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这一看,却是让他的心肝都颤了起来。
这一次来的人有点多啊!
这还是第一波袭击,来袭的明军骑兵竟然就有上百骑。
王遵之的眼瞳微微收缩,本能地感到了巨大的威胁。这一次来袭的明军骑兵与他前两次碰到的好像并不大一样。
他瞪大了眼睛看着越来越近的明军,是的,不一样。首先就是武器,这百余骑与以前碰到的一样,都拿着马槊,佩着马刀,但每个人的背上竟然都还背了一柄弓。
骑射不是随便一个骑兵都能做到的。以往碰到的明军斥候队都算得上是最精锐的了,但一队斥候之中,能有这个本事的也不过一两个罢了,但现在,对面的百余人,人人都背着一柄弓。
再就是个头。
这一次来的明军,纵然是骑在马上,王遵之也能看出来一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魁梧之人,而以往的明军,身材却是什么样的都有。现在这支人马,就像是从很多人中挑选出来的一般,一个个的身材竟然都差不多。
他的手微微颤抖起来。
这是一支不一样的部队,就像是大秦的雷霆军一样,可是大明寻常的斥候都能够与雷霆军对抗,如果真来了一支特别挑选出来的强卒,这一次他们还能不能顶得住?
王遵之不指望自己能击退明军骑兵,他只能被动的防守,而击退这些骑兵的唯一指望就是在外游戈的雷霆军骑兵。
以往也的确是这样的。
嗖的一声,一枚羽箭带着尖厉的啸声夺的一声插在外围的粮袋之上,王遵之又是吓了一大跳,在马上使用的弓比起步弓的射程要近许多,但这个距离之上,最前头的一名明军竟然就轻而易举的将羽箭射到了自己的阵地之上,这说明了什么?
“弓箭手,准备!”他厉声吼了起来。
不过先到的却是对手的羽箭。
数十支羽箭划过长空,啸叫着飞向他的阵地。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陷阱
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弓箭手是相当不容易的。王遵之这一千人的队伍里,能熟练的使用弓箭的只有五十人,准头什么的先不说,至少他们已经能熟练的开弓并将羽箭朝着目标大致的射过去。明军之中弓箭手更是稀罕,普通的军队之中,也就只有斥候才会掌握这个技能。短时间内崛起的明军,更没有时间来花费时间培养弓箭手,而事实上,他们也不需要刻意的培养弓箭手,因为他们的远程打击基本上都由弩机来代替了。明军的弩机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多种型号,力道愈来愈大,射速越来越快,弩机质量也越来越轻,一台弩机,两个士兵便可以抬着飞跑。有了这个大杀器,弓箭在军中便成了一个鸡肋,除了小队行动的斥候,大部队的确也用不着他们了。
整个大明军队还拥有大规模的弓箭手的,也只有一支军队,那就是皇帝亲军烈火敢死营。他们不仅仅精擅弓箭,更是善长骑射。敢死营士兵的这些弓并不是制式打造的,而是兵工坊根据每一个士兵的特点,力量而量身制作,最大化的将弓箭的威力发挥出来。
如果现在与这些人对阵的是一个熟悉明军的人,他就会立刻发现对面的敌人是属于明军的那一支部队。但遗憾的是,对明军熟悉的秦国将领,要么是已经战死在沙场,要么现在便已经加入了明军。
王遵之以前没有和明军大部队对垒过,对明军并不了解。对于明军的认知,主要还是在明军兵临城下之后仅有的几次交锋。
这支明军风格迥异的战斗方式以及让人触目心惊的战斗能力,立时便让王遵之胆寒不已。战斗甫以开始,防守的一方就呈现了被压制的趋势,己方弓箭手射出去的羽箭歪歪斜斜,被风一吹,力道便失去了大半,倒是敌人的羽箭带着强劲的风声,呼啸而来,射地粮袋上,射在盾牌上,偶尔有两支穿过防护,射中士兵,立时便是惨叫连连。
敌人的羽箭同样也受大风的影响,但仍然保持着极大的伤害力,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们的弓射出来的箭,力道足以将大风的影响抵消。
似乎已经探查出了己方的实力,明骑飞出一部加速向着防御阵地冲了过来,蹄声踩在雪地之中,卷起阵阵雪雾,骑士身体微微前俯,手中的马槊探出,槊刃闪闪发光。
“准备接战!”王遵之嘶声吼道。
明骑越冲越近,高大的战马,灵活地避开地上的爬犁以及一些其它障碍,似乎马上就要撞到阵地之上,秦军士兵呼吸急促,盾牌兵们身子前倾,手一侧肩膀死死的顶着盾牌,那怕知道这是螳臂挡车,他们仍然不得不这么做。事实上,他们想退也退不了,因为在他们的身后,就是一排排的长矛兵架着长矛,只等他们扛下骑兵的冲击的那一瞬间便刺出手中的长枪,将马上的骑士刺死。
盾牌兵在面对骑兵的冲锋之时,就是活着的障碍。他们的使命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消耗骑兵的马速。
没有想象中的剧烈的冲撞,倒是身后响起了一声声的惨叫,闭着眼,卯着劲等待着自己宿命的盾牌兵只感受到了从盾牌的缝隙之中刮过来的风。
明骑在即将撞上眼前的障碍的时候,一个漂亮的小回旋,战马擦着障碍险之又险的掠了过去,在这一霎那间,他们手里的马槊刺了出来。
锋利的马槊刺进了身后长枪兵的身体,拔出之时,带出串串血珠,滴落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之上,如同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王遵之绝望地看到他的长枪兵刚刚探出身子,举起手中的长枪,便被一柄柄马槊给捅倒,而这还不是最要命的,因为这一霎那之间,冲锋的明骑身后,另一排明骑手中的长弓适时的射出了一排羽箭。
他们的配合天衣无缝,前排突刺的骑兵身影刚刚消失,后排的羽箭便已经紧接着射到了跟前。没有给他的长枪兵任何的反应时间,一排长枪兵便惨呼着仰天而倒。
他们都是步兵,身上披着甲,挨上一箭,只要没有正中要害,倒也不见得毙命,但失去战斗力却是必然的。倒是那些被马槊刺中的人,身上的甲胄被轻而易举的破开,眼见得是活不了了。
敌人表现出来的战斗意识,战斗技巧,彼此之间的密切配合让王遵之心里一下子便凉透了。别说是他这些生瓜兵,便是老兵,在这样的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