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了。”
这问答,不懂的人听了可能有些晕,其实,他们说的是遥控炸弹。自遥控炸弹问世,已经成了特战师的标配,除了专门的爆破兵,几乎人手枚,四五斤的重量可不轻了,再多带就会成为负担了,因为他们本身的装备就不轻。
在没有炮火的情况下,对付日军的坦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每个人记住自己的埋弹点并不困难,只要日军的坦克或是步兵靠近它,遥控器按,tnt炸弹的威力那不是盖的,就算摧毁不了日军的四式五式坦克,让它们歇菜基本没有问题,也许,这也是他们听到日军出动了坦克,依然可以谈笑生风的根本原因。
“来了,鬼子上来了!”
不知谁喊了声,只见稻田里埋雷的士兵匆匆忙忙往回跑,不多时,派出去的尖兵也沿着公路路狂奔而来,转眼间就到了眼前,气喘吁吁地报告,鬼子距离他们已经只有几百米了。
事实上,不用士兵报告,隆隆的机器声也在告诉着他们日军离他们不远了。
“准备战斗!”刘现伟狞声嚎叫着,单手举起ak47跳进了战壕,身边的警卫赶紧在他面前铺上层禾苗,把弹夹和手雷摆上去。
ak47无疑是款无可越的兵器之王,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最具影响力的武器,而决定它的地位的,是它卓越的性能简单的构造低廉的造价,火力强劲无可匹敌,操作简单易于保养。而最让人赞不绝口的,还是它不管在风沙严寒酷暑雨水潮湿等恶劣的环境下,都能保证其卓越的性能。甚至有人测试过,就算将它埋在泥浆里个星期,拿出来抠扳机,“哒哒哒”子弹依然可以欢快地泼洒出去。
但就算如此,将士们还是在充满泥浆的战壕上铺上层禾苗,力求泥浆不会进入枪体,影响性能和精度。
机器的轰鸣音越来越近,夜色已浓,在这种暴雨的天气里,能见度只能用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天空中开始打起了照明弹,好照亮坦克前进。
严格来说,二战中具备夜战功能的坦克只有德军的豹式g型坦克,因为也只有他们加装了红外线夜视设备。别说日军的坦克不具备,就算是蒋浩然虎式坦克也不具备这个条件,当然,想法早就有了,红外线早就被现了,生产台红外线夜视仪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但331基地的这些科研人员,前段时间的精力全部放在导弹上了,根本没有顾得上,也许在不久后的将来,这款尖端器材就将投入战场。
不管是坦克夜战还是步兵夜战,日军都不擅长,但偏偏他们就在这样个夜晚出现在了空降旅将士的面前。
倒也不能说日军蠢,相反,这套战术十分有创意,也十分高明。
很明显,地形日军早观测过了,马平川的稻田里,可以让他们的坦克肆意驰骋,稻田里有未收割的禾苗防滑,不用担心坦克深陷泥沼,日军坦克兵只要有个指北针在手,方向就不会错,履带滚滚向前,总会有将空降旅将士碾压在履带下的时候。
最主要的,空降部队不可能携带炮火,而单兵携带的火箭筒,对付日军最新投入战场的四式五式坦克已经构不成巨大的威胁,更增加了日军的底气,有了这些移动的堡垒,也就不用担心远征军手里的ak47布下的强大火力点。
但日军丝毫没有料到,他们有张良计,远征军也有过墙梯,千多枚4炸弹正在稻田里等着他们。
在照明弹的照耀下,四十多辆坦克字排开向前推进,坦克后方紧跟着的是密密麻麻的步兵。
百米五百米三百米。
“轰轰轰!”
爆炸声接二连三地响起,敌人的坦克费尽心机排出了字长蛇阵顿时变成条火龙。
爆炸声还没有结束,瓢泼般的子弹就朝日军阵营泼洒出去,吹吧猝不及防的日军顿时被割到片,剩下的全部乌拉拉卧倒在稻田里开始还击。
时间,ak47p4三大盖等各种枪声都响起来,打得好不热闹。
四十余辆坦克基本歇菜,没有被掀翻还有战斗力的,马上转动炮塔机枪口,疯狂地向空降旅泼洒炮弹子弹,真正的挥了它们碉堡的作用的,连被掀翻的也被日军充分地利用,变成了钢铁掩体,两军对决正式上演。
第九百五十七章 刺刀见血
三百米的距离对于ak47来说是最佳的射击距离,但对于日军手里的德式p4来说,无疑是鞭长莫及,因为p4只有百米的有效射程,差得太多。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p4无疑是把好枪,枪身折叠以后,仅长62厘米。比各国的固定枪托武器都要短2厘米以上,非常适合于装甲兵伞兵和山地部队的使用,尤其是在狭窄的车厢和飞机的机舱里,更显其优越。
对于伞兵来说,p4短小精悍,火力猛烈,非常适合伞降使用。 二战早期,德军在西线系列的空降作战,包括空袭比利时的要塞突袭荷兰大规模空降克里特岛,p4帮助德国的伞兵部队完成个又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密集短促的火力往往可以压制数量占绝对优势的盟军士兵。 对于装甲兵来说,短小的p4可以折叠后放在狭小的车厢里。 对于山地步兵来说,由于山地战通常敌我双方的距离都不会太远,重量较轻和火力较好的冲锋枪非常适合他们的需要。
比起ak47来,p4简直不逞多让,而且它的射击精度要比ak47高出许多,但这切都建立在百米的有效射程内,出这个范围,p4就是渣渣。
空降旅的聪明就在于他们把这个距离控制在三百米,日军要想手里的武器不变成烧火棍,就只能放弃坦克的防护,将进攻距离推进到百米,但面对远征军瓢泼般的子弹,这显然不可能。所以,日军大量装备的冲锋枪基本没有响起来,战场上依然是三大盖唱主角,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也开始架起了轻重机枪。
但真正的枪战并没有持续多久,稻田里的禾苗和黑夜成了双方最好的掩护,给双方带来的伤亡都不会太大,尤其是远征军,他们还有条战壕保护,要想伤到他们太难了。
日军很快改变了战术,充分挥他们的炮火优势,各种山炮野炮迫击炮九二步兵炮统统打响,炮弹不要钱似的的往远征军阵地上砸,掀起的泥浆足有几十米高,辛苦挖掘的条战壕很快就被泥土填得差不多了,连面前的禾苗都被泥浆和冲击波移平。
炮袭停,田地里横七竖躺满了尸体,刚刚这轮炮袭显然给空降旅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