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3 章(1 / 1)

楚氏赘婿 百里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这支从金陵城来的庞大“商队”,在快要抵达丹阳县城的时候。

只见,这小小的丹阳县城,却仿佛一座贸易重镇一般,商贾极为繁茂。

这驿道上,随处从四面八方来的行脚商人、小商队。

看他们的穿着打扮,几乎全是商贩。

皇帝项燕然从马车探出头,朝一名行脚商人,喝问道,“哎,这位兄台,你们这是去丹阳县何干?”

那行脚商人看到这位坐在豪华马车内的贵气十足的商人,有些疑惑,道:“买铁器啊!丹阳铁器,天下一绝。犁田的农具、厨房刀具、砍菜刀、铁锤、钻子,应有尽有!

进上一批货,带到任何地方去卖,都是绝对好卖,都是抢着买!这位爷,您去丹阳县,不卖铁器,那去做什么?”

“哦,丹阳铁器这么好用?我是丝绸贩子,从金陵城进了一批货途径丹阳县,准备去长沙一带。”

项燕然惊诧,若有所思。

丹阳县有一座铁矿山,盛产铁器,倒也不足为奇。只是,铁器造的如此有名气,到也不容易。

“难怪兄台这支商队如此之大,足有数百人,原来是做丝绸,好生意啊!

不过,丹阳县的铁器,如今是比丝绸还畅销。咱们去丹阳县买铁器,还要等好几天,才能进到货。

你要是买上一批丹阳铁器,带去长沙卖,指不定能赚大钱。”

那行脚商人大笑,“不多说了,前面便是丹阳县。这位爷,您进了丹阳县里瞧一瞧,看到城内的打铁盛况,便知晓了。”

214 丹阳——大楚钢铁之城!

下午时分。

这支庞大的大商队,和一路走来的商贩们,很快到了丹阳县的城门口。

却见,县城的城门换上了新大铜门,城门口装饰一新。只是城头的泥土墙太矮,依然能看出这里曾经是一座小县城。

县城的土城墙只有三个人高,主要是防蟊贼。对叛军、大股流寇,土墙并无多少防御力。

在东城门外,站着一排十名守城兵丁,凶神恶煞的瞪着每一个进出丹阳城的人。

大楚皇朝的县城兵丁,几乎都是凑数的,比衙役强不到哪里去,大多数都是歪瓜裂枣,流里流气。

可是这些丹阳县兵丁,却完全不同。

他们一个个膀大腰圆,身形壮硕,头上带着着铁盔,身穿一套崭新的铁铠甲,从头护到脚,手持宝刀、刺盾、长枪,刀枪上抹了桐油,寒光湛湛。

这支商队的君臣们,看到这丹阳县兵丁装备如此精良,都是心头大震。

居然是铁铠甲!

这威力可非同一般,一个铠甲兵足够砍十个无甲兵,就这十名丹阳兵丁,可以把几十号无甲兵当瓜来砍,那是毫无问题。

几百名流寇面对他们,恐怕都会望而变色。

这全套的铁制铠甲,连金陵城的守卫都没有铁甲,用的是皮甲,只有皇宫禁军才有铁铠甲。

没想到,丹阳县连守城兵丁都是全套铠甲。

虽然县城的兵丁极少,通常不过区区一百人,但人手一套的话,那也是一笔相当不菲的开销了。

“这位兵兄,你们丹阳县令这么舍得花银子,为何人人一套铁甲?!”

孔寒友向城门的一名兵丁队长问道。

“花个屁的银子!

丹阳县,家家户户,是个男儿都打铁,这些都是自家打的。一个月就打好一套百炼铠甲了。哪里需要动用县衙的银子!

咱丹阳的兵丁,每年都要服半个月的徭役,都是自带装备。身上不披甲、不带一口宝刀,哪有脸站在城门。”

守城的兵丁拍着胸脯,极为自傲道。

他们这些丹阳兵丁,不是世代当兵,而是徭役兵,直接隶属于封地之主丹阳郡主的兵。

他们之前都是矿山的矿工、铁铺的铁匠,本就会打铁,一身的孔武力气。

只是,轮到这个月,他们服徭役,这才在城门口站岗。

耍刀弄枪,临时练习一下武技。

别看丹阳县只有一百个兵丁,但是每年轮流服徭役的有近二千号人。家家户户男子,都要服兵丁徭役。

好在,他们只需要看守县城的城门,这个徭役任务其实挺轻松。如果是服朝廷的徭役,要去北方当兵,防守匈奴,那就很艰难了。

孔寒友面色一滞,顿时无语。

皇帝项燕然看到守城兵丁,心头不由感慨。

这丹阳县!

就是一座精兵窟啊!

矿工,铁匠,都是力气活,精干壮硕,一天到晚挥舞双臂,双臂都是蛮力。

他们当兵,那是天生的精兵。

“这守城兵丁如此凶神恶煞,进出城的商人不怕吗?”

项燕然朝那行脚商人,问道。

“怕什么,蟊贼才怕他们呢!

他们一个个门神一样守在丹阳县城门口。他们只是站岗,也不会索要钱财。

那些外来的蟊贼来了丹阳县,看到兵丁这副架势,就知道丹阳县不好惹,根本不敢在城里闹事,惹是生非。

丹阳县的治安极好,还没听说有蟊贼在县里作案的。

咱们这些正经商人,巴不得他们守在城门口当门神。”

行脚商人摇头道。

皇帝沉默了。

兵丁强,蟊贼自然少。

但是,这依然无法解释,丹阳县政绩清单里面,蟊贼、司法案件,为何完全清零。

哪怕金陵皇城,都有很多小贼,天天有司法纠纷。

...

在丹阳县城门外,还摆放着一张桌子,墙上贴着大字。

上面写着:“招募无地流民。凡是无地之民,入山采铁矿、运矿一年,无违法犯纪者,可为丹阳县民,列入本县户籍。后,方可为本县铁匠,得木屋一所,打铁为生。”

一名小吏拿着笔墨,在做登记,每招一名,便写一个编号。

在桌前,排着一条数十人队伍,都眼巴巴的等着小吏的挑选。

光是这个编号,已经排到上万名之后了。

丞相孔寒友和御史大夫王肃面面相觑。

丹阳县已经招了上万名的流民!?

因为大楚目前没有出现重大灾情,轻灾咬咬牙就挺过去了,还不至于让百姓背井离乡,所以流民并不是多。

丹阳县居然招募大批的流民,这说明什么?

丹阳县缺人,而且是非常缺。

光靠生育已经来不及了,需要从外招人。

几乎来了就收,去矿山干一年苦力,只要能吃的了这份苦头的,就能留下为县民。

至于那些油滑,吃不了苦头的,在矿山待不住,自然会走人。

丹阳县的耕地是有限的,容纳不下太多的人。

但是矿山,可以容纳一大批的人口。挖矿,苦力活,有力气就能干,也没什么技术。几千几万人,都能完全吸纳进去。

...

商队众人进入城内。

这才发现,丹阳县城里的衙役们,居然是有一部分是骑马的,每天不停的骑马巡逻各个街区。

随便在那条街走一下,都能看到衙役在巡逻。

蟊贼的确不敢在丹阳县放肆。

蟊贼两条脚,哪里有马跑的快。

这大楚的百郡千县,恐怕只有丹阳县的衙役们,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