅的话来说,就是大明本土这些州郡,官员已经快要丢掉了过去那种雷厉风行的作风,积极向上的心态,整天想的就是趴在过去的功劳薄上睡大觉,混日子,再不振作起来,他就要请这些人走路了。

首辅说这话,自然就是威胁,而是可以实实在在变成现实的。虽然州郡任命不是首辅一个人说了算,但他的意见,却是其中份量最重的那一个。

更何况,皇帝在去冬主持了那一场规模宏大,遍及整个大明的机构改革之后,便又如同隐身一般的从众人的视野之中消失了,余聪唯一能感受到陛下存在的便是那些朝廷诏命之上盖上的皇帝印玺。

这种隐身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陛下对于首辅的执政思路是认可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余聪也不得不认真地考虑,怎样做才能让首辅满意。这些年,大明的造船业愈来愈成熟,每年下水的各类海船和内河船只不计其数,便是战舰,也以稳定的速度,保证舰队的新老更替。但余聪却清楚,大明造船业在技术之上,似乎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好像无法再更进一步了。

齐国半潜船的出现,对余聪的震动很大,这种半潜船的第一次出现,便让大明的商船在海上吃了大亏,水师大举出动才捕获了两艘这样的半潜船回来,虽然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但对于余聪这些造船大师们来说,这种船匪夷所思的设计,的确让人大开眼界。

大明便是在这种半潜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扬光大,研制出了能够完全在水下潜行船只,虽然只能下潜约几米深,但对于水师战法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因为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