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92 章(1 / 1)

马前卒 枪手1号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玩意儿,但在关上风门的时候,还是有些危险,所以在关上风门之后,还是尽量不要放在屋内.如果一定要放在屋内,最好也放在通风之处,虽然有这水气中和一部分,但终究还是有毒气溢出来的.”黄成道:”不过虽然有这坏处,但相比起他的益处来,倒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的确是利大于蔽!”秦风站了起来,提起一边的那个东西,最下头是一个圆筒状的铁罐子,秦风一提起来,咣当一声,铁罐子的底子便缩了回了顶部,秦风走到门边,随手将这个铁罐子插进厚厚的雪里,扭了几扭,再按着把手之上的一个小横杠,便将整个雪团从铁罐子里推了出来.一个和棚子里凉晒着的蜂窝媒一模一样的雪团便站在了那里.

“果然很简单.”秦风满意的点点头:”而且简便易操作,黄成,这样做成的煤,要多久才能凉干然后烧用呢?”

“陛下,其实也不用等他完全晒干,只要他外部稍干能受力站住便可以烧了,当然这样烧味道还是要大一些的.”

秦风目光闪动,”黄成,我觉得这东西可以给军队之中配备一些,军队驻扎在外,取暖都是烧树伐木取暖,每日所需甚大,有时候甚至要分出不少的部队出去专门干这活儿,如果有这个东西,倒是可以将不少部队解放出来.”

现在的部队取暖,高级将领还是能供应一定的白炭的,但一般的军官和士兵,就只能烧柴禾取暖了,冬季干柴也是难寻,早些年秦风带兵打仗的时候,也常常为了寻些干柴而大伤脑筋,有时候不得不忍受烧着湿柴熏得泪水长流.

“将这样的炉子配备到军中,一个营帐准备一个,便可以解决营帐的取暖问题,更重要的是,还时时有开水可喝,有热水可用.”秦风道:”更重要的是,你说这样的媒很耐用,那一天也耗费不了多少媒是不是?军中只需要购进这些粉媒,然后由士兵自己做成这样的蜂窝煤,便可以解决冬季取暖的大问题.”

“陛下圣明,下官还真没有想到这方面去.”黄成眨巴着眼睛道.

秦风笑道:”你没有当过兵,没有在野外扎的帐蓬里一住便是整个冬季的那种感受,那时候的我们啊,为了找点柴禾取暖,可是大伤脑筋.这玩意儿好!你回头行个文去兵部,向他们介绍一下这东西的用处和好处,嗯,再就是先弄一批送到雍都外的军队中去.让他们先试用一段时间.”

“陛下,送做好的蜂窝媒吗?”

秦风走到墙边,拿了一个煤,在手里捏了捏,摇了摇头:”送粉煤过去,让他们自己做.这道路如此之差,这样强度的蜂窝媒在路上都要被全部颠散了.”

“是!”

“其实这东西也可以普及民用吧,做得很巧妙.”秦风笑看着身边的乐公公,道:”一到冬天,越京城里便需要大量的些禾,我瞧着咱们越京城外的那些林子,迟早会被砍光,光秃秃的甚不好看,如果大家都能用这玩意儿,倒是能省不少柴禾,也能少砍一些林子.”

“陛下说得是,越京城中上百万人丁,绝大部分家庭可是烧不起白炭的,这东西便宜,不值多少钱,如果推广开来,倒的确不错,至少以后我们越京城不会一到冬天,便家家户户的烟囱里便冒浓烟,将天都遮得看不见了.”乐公公笑道.

“黄成,这事儿啊,技术含量不大,不过你们如果先做的话,倒是可以给新桐郡赚到一笔钱,煤不说了,但这炉子还是能卖不少钱的.”秦风拍了拍黄成的肩膀道.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全面发展

落星镇,杨致曾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仅凭着一个战营便全歼了新桐两万军队,一战而收复了新桐.现在,这里又成了大明准备兴建的第二个钢铁基地.

三面环水,只有一条通道通向外方,极易布置防守,大明的钢铁技术,一直是大明崛起的最根本的技术之一,超高的工艺冶铁出来的钢铁,质量远远超过齐楚两国,也正是因为这些,大明很多的武器,即便大大方方的卖给了楚国,齐国也利用一些渠道得到了一些,但却始终无法仿制.无他,基础工艺达不到制作这些武器的要求.

获得大明的冶钢炼铁的工艺,一直便是齐楚努力的目标.大冶城地处深山,是大明兴起的老巢,人员单一,只要出现了一个生面孔,便会引起人的注意,这些年来,齐楚也不知道在这里折了多少明谍暗探,都无法深入其中.

而现在,大明要兴建的第二个钢铁基地了,这里的情况就复杂得多,为了确保大明的这些核心技术不外流,选择一个恰当的地点,便成了工部,兵部等各大部门一直在关心的问题.

最终,地点选在了落星镇.

除了地形之外,落星镇恰好也是新桐几大矿区的中心点.冶炼中心建设在这里,也更方便各矿区的铁矿,能更方便的运抵.

“陛下,下第一场雪之前,落星镇便完成了全部的搬迁工作,这里的原住民便已经全部迁走,郡府补偿给了他们新的土地,给他们新建了房屋.”黄成指着前方那一大片热火朝天的工地,一个个高炉正在兴建,有的已经完工,有的已经完成了一半,有的刚刚完成了底座的建设.一排排的厂房拔地而起,一辆辆拖着砖石的牛车,马车,络驿不绝的进入工地.这些红砖都是用来兴建房屋的,所有的高炉都需要用耐火砖建造,这玩意儿可比造房子的红砖难烧制多了.这也是现在限制工程进度的最大原因之一.

“矿石怎么运进来?”秦风看了一眼手中的地图,标注着红色的是矿区,蓝色的是冶练厂,看起来距离都不近.

“等这里完工之后,我们准备用轨道车将矿区和冶炼厂连接起来.”黄成胸有成竹地道:”新桐各矿区的那些原来的冶铁设备还没有拆除,现在正在抓紧时间炼铁,虽然因为他们的高炉水平不过关,但用来冶铁铸铁轨倒也还勉强.等到这里的冶炼区全部完工的时候,轨道的铺设便也差不多了.”

“什么时候能投产?”

“开春的时候,准备先开一到两个高炉来摸索一下,因为新桐的气候,温度等于大冶还是差距很大的,大匠估计,要想达到甚至超过大冶铁矿,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一年之后,这里将全面投产,到时候,这里的钢铁产量,将超过大冶城三成左右.基本上便可以满足我大明的钢铁所需了.”

“我听巧手说,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