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94 章(1 / 1)

马前卒 枪手1号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不用担心,那些岛国,没有一个能威胁到我们的。”宁则远笑着道。

“我不是提防他们,而是提防那个遥远的西方的国度。”秦风慢慢地道:“能够一次性组织起上百艘战舰出海的国家,你们觉得他会弱小吗?不,他很强大,如果,我是说如果,让这个国家占领了这片区域的话,以后会怎么样呢?”

秦风说到这里,所有人不由得都屏声凝气,是啊,那会怎么样呢?

他们的目光,会投射到东方来。

“所以我要多了解一点马尼拉的情况,则远,我需要了解马尼拉最新的状况,现在那里不是内战吗?也许我们可以选择一方支持,当然是胜利的一方,迅速结速马尼拉的战乱,这样,或许可以对此事有所帮助。”秦风道。

宁则远深吸了一口气,佩服地看了一眼秦风,他就没有想得这么远。

“这件事,我会马上吩咐人去办,一定会将马尼拉的情况打听得清清楚楚的。不过在臣看来,察兰虽然现在看起来如火如荼,他麾下的那些人战斗力也很强劲,但终归不是他大哥的对手,一来他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这场战争,二来,在那片区域,几乎绝大部分国家,都是支持他大哥的,现在之所以没有参战,只不过在观望,一旦察兰露出颓势,只怕一群饿狼就要扑上去了。”

“对我们来说,谁胜谁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场战斗快点结束,那里保持平静,对我们来说,或者是最好的结局。”秦风笑道。

“陛下高见!”宁则远点了点头,既然现在大明根本就没有实力干预,那么那里的平静,对于大明就是最好的结局。

“对了,则远啊,这一次回去之后,你就可以就任宁氏族长了。”秦风喝了一杯酒,含笑看着对方,“宁氏的事情,我们已经替你解决了。”

“啊!”宁则远吃了一惊,“解决了?我父亲,我大哥他们?”

看着宁则远的表情,秦风摆了摆手,“你想左了,他们都好好的。你父亲现在跟你一样,都算是我们大明的臣子了。至于你大哥嘛,嘿嘿,等这儿的酒宴结束之后,你就可以去看他了。”

宁则远既震惊,又茫然地看着秦风。

“皇后回楚国你是知道的,所经的第一战,就是泉州吗,在哪里,顺手把这件事给处理了。也是你的运气好,你大哥宁则枫居然在这个时候勾结齐国人,结果被皇后拿贼拿双,将你大哥与那些齐国谍子一体擒拿了。”秦风笑看着宁则远,“你父亲在与皇后一夕长谈之后,作出了决定,只要你一回去,就是新的宁氏族长,他自己嘛,现在正带着黄海在荆湖郡协助程务本打造楚国的防线呢!”

“陛下刚刚不是说,家父已经是大明的臣子吗?”宁则远有些迷糊地问道。

“是大明的臣子,但并不妨碍他在楚国当官啊!”秦风笑了起来,“这或者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更好的事情,你说对吗?”

宁则远明白了秦风话里的意思。

“那接下来,臣需要做什么?”

秦风看着宁则远,这真是一个聪明之极的人。“海事署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暂时还不能公诸于世,用周立的话来说,就是声张的不要,偷偷的发财。所以还是要暂时委屈你一阵子了。这一次回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将你们宁氏船厂开始逐步迁移,有经验的工匠都要合并到宝清船厂来,然后一步一步的将那里搬空,宝清船厂那边,已经作好了准备。我们需要在短时间内造出更多的战舰,培养更多的合格的水兵。而宁氏数代的积累,会帮助我们很快地完成这个过程,当然,大明不会白要你们宁氏的船厂,会给你一个合适的价格。”

看着宁则远张口欲言,秦风摆了摆手:“不要说什么甘愿报效,一文不要的话,这不符合大明的国策,大明是一个国家,不是强盗,我们可以抢敌人,但却不会霸占自己臣子,子民的财产,那是你们该得的。至于到时候怎么补偿你们宁氏,可以下来慢慢商议,总之,不会让你吃亏。”

“是,臣谨遵陛下吩咐!”

“你宁氏的主力战舰,与长阳号都要转移到葫芦岛军港去,从去年我们占领那里开始,军港已经在建设当中了,海事署衙门也搬到哪里去。”

“遵旨。”

“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第一,是替我建设起一支强大的水师,为此,我授你全权,所有海事相关事务,由你全权负责,直接向我禀报相关事宜。第二,当然就是顺带着要赚钱,海贸,要成为国库的强大的补益力量。”

宁则远有些激动,也有些亢奋,他委实没有想到,皇帝居然是授予自己全权,这就是船厂,水师,海贸等所有事宜,一统划归到海事署了。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站起来,一揖到地。

第九百六十三章:继任人选

大案之上的折子从来就不见少过。处理完一批,另一批就会适时的补上案上空缺出来的位子,总是无穷无尽。初始之时,秦风还颇为此头疼,但时日以一长,倒是颇有甘之如怡的意思了,他不是一个宥于宫廷的皇帝,但却也不能当真去他治下所有的地方走一遍,更不可能事事都亲历亲为。对于天下的撑控,多是还要依靠着无数的官吏来治理,而透过这些折子,他才能大体知道自己这大明天下究竟如何了。

通过这些折子,秦风基本上能了解到大明如今是一个什么样的儿光景,一个蒸蒸日上,旭日东升的大明,已是出现在他的眼前。

他现在丝毫不怀疑治下的这些郡,县官们所上的这些折子的准确性,自他入主越京城以后,便开始的吏治改革,经过数年的辛苦,到如今,成效却已是显现出来了。

官吏之干炼,清廉,秦风可以自豪的说,大明治下,不但可以傲今,亦可以傲古,大明初立之时,对于官场的整顿,完全是霹雳手段,而往后去,却又是温水煮青蛙了,一味杀自然是不行的,但有些东西不改也是不行的。吏部在这上头,的确是花尽了心思,最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另起灶炉。越京城里的京师大学堂速成班里的预务官员们一批又一批的毕业出去,这些人独挡一面,是不用指望的。但他们在学堂之时,却是学有所专,专务一行。他们出去之后,朝廷便开始一点一点的将权力从原有的衙门剥离出来,转移到新设的衙门口子上去,等到这些新衙门口站稳了脚跟,掌握住了实权,再一举裁撤旧有的衙门。如是两年下来,终是不动声色的将这件绝大的事情办了下来,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