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4 章(1 / 1)

楚氏赘婿 百里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有极大的隐患。必须大力整治!

而且,城内道路尚可,但是一出城,便泥泞难以行走。必须大力整治!

城防都是十多年未修了,跟不上形势。必须大力整治!

本官决定了,搞一次大基建,全面改造三大块:卫生、道路和城防。

每一条巷子都要挖出一条半丈深的排污水沟,每条大街道要一丈深排水沟。

这青石道路,不止城内要铺,还要修到丹阳县、大江码头、宛陵城去。

城防就是修炮台,金陵城头每二丈修一座炮台。”

郑白、王慕,和六司官员们,听府尹说要上马一大批土木工程,大搞城池基建,全都听懵了。

金陵府经过长达六七十年的建设,早已经是大楚皇朝最完善的城池。

金陵城墙高大而坚固,天下第一巨城。

城内的主要大马路都是青砖铺成的,宽大的马路贯穿全城。

还不够用?

基建还不够好么?

为何要大挖排水排污沟渠?

把青石道路修到其它县城去?

还要大建一批炮台?

炮台,那是什么玩意?

他们只听过箭楼,但是从未听过炮台。

当然,这些都不算是问题。小昏侯想出任何稀奇古怪的主意,都不足为奇。

最大的问题是。

大动土木,要花很多很多的银子啊!

金陵衙门的众官员们心里都吐血。

金陵衙门虽然收了一些税钱,算是大楚第一富裕的衙门。但是这样一大批土木下来,库房的钱很快会花完了,那怎么办?!

可是,府尹大人看上去似乎不在乎这个问题。

“府尹大人...准备搞多大规模?”

“每样,先投十万两银子吧!不够再继续追加。”

“.....”

众官员们面面相觑,也没敢出声阻拦。

硬着头皮干吧,这是府尹大人新官上任三把火,反正承担责任的是府尹。

...

随着金陵府尹楚天秀的一声令下。

少尹郑白、王慕,立刻带着六司官员、小吏们,开始在金陵城内征募一大批的民夫。

金陵城百万人口,不少底层的百姓收入微薄,挣钱的活并不多。干活能拿银子,他们当然极为踊跃。

数万名民夫和匠人们,很快征集起来。

开始在城内,挖沟渠,修道路,修城墙。

金陵城内顿时被挖的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尘土飞扬。

这庞大的工程,数万民夫需要大量的铁器,当然要从丹阳县采购数万件铁锹、铁锤等等。

还有烧砖、铺路、建炮台,采购材料,花钱如流水一般。

...

金陵城内,满城的权贵、儒生、百姓们看到这一幕,全都惊呆了。

前日他们还在打赌,小昏侯上任之后,什么时候“拆”金陵城。

没想到这才上任两天功夫,就开始在金陵城大修特修起来。

整个金陵城到处被挖的坑坑洼洼。

...

如此大的动静,自然是惊动了丞相府。

主相孔寒友知道小昏侯的脾气,并不给他这丞相多少面子,他也不好直接插手金陵府的施政。

他招来金陵少尹郑白,询问小昏侯的“动向”。

郑白连忙禀报了小昏侯的最新施政,准备把金陵城全面改造一番,禀报给了丞相。

“大兴土木?!金陵府衙门还有多少银子,够他这样折腾的?”

孔寒友闻言,皱起眉头。

“禀大人,金陵府衙的仓库,还剩下五十万两银子左右。本来倒也充裕,足以应付各项开支。

但府尹大人大兴土木,耗费巨大,每月都能花出三十万以上,估计不到两个月,就会耗尽银子!”

郑白迟疑了一下,禀道。

孔寒友斟酌许久。

寻思着小昏侯此举的目的。

小昏侯新官上任,定然是急着出一些政绩,在皇帝面前表现能力。

应该没有暗含其它意图。

只是金陵城的王侯门阀家族太多,盘根错节。在其它方面动手,都容易遭到反对,难以获得政绩。

小昏侯这才从最显眼,最容易的基建下手,阻力小,大干一番。以博得皇帝的赞赏。

孔寒友盘算,还是决定观望一下吧。

金陵府是小昏侯主政,是有权做这些的,他这丞相也不好无缘无故的进行干涉。

让小昏侯去改造一下金陵城吧。

等金陵府衙门的小库银没了....呵呵,小昏侯两手空空,还能怎么折腾?

小昏侯还是太年轻了,不知道手里留有银子的重要性啊!

等到金陵府没钱了,那个时候,小昏侯想要办任何事情,都只能向朝廷,向丞相府申请调拨银子。

他只要轻轻一卡。

小昏侯便只有卑躬屈膝,求爷爷告奶奶的份,以后还怎么跟他这丞相对着干?

这金陵府衙门,上上下下都是门阀派系和儒派官员,没有一个是小昏侯的人。

上有丞相府,下有众小官吏,不信小昏侯能在金陵府翻身。

就让小昏侯的仕途,到金陵府为止吧!

孔寒友负手而立,胸有成竹的淡笑,“你回去吧,金陵府那边,小昏侯有大动作,立刻禀报本相。”

“是,丞相大人!”

郑白毕恭毕敬的告辞而去。

他一个小小少尹,无力抗衡府尹大人。但是只要通风报信,自然有丞相大人深谋远虑,将小昏侯打压下去。

225 拆迁的府尹,太子的狂想

金陵城。

两万多名民工、匠人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大挖沟渠、在金陵城墙上砌砖,搭建高耸的炮台。

城外。

沿着一条驿道,上万名民夫在铺砖铺路,准备一路铺到百里之外的丹阳县城去,修建出一条宽敞、笔直、坚固的道路来。

...

楚天秀把卫生、道路、城防的三大基建土木工程的活,让少尹郑白、少尹王慕带队,在金陵城大干特干。

挖土、修路、造炮台而已,这些活倒也容易。

“炮台炮位相隔十丈!”

“把这靠近城门的一片房子拆了,用来造兵械仓库、火药库、伤兵营!当初是怎么设计的?一旦打起仗来,城门附近要大量的空地。”

“这几座房子拆了,笔直的挖出一条沟渠来!”

楚天秀这个府尹大人,带着官吏和衙役们,在金陵城内到处巡视,指导施工。

估计是金陵城自立国以来便未遭到攻击,离北方匈奴又远,城里官员百姓都觉得战争不会发生在金陵城。

金陵城虽然是巨城,却也有很多薄弱之处。

他随手一画,便是拆迁。

官吏们跟在他屁股后面,心中吐槽,点头哈腰。

那些被拆迁的百姓们,欢天喜地的领了一笔五十两银子,另外找地方去盖屋子了。

茅土屋房子不值钱。

这个时代也没什么学区房的概念,住哪里都是住。

五十两银子几乎抵得上他们十年的收入。

很快,金陵城内百姓惊喜的发现这笔收入相当丰厚,便热情的给小昏侯起了一个新的绰号。

“拆城的府尹大人!”

“金陵百姓,热烈欢迎府尹大人前来视察、拆迁!”

...

金陵府的官员们看到小昏侯搞拆迁,居然大受百姓欢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