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地处西陲,是因为我们没有好的土地,没有资源,所以我们穷,所以我们心心念念的想夺得更富饶的土地,但这两年,我知道我们都错了。”陆大远道:“这两年,我去过抚远郡,也去过长阳郡,这些地方,比起我们秦国的那些最穷的地方,条件并不如何优越,比起我们秦国的中腹之地,条件更是远远不如,但他们,却活得比我们富足得多,我很震惊,我在这两个地方停留了很久,我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陷入到了回忆之中。
“在哪里,我看到了大明朝廷一项项的政策颁布,一项项的被落实,我看到大明的郡守以及下面的官员们,是怎样治理地方的,我终于明白,我们穷,不是因为我们地域上的原因,而是我们大秦的治理出了问题,问题出在上面,而不是下面。我们需要改变。”
他回望着站在自己身后的一排排将领,“我们曾经指望过大秦的统治者们能在经历了这么多的失败之后,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但我们失望了,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失望,而是绝望了。大秦已经风雪飘摇,而他们,却仍在为一己之私,而将大秦百姓拖进更苦的深渊中去。大秦必须要改变,我们在大明两年,看了两年,听了两年,也讨论了两年,今天,我们达成了共识。”
陆大远跪了下来,“请大明皇帝陛下解为百姓之苦。”
一排排的秦军将领们跪了下来,大声道:“请大明皇帝陛下,解我百姓之苦。”
秦风站了起来,走到陆大远的面前,伸手将他扶了起来。
“诸位,请起。”他朗声道:“朕从来认为,没有懒惰的百姓,只有不行的君王,而秦国百姓的不幸,正是因为你们无能的君主,无能的朝廷所引起的,而且他们一直都没有变过,百姓以民脂民膏将养你,你自然需要带领你的百姓们去获得更好的生活,但很遗憾,马氏秦国,没有这个能力,而秦国,也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向崩灭。现在秦国国内的情况,想必在家也都很清楚了,这会把秦国拖进更苦的深渊,而大明,不会坐视不管,大明,将会出兵,解民于倒悬。”
“多谢陛下隆恩。”将领们齐声呼喊。
环视着这些将领,秦风美美的体验着这两年的洗脑成果。下面的这些将领,自然都是被成功洗脑者,而那些顽固分子,当然不可能出现在这里。
“你们不是秦国的背叛者,而是秦国的解放者,多年以后,史书将会铭记你们的功劳,百姓将会感念你们作为先驱而付出的努力。”
“我们是秦国百姓的解放者,为了让大秦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愿意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秦风简单的几句话,却是给这些昔日的秦国军队定了性,这让他们热血沸腾。
他们是解放者,他们的同胞需要他们去解救。
“出发吧!”秦风轻轻挥手,“回到你们的故土,为你们正在受苦受难的同胞而战吧!他们都应当过上更好的生活。”
“臣,必不负使命!”陆大远向秦风深深的鞠下躬去,直起腰来,转身,大步向外走去。数十名将领紧跟在他的身后。
外面,一万全副武装的军队,已经集结,他们将回到故土,这一次,他们却不再是秦国朝廷的守护者,他们,更愿意成为秦国百姓的解放者。
第一千零四十章:虎牢之争(8)挪挪位置?
永平郡守程维高这些天一直是情绪高昂,他当初闹着要修通往虎牢关商道的时候,着实是没有想到这条商道如今对于大明竟然如此重要,没有这条商道,大明吞并虎牢的战略意图便无从谈起。所以这些天,他从秦风那里获得的赞扬简直也是没个数儿了,只觉得骨头也轻了好几分。
说起他要修这条商道,那也是迫不得已。当年太平军崛起,他作为前越的一位地方郡守,亦是地方豪族,率领着地方,识时务的在第一时间便投奔了太平军,后来的局势发展果然没有出他的意料之外,太平军势如破竹,将吴鉴打得屁滚尿流,最终建都越京城,成立大明,而他,当然也因为这一件事而奠定了在明国的政治基础。
但这仅仅只是第一步而已,随后而来的大明的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才真正让他头疼。他是见识过大明军队的雄壮的,也是见识过大明皇帝秦风的果决,也是了解这位皇帝的手腕的。吏治改革,在有些郡治还在推三阻四,阴奉阳违的时候,他又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坚半拥护中枢的决定,在永平郡轰轰烈烈的推行吏治改革。
与其他的地方一样,永平原本上上下下的官帽子,也是被世家豪门把持着的,他程家就是其中的一个大户。推行吏治改革,拿掉一些混乱等死的家伙的官帽子,算不得什么大事,左右那些人就算不当官,也照样过得滋润。
郡守率先垂范,将程家当官的子弟,一股脑的赶回了家,其它的自然也不敢滋牙,就算心有不甘,也只能乖乖地回家。随后在全郡推行的科考制度重新选拔官员,有才能的自然还是能出头的。
其实有一点程维高很清楚,就算是科考选拔,最后大部分的官员,仍然会是世家子弟,因为在这个时代,教育还是一个很奢侈的东西,不是每一户人家都有钱读书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科考过后,绝大部分的官帽子仍然落回到了世家子弟的手中,当然,亦有寒门子弟在这一场遍及全郡的改革之中,脱颖而出。
随后朝廷推出的教育政策,才是让程维高真正害怕的东西,因为这是一场惠及到所有百姓的政策,只要你有读书的天份,从启蒙到最后成才,所有的费用,国家给你包干了。程维高很清楚,只要这项政策长期施行下去,世家子弟当道的日子,当真是会一去不复返的。
当然,现在基本上还是换汤不换药,对永平郡来说,一切变化并不大。作为一个对中枢朝廷表现相当恭顺的地方郡治,朝廷上不论是政事堂的大佬们,还是皇帝,对程维高都还是挺给面子的。像有的跟朝廷硬扛着来的,现在可是给梳洗得干干净净,皇帝的手段相当的霸道,哪怕是只用一个仅识得几个大字的家伙来当这个官儿,也绝不让那些家伙再当道。
这一件事的影响,使得程维高才永平郡的威望再上一层楼,永平的豪绅世家们,在看到了另外一些地方的豪绅的下场之后,不得不感念程维高的先见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