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3 章(1 / 1)

文科之王 白湖湾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一篇名为《2005年中国出版数字大全》,统计了国内所有的文学作品出版和销售情况。

其中有一块是统计中国2005年文学作品在国外出版的情况。

翻译出版的总数字为400多种,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以及70后的新生代作家的著作,这些作品一方面被西方国家的研究机构用于研究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一方面则是新生代的作品,由于接近西方的文化元素和读者习惯而备受推崇。

如果仅从数据上来看。

比之往年无疑是一个进步。

但是还有另外一篇文章紧随其后:《中国作品的海外之路究竟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命题,也是一个容易引起轰动的命题。

新闻总署之所以转载这样一篇文章,就是由于其中的一些观点引发深思。

甚至引发了一些争论。

下面是某个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小说家》采访的时候说的一段话,当时对方的问题是这样的:您认为目前中国的文学作品发展趋势应该是朝着通俗文学继续发展,还是大力鼓舞市场文学?

在思虑了片刻后,新闻发言人这样说道:

“当前国内文化发展潮流很汹涌,比之以前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我国出版作品的总数达到了几十万种,这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是如果去细看的话就知道出版的机构并不合理。

至于究竟是以哪种文学作品为主,其实没有一个定论,文学作品一不能失去其艺术性,文学性,其次,如果具备商业性那自然更好。

你像美国人写的书,像英国人写的,最近我听很多人告诉我,英国有个女作家叫罗琳,写了一本叫做《哈利波特》的书,将的是一个英国男孩子骑着扫把在天上飞。

你说可笑不可笑?

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的确可笑,但是女巫是英国的一种文化,就像我们国家的功夫,我们国家的神仙妖魔鬼怪一样。

这个叫做罗琳的女作家把这样一种文化写进作品并且融合成一个精彩的故事,在全世界畅销。

从某一方面来讲,这就是成功的文学作品,它畅销的不仅仅是商业价值,还有文化,一种文化的畅销对于文化自身而言就是发展和推动。

我希望我们国家的作家也能够不拘一格地写出多种文化作品,百花齐放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这段话被播出和刊登之后,的确引发了一阵不小的争论。

其中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功夫熊猫》的国际化问题。

对于中国作品在国外出版成殇的事实,许多媒体都一改之前的话锋,转而聚焦到《功夫熊猫》究竟能不能在海外发行上来。

“《功夫熊猫》究竟能走多远?

《功夫熊猫》——一部儿童书籍能否走出国门?”

有关于这样的标题在报亭几乎随处可见。

一直到《东江文学》最新一刊头版头条刊出一则消息之后。

“《功夫熊猫》已经证实获得英国出版社青睐,发行在即。”

喧嚣。

再次弥漫开来。

130 一场豪赌

“百万?呵呵呵,说五十万都是抬举它了,这种事情又不是第一次,哪年不要来一回,再说了,如果真的这么厉害,欧洲那边会一点动静都没有?这多半又是东江文学那边在炒作。☆→,

现在的人啊,写书不靠脑子,一个个都靠口舌。”

位于东海市浦江新区的一栋别墅里。

客厅里烟雾缭绕,但凡任何一个业内记者在这里的话都会惊讶于眼前坐着的十来个人竟然无一不是国内出版界或文学节的大拿。

显然。

话题的中心不是别人,正是最近突然被吵起来的有关于《功夫熊猫》在海外发行的问题。

说话的是一个四旬左右的中年男子,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色边框的金属眼睛,一口白烟从口中吐出来,身侧的年轻男子微微皱了皱眉却没有说话。

“怎么?熊总不抽烟?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马上就灭了。”

说完当真把烟按在面前的玻璃烟灰缸里面摁灭。

“哪里的话,高总你们东方出版社最近可是赚得盆满钵满吧,我听说最近又有几个新人跟你们签了?”

“别的不说,就目前国内最红的几个年轻作家已经都被你们签了,高总你多少也得给我们留点汤喝吧!”

“哈哈哈!”

其余几个人也都纷纷附和起来。

中年男子闻言大笑着喝了一口浓茶,嘴里的烟味这才淡了许多。

烟是好东西。

一日不抽就憋得慌。

半日不抽就胸闷头晕。

哪怕是一个小时不抽。

这时间就慢得跟看不到尽头似的。

作为东方世纪出版社的总经理,高强最近的确有些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快感。

就在前不久,国内几个新近露头的80后年轻作家纷纷选择跟出版社签约出版作品,几乎可以预见的是,2006年出版社的业务量肯定是大涨。

随着国内文学市场渐渐趋于繁荣,出版业的竞争也开始越发地激烈起来,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是随着竞争加大,出版社也赢来了发展壮大的机会。

新近加入的那几位年轻作家,上一年的作品年销量几乎都在30万册以上,其中一个甚至突破了五十万。

这在国内已经算是极为顶尖的作品了。

青春校园文学虽然已经渐渐在开始走下坡路,但是无论如何,销量仍然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

签下的这几个人保守估计还能畅销几年的时间,而这几年的时间就足以让出版社赚足名声和社会影响,即使是在业内也会培养出一定的知名度。

这才是他看重的关键所在。

但是高强心底此刻却并不痛快。

“五万?怕是不止吧?我记得前不久东江那边才刚刚结束五百万销量的庆功宴,今年的销售冠军恐怕也跑不了了,在欧洲出版的话,没个五十万的销量他徐源的脸往哪里搁。”

“哎呀,老高啊,你这消息都落伍了嘛,这销量怎么样还真跟徐源没什么关系。”

说话的是另外一个中年男子。

赫然就是国内另外一家大型私营出版社的老总。

随着国家在市场经济领域改革的力度不断增加,私营企业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进入各行各业。

跟国有企业相比,私营企业不管是活力上还是创新上都是后来居上。

在座的十几个人无一不是业内的尖子。

高强虽然得益于最近的喜事,但是他也很明白,自己跟其余的几个人相比还是差了不少的。

只不过他并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