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也带回了大量的信息。
基于这些情况综合起来表明,秦风似乎从立国伊始,就将他最后的敌人定位在大齐身上了。武陵战区,整个兵力加起来不过五万人,但这只是纸面上的数字,曹云相信,只要秦风愿意,他须臾之间就可以在这里集结起超过十万人的部队。
如果大齐按照那些有番号的明国军队来谋划战事,只怕战事一开打,就要吃大亏。明人坚持这样的政策已经许多年了,他们现在的军队实力,必须要以现役军队的倍数来计算才算是比较符合明人的真正实力的。
如果再加上明人在装备上的优势,那么在常宁郡,齐人想要立于不败之地,起码要维持二十万人的部队。
有了这个认知之后,曹云既有些庆幸,又有些痛苦。庆幸的是这一场对明战事还好没有真打起来,否则鲜碧松非吃大亏不可。鲜碧松手上现在有军队十余万人,真正算得上精锐的大概在七万人左右,而能投入战争中的最多五万到六万人之间。以这个水平的力量应对明人在武陵战区的布置,那是要吃大亏的。
明人的军队之中,不存在着老弱一说。即便是军官,四十岁之前还没有升到校尉这一级别的,也会被强制退役。哪里像大齐军队,白发苍苍的老兵都能随处可见?
刚刚进入大明,大概自己还只是窥见了冰山一角,但事实却已经让曹云震惊得不能自已了。大齐如不改革,如不能涅磐重生的话,在将来与明人的对抗之中,铁定是要落在下风的。可是以大齐如今的状况,还需要多久才能完成改革呢?朝廷能在短时间内将豪门世家一网成擒,完成真正意义的改革吗?看到明人正在大步流星的往前走,看到他们日新月异的现状,曹云却是有些胆寒了。
他特意去看了城外的那条通往桃园郡的大路,进城的时候,他们才刚刚修出了城门,但数天时间,站在城门处,却只能看到一条灰扑扑的光滑的道路延伸到了远方,已经看不见那些修路的人了,他们已经往前修得太远以致于看不到了。
看得愈多,心中便愈是担忧。便捷的交通,对于军事上的重大意义自然是不必说的,这样的一条大路,不管在什么样恶劣的天气之下,都不会让明人的军队停下脚步,也不会让他们的后勤遇到什么阻碍,他们可以畅通无阻地直达目的地。
而且他们还有轨道车。这两天,自己的随从去了那个什么轨道车的车站,回来之后描绘的场景,让曹云不寒而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怪物啊?
忧思不断的情况之下,曹云终于等来了迎接他的大明礼部尚书萧华,一个早已经年过古稀,在这片大陆之上享有盛誉,桃礼满天下的老头儿。
原本以为这位老大人已经走路需要扶,说一句要喘上三喘的老者,出现在曹云面前的时候,竟然是满脸红光,声如洪钟,走起路来箭步如飞,一副返老还童的模样。
“亲王殿下,劳你久等了,哈哈哈,老头其实已经到了武陵郡城好几天了,不过这些天一直在乡下跑,看看那些学堂还有读书的娃娃们,劳亲王殿下久等了,莫怪,莫怪!”老头儿中气十足地冲着曹云施礼,道歉。
“老师,别来无恙?”曹云尊敬的施礼,问安。虽然只是年轻的时候向游学长安的萧老儿请教过学问,但曹云却是礼节十足。
“好,好得很。劳亲王挂念了。老头子现在前所未有的好,老了老了,还得遇明君,得一展心中抱负,只恨天不假年,如果再年轻上十岁二十岁的,那该多好啊!”老头十分唏嘘。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老大人的见识
将萧老头恭恭敬敬的迎进了自己的居室,看得一边的陈也艳羡不已,悄悄的对陈家洛说,”还是有学问好啊,瞧萧老头走到那里,都被人待为上宾.这曹云对着我们,看似彬彬有礼,其实骨子里高傲得紧,但到了萧老头面前,却是真心实意的恭敬.”
“羡慕了啊,赶紧去读书啊!”陈家洛调笑道:”以你的聪明劲儿,能读出来也说不定.”
陈也撇撇嘴,”做生意我是一把好手,读书就差了一些了,不光是我,我的儿子们也是不成的,不过我家可有十几个孙子,现在都在读书,他们不但在学堂上学,回到家里,还另外延请了明师在授课,我就不信没有一个读不出来?就算是用钱堆,我也要堆出来一个.”
陈家洛哈哈大笑,伸手拍拍陈也的肩膀:”孙老兄,不是我泼你冷水,就你这资质,估计传到你孙子哪,也多是当奸商的本事,读书,是要天分的.”
“你瞧不起我!”陈也大怒.
“真没有.”陈家洛笑道:”瞧,你姓陈,我也姓陈,咱们五百年前说不定还是一家呐,我怎么会笑话你?再说了,你也别妄自菲薄,至少在武陵郡,你的名气可不比萧老大人小嘛,萧老大人走在读书之间,自然是受人拥戴,但如果走在一帮泥腿子中间,他们认识萧老大人吗?但他们却认得你啊,知道你是他们的郡守.”
“说得也是啊!”陈也若有所思.
“所以说啊,萧老大人这是一条种子,你现在走的,难道就不是另外一条路子吗?”
“可我做得再好,也只有一郡之地的人认得我,感激我.”想了想,陈也又颓然了.
“有多大的碗,咱装多少饭,有多大的本事,咱做多大的事情,贪多嚼不乱,太贪心了,可是会坏事的.”陈家洛意味深长地道.
屋内,曹云感慨地看着萧华,道:”当年我曾多次邀请先生去大齐,哪怕不作官,就是讲学,也足以让先生能安享富贵,那用得像今天这样辛苦,您这一大把年纪了,却还被秦风驱策得四处奔波!”
萧华大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亲王殿下,我现在最感触的就是当年决定留在大明而不去齐国,真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啊!当时越国覆灭,社稷倾亡,我的确是动了去齐国避祸的心思,不过最终还是留了下来,不仅仅是这块土地是老夫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是秦风再三上门延请的缘故啊.”
“用先生您的弟子,家人的性命威胁,也算是延请?”曹云冷笑,”先生也不避替他遮掩,当年的事情,我还是知道一些的.”
“手段的确有些恶劣,但也显出了他对老夫的看重啊!”萧华笑道:”老夫虽老,但却也不甘于就此沉沦碌碌无为,真到了齐国,也就只能当一个教书先生了.”
曹云沉默了半晌,终于还是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