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8 章(1 / 1)

楚氏赘婿 百里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我也已经给他支招了。等下一开朝,他便会出手。那王大人,可别怪我事先没支招。”

楚天秀低声道。

“...”

王肃无言。

小昏侯和主相的秘密重大交易,他能不感兴趣吗!

只是,小昏侯从孔寒友那里拿了一笔大好处,居然由还想从他这里拿好处,这让他简直是无语了。

这贪得无厌,莫过于小昏侯啊!

“小昏侯,你先说来听听!”

“这可不行。你先签一份协议,允诺我为门阀勋贵派的副领袖。并且支持我为新制首任主考官。

王大人听完我的建议,觉得自己亏。那我退还给你,你当场撕掉这协议。”

“...”

王肃副相二话没说,当场招来一名小太监,找来笔和纸,写了一份给小昏侯。

他愿意让小昏侯成为门阀勋贵派的副领袖但其实,门阀勋贵并没有真正的什么领袖,大事都是金陵十大门阀,平王李荣、谢胡雍、王肃、卢梓、崔浩然...等等十位家主,一起商量说了算。

小昏侯身后又没有庞大的门阀大家族,没什么势力。

这副领袖,纯粹就是一个好听、但没用的名头。

并且支持小昏侯当主考官。

这一条,跟是荒唐。

皇上肯定不同意,定然会驳回啊!

所以,签了也是白签,相当于一张没什么用的白条。

但是,他还是得签这份协议。

否则,小昏侯给孔寒友的建议要是非常厉害,孔寒友等下一发难,他毫无准备怕是会出错。

这次门阀勋贵派若是战败了,那可损失惨重。

要是小昏侯的主意不行,他撕了这份不靠谱的协议便是了,也没什么代价。

“王大人的字迹真漂亮!”

楚天秀吹干了字迹,满意的收下这份协议,道:“此法,名为科举制。我建议孔大人,允许天下贤能者自举,无需任何王公和官员的推举,可自荐参加朝廷的考试。通过考核,便可出仕为官!孔大人觉得,此法甚妙,已经同意了。”

王肃听了,脸色不由一变。

自荐?

那岂不是天下读书人,人人都能自荐赴考。

儒派读书人尤其多,何止十万,至少占了九成以上的人员。

门阀勋贵的士子,人数稀少,哪里还有什么特殊的权利可言?

“这也叫妙招,这分明是大毒招!老夫定然竭力反对。”

王肃一怒。

“听我说完啊,人人自荐,这人数定然庞大。这不是还有科举考试,筛选这一环节吗?

我们在考试筛选这个环节上,设置出最难的考题,把儒生们统统筛下去。

你仔细想想,你们门阀勋贵一个个财力雄厚,出的钱财,请得起天下最好的私塾先生,看的了最多的书籍。

你支持我但主考官,我提前把考试的大方向透露给你。到时候,考些什么你们都知晓了。

那些穷书生,连书都买不起几本,什么都没看过,还考什么?!

他们凭什么跟我们士子比?

儒生们嚷着不公,说士子们都是靠门阀家族的关系身居高位。

现在,我们就用最公正的自举和考核,把儒生们干下去。

只要一考试,皇上发现士子们个个厉害的很,考分极高,都是凭本事上位的。儒生们根本答不上来,自然也不会录用。

他们还有什么话可说?”

“这...!”

王肃愣住。

咦!

仔细想想,小昏侯说的,还真在理啊!

这样的话,倒也没必要再去争中正官了。

门阀勋贵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有钱有势啊!

士子们个个有钱,一掷千金,胜过寒门儒生百倍,完全可以大把的钱财用在请私塾先生、买书上。

任何一个门阀士子,都要比任何一个儒生,更有钱财。

这意味着,九成以上的士子,花得起钱请最好的先生,比儒生更占据优势。

儒生们可是差远了。

只要把这考题,设计的难一点,博杂一点,再难一点,高深一点....门阀士子们都学过,他们那不就轻易的过关了吗!

儒生们根本没多少钱买昂贵的书,请不起最好的老师。

学都没学过,根本考不赢,自然也无话可说了。

孔寒友这个儒派领袖,看到儒生们考成这样,也无话可说。

妙啊!

御史大夫王肃,眼睛越来越亮。

先用钱财,把士子们的学问水平堆起来。

用考核这道门槛,来刷掉那些穷酸儒生。

他哪里还需要争什么中正官,直接让士子、儒生们,直接在考场上见高低便是了。

唯一要做的,就是在考试上设置足够高的门槛和障碍,让儒生们根本摸不着边,就足够了。

皇帝都看不上那些穷儒生。

这样,门阀勋贵依然牢牢的掌握着朝政权柄。

“妙,妙不可言啊!”

王肃拍案大喜:“小昏侯,你的妙招可真是有一套,让儒派哑巴吃黄连,有苦也说不出!

老夫定然支持你为科举首任主考官!”

“那是当然,我好歹也是小侯爷,我以后的儿子以后可是王爷,当然站在自己人这边。

行了,我先不跟你说了,我去找皇帝通通气。免得他以为儒派和门阀勋贵派,在一起蒙蔽、算计他!”

楚天秀收了好处,笑道。

儒派和门阀勋贵派这边搞定了,支付了一笔“昂贵”的知识产权费用,并且都支持他担任这科举制首任主考官。

最后一步就是皇帝,得逼着皇帝答应了自己成主考官,才能成大事。

哈哈!

那时候,他小昏侯,才能成为科举之王,成为大楚天下读书人的恩师!

153 皇帝,付账了!

楚天秀出了金銮殿,来到偏殿。

皇帝项燕然正独自一人在用晚膳,满桌的山珍海味,都是浅尝辄止。

今日的朝堂,大臣们依然陷入对峙之中,这件大事不解决,他也没什么胃口啊!

蔡和大太监在一旁伺候着。

楚天秀舔着脸走了过去,“皇上”

“哦?”

皇帝瞥了他一眼,放下碗筷,淡淡问道:“小昏侯,何事来找朕?”

“还不是新制的事情!

臣想不通,他们这些官员都在想什么呢。门阀勋贵们,想着让自家子弟上位。儒派想着让儒生们上位。为了一个中正官,争的不可开交!

他们心里到底有没有为皇上考虑?

难道他们看不出来,皇上需要什么人吗?”

楚天秀痛心疾首,道:“臣这是实在看不下去了,才来找皇上!”

“哦你说说,朕需要什么人?”

皇帝眯起眼睛。

“简单啊,皇上需要是贤能才干之人。不管是什么出身,只要能干好活,就是皇上需要的人才。

就像我小昏侯这般的昏庸、纨绔,但是好歹也能干点正事情,为皇上分忧解劳。只要能立下功劳,当个官也是可以的。

能为皇上干事,这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出身,士子也好,儒生也罢,纨绔子弟也罢这都不是重点啊!”

楚天秀痛声斥道。

项燕然看着楚天秀,陷入沉默。

唉~!

这满朝的文武百官,王侯公卿就没有几个大臣,像小昏侯一样懂事。

身为大楚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