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05 章(1 / 1)

马前卒 枪手1号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陛下的贴身侍卫,当年陛下蒙难的时候,这小猴子可是千里迢迢从楚国西部凭着一双脚丫子找到了上京城,这份忠心,陛下另眼相看也是应有之意.

“陈将军,五百人!”陈志华向着陈绍威竖起了一个巴掌,晃了晃.”五天之后,抵达平塘城集结,怎么样,等新兵上来了,我给你另补五百人.”

陈绍威怔了怔,才反应过来,大将军这是要从自己军中抽五百老兵给马猴组建新的战营,用五百老兵换五百新兵,换作别人他肯定不干,但这人是马猴,就又另当别论了,跟了皇帝陛下十几年的亲信侍卫,可不是自己能得罪的.

“没问题,五百个最好的.”他慷慨地道.

陈志华满意的点点头,既然皇帝开了口,自然要给马猴组织一支强悍的部队,正好也从麾下那些将军手里将他们最能干的家伙刮一批回来,平时都像宝贝一样藏着掖着,这一次有陛下撑腰,不怕他们不大出血.

一想想麾下将多出一支强悍得不像话的战营,陈志华的嘴就笑得要咧到耳朵边上了.

“大将军,那些难民怎么办啊?总不能将他们一直留在我大营一侧,说起来他们都是敌军的眷属啊.”陈绍威又忧心忡忡起来,好像刚刚自己说了这事儿之后,陛下压根就没搭理这一茬.

“这算不上什么事.”陈绍威话音刚落,秦风已经开口道:”你那个斥候小队长很不错,救下了不少的人,这些人,以后都将是我们的子民嘛,碰上这样的事,当然得出手救人.志华,这件事情,你这里要做一个统筹的规划才行.”

“是,陛下,不过这恐怕要后方运来更多的粮食,物资运上来.我担心这样的事情以后会连二接三的发生,毕竟那支雷霆军小队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事情,秦军说不定会再使用这样的方法来加重我们的后勤负担.”

“那些井底之蛙根本不了解我大明的强大.”秦风哧笑一声,”不用担心后勤的问题,我会让后面加大运输的力度,不过就是一个冬天的事情,到了明春,这些人就可以开始干活了.到了秋天,就有收获了,人是很宝贵的,我可不想到时候秦地又出现桃园武陵那样的状况.”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样板村(上)

黄泥岭村原本是一个百多户人家的村子,这里距离陈绍威的虎牢新军三营的驻扎地不过十许里地,战争爆发,这里的村民逃亡而走,只剩下了一个偌大的空村子被遗弃在这里.对于这里的老百姓来说,敌国的军队自然是猛如虎,如果不逃,只怕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来.几个月下来,黄泥岭村便没有了样子,原本就都是一些土坯茅草房,连着个把月的大雪,村子里那些本身质量就堪忧的房子,尽是被雪压得倒塌了大半.

秦风踏进这个村子的时候,不由得连连摇头.

这里距双联城不远,距雍都城也不到百里地,老百姓的日子竟然过得如此清苦.不看别的,单看这些房子,再看看屋子里那些粗陋的家具,便能想象出这些百姓平日里的日子过得有多苦.

这里应当算是秦国的天子脚下吧,居然都如此贫困,那些远离雍都的秦人,日子便可想而知了.要是在越京城左右,老百姓将日子过成这样,当地的亲民官,只怕立时就要丢掉官帽子了.

青砖碧瓦小桥流水人家,鸡鸣狗吠牵老牛扛锄头行走田垄之上,身边狗跑鸡跳,家内青烟袅袅,这是秦风理想之中的乡村人家,可眼前这一切,除了破败,颓废,荒凉,基本上没有给他别的什么感受.

站在一个被压塌了屋顶的房舍外头向内里瞧去,基本看不到几件家具,大雪在屋里堆了起码尺余厚,桌子上,板凳上,长长的冰凌子闪闪发亮.

灶台上没有锅,剩下了一人黑黑的大窟窿.铁锅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可是一件很贵重的家当,这些人逃亡的时候,自然也是背走了.

“这也太破败了一些.”秦风背着手,站在村子中的一个石碾子上头,鸟瞰着整个村子.

“陛下,看着破败了些,但整个村子地基还在,大致的模样也还在,这就可以了.”陈志华的军司马苏侃赶紧过来解释道.陈志华是大军统帅,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自然不能陪着秦风出来溜达,因为要安置那些难民,军司马苏侃平日里管得就是一些后勤诸事,自然是熟门熟路.

“末将已经派人知会了陈绍威,新三营的后勤辎重兵一会儿很快就会抵达,由他们来倒饬一番,绝对让这个村子旧貌换颜,让陛下眼前一亮.”

秦风大笑:”让我眼前一亮这可不容易.”

大明的后勤辎重兵与其它国家的后勤辎重兵可大不一样,或者说,他们更应该被称呼为工程兵.大明军队的粮草军械运输,都是承包给了商人的,所谓的后勤辎重兵可不管这些事,他们占得也是正兵的名额,一般情况下,并不用他们上前线作战.但这些人在军中可都是一些宝贝疙瘩,每一个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家伙.放到地方上,那都是一个个熟练的匠人,修路架桥,营造修理各种器械,但凡在军中呆上几年,回到地方之上,那都是极受欢迎的人物.因为在军中他们没有别的事情可干,唯一能做的就是精研自己的技艺,他们的手艺,比起地方上的那些匠人,哪可是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所以大明的后勤辎重兵呆满三年之后,军队中是很难留得住的.除了那些有军职的军官,这些匠人们退役之后回到地方,用不了几年便能赚得盆满钵满,军队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提高技艺的好地方.

军队不像地方上的师傅还想着留一手,在大明,最好的各种技术,总是第一时间便被应用到军队之中,而这些后勤辎重兵就是第一批学到手的人.

也不是没有人向秦风提过建议,要求延长这些士兵的服役期限甚至于限制这样的士兵退役,但都被秦风毫不犹豫的拒绝.

最好的技术第一时间当然会被应用到军事之上,但接下来,自然要向民间扩散,这些人学到了好的技术,回到了乡间,又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技艺带动一方发财致富,这是好事,为什么要限制?更何况大明最核心的技术,比方说冶炼钢铁的技艺,打造那些弩机,霹雳火的技艺,是怎么也不可能流出来的.这些工程兵最多也就是会修而已.

整个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