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的却步放在心上,但是心底毕竟已经受了伤,即使时间抚平了伤口,那里却已经留下了一道伤疤。
转身的第二天。
周海明就上了去哈尔滨的火车。
当林涛在qq上给叶飞留言转告了周海明的歉意时,他只回复了一句话:泼出去的水要怎么才收得回去。
送别了周海明之后。
整个心仿佛都变得有些空虚。
这座熟悉的城市再次变得陌生了几分,有一段时间里林涛突然变得很伤感,并没有因为忙碌而减少哪怕一点点怀恋。
跟曾经不同的是。
这具身体里装着一个迥异的灵魂,而未来,林涛并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未来的模样又会有怎样的轮廓。
但是无论如何。
他会过得很好,不再失落,不再忐忑,也不再是一个追赶的行人,而是站在世界之巅,俯视着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里的人,享受着最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但是不管如何。
这看似一片光明的未来,背后却让他感受到了一阵阵难以磨灭的空虚,就像《水手》里唱的那样。
“总是莫名其妙感到一阵的空虚。”尽管并不是靠着一点酒精的麻醉才能够睡去,但是那似乎近在眼前真实的未来却时常警醒着自己。
这不是梦。
而是睁开眼就看得到的天亮。
迫于许多难言的压力。
林涛推掉了《楚汉之争》的戏份,完全放权给李维维,整个人都被放空,只是偶尔才会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
仿佛销声匿迹。
林国成和江梅在客厅里商量着需要带些什么东西去上海那边,发觉到儿子林涛突然间的缄默,夫妻俩都有些气闷。
“如果你自己去没问题的话,那我跟你妈就不送你过去了,到时候让小周去给你办一下入学手续,学校那边毕竟不同家里,你也别去学校住了,在边上租一套房子。”
林涛很想点头。
但是转而却想到了曾经出现在江梅眼里的那种失落。
仿佛被镌刻在心底最难以磨灭的地方,即使是跨越了整整一个时空,也并没有改变这种让人整个身心都震颤不已的心痛。
点了点头。
喜悦之色闪过眉眼间。
似乎连整个天空都不再阴霾起来。
这夜色也越发地明亮了。
或许不管自己走到怎样的高度,即将抵达的是怎样遥远的距离,身边的父母总也不会让自己单独前行,而是带着一丝希冀之色,目送着长在身边的子女启程踏足他乡。
像高飞的雏鸟,摇晃着,蹒跚着,离开那片苍穹之下,羽翼之中最温暖的地方,就像曾经父母离开他们的父母一样,一路高飞,去找寻子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
9月5号开学。
林涛自然不必也不可能像普通的学生那样报名,入学,然后过着大学生活,或许选择东海大学,只是一个不约而同的约定。
苏芮去了什么地方?
又会回到什么地方?
这都是林涛所难以预料的,只是他还记得两人曾经的约定,那一片面向海的地方。
结束了高中最后的青春。
林若男也走出了自己的路。
林涛仍然记得填报志愿的那天晚上,林国华突然打通自己的电话,第一句话竟然就是赫然一副丈母爹的口吻。
“你和若男是怎么打算的?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们?”
吱吱呜呜地说不出话来。
回想起自己拙劣的表现,事后不禁莞尔一笑。
林若男的分数填报首都大学或者清华大学绰绰有余,然而她却在没有询问过林国华和刘虹的情况下填报了东海大学,这多少有些让林国华吃惊和不忿。
儿大不由娘。
深知女儿林若男外柔内刚的性格,林国华却并没有在事后扮演一个严父的角色,只是这份火气积在肚子里总是要有一个发泄的对象。
林涛很清楚自己无疑成了林国华的首选。
只是发泄之后呢?
或许是更深的误会,又或许是海阔天空一片晴朗。
但是像林若男这种明眸皓齿如同雨天里斜挂在天边的那抹阳光般的女孩,终究还是让自己难以割舍。
谁又能预料到二十年后三十年后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不会是那个人呢?
希望能够和林国成江梅夫妻俩见一面。
这是林国华在挂断电话之前留给林涛,而又让他有些错愕但是却惊喜的一句话。
想到双方父母竟然会在开学的第一天就见面时,林涛竟有些期待起来。
十里洋场。
浦江之侧。
色彩斑斓的霓虹灯点缀着这座城市古老的沉淀和属于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和屈辱的那个时代。
或许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又或许是因为百多年来早已形成的独特优越性,整个上海滩在不到二十年间变得让人有些目不暇接。
如今的城市风景早就已经超越了老旧照片上那些横亘在黄埔江岸的洋行和集市,也不再是那些挂着各色的国旗招摇过市的战舰。
而是穿梭在现代化的钢铁丛林里,从黄浦江浑浊的水面上折射出来的属于二十一世纪的晨光。
流连忘返。
再一次流连忘返。
在这座号称是远东明珠的巨大城市里,林家一家子目不暇接地注视着各种肤色的人群在用一种中国式的特殊仪式惊诧着远处钢铁丛林一般的天际线带来的震撼和不可思议。
书和电视的画面里总不如眼前的真实来得更加形象和具体,中山北二路外滩沿岸的人群簇拥着来来往往,走走停停,指指点点。
没有人注意得到身边穿行而过的年轻男子在不久之后的将来将会成为这座城市最耀眼的明星。
居高临下。
坐在高耸入云的空中餐厅里俯视着整个城市的夜色,夜幕下川流不息的车辆犹如一条火龙的身体里流动不止的血液。
遥远的地方,目光所能穷尽的极远处。
曾经的高不可攀因为穿越时空的努力和不放弃而渐渐变成了现实,林涛毫不怀疑自己有能力在这个城市活得很好。
只是褪去了鲜艳的外衣,居高临下时,他又会感叹这种来自于外物的优越感并没有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清澈见底。
反而有些像是浑浊的水里,漫无目的地寻找出路。
上海显然是一个受害者。
都说苦难辉煌。
这座城市总是辉煌的,然而却受尽了苦难,如果可以选择,或许它宁愿不要这样的辉煌,也不要这样的苦难。
当然。
苦难之后的辉煌并不仅仅是因为如同丛林般耸立的钢铁丛林,也并非是因为那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