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 章(1 / 1)

楚氏赘婿 百里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廷,不仅没有禁止铸铜。

连冶铁,都允许私人冶炼和打造。

楚天秀去了一趟矿区,下午便回到丹阳县城,去了县城里的一座冶铁作坊。

冶铁作坊的落后,铁器不足,严重拖延了挖铜矿的速度。

不管是为了抢铸铜币,还是为了冶铁本身,都要立刻上马,兴建一座巨型的炼铁作坊,大规模冶炼“钢”。

不错,直接炼“钢”。

他不想慢慢腾腾的浪费时间。

他要建一座大楚皇朝最庞大的冶铁场,将丹阳县改造成为一座冶铁工业基地。

丹阳县拥有一座马鞍山,这是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不好好利用,简直是天大的浪费啊。

只要技术上领先,生产的钢可以卖到全国各地去。

钢的利润,更是远超过农业。

农业什么的,放一边去慢慢发展吧。

强大的钢铁产能一旦上来,地里用上锋利而坚固的大钢犁,耕地能力直接翻一倍都绰绰有余,多少地都不够来种。

楚天秀将丹阳县城里,所有的大小作坊,炼铁户、铁匠们全都召集起来,并不多,仅仅只有数十人,很多都是一户人家一个打铁铺子。

他们本身就是丹阳郡主的食邑户口,算得上是丹阳郡主的人,这个时代的人世世代代都无法脱离户籍的。

“本小侯爷先投一万两银子,新建一座新式冶铁作坊。”

“县城所有铁匠,都进本小侯爷的冶铁作坊,高薪聘请。师父带徒弟,铁匠,一年内要扩充到一千人!”

“我看了你们原先的冶铁作坊,规模太小,有的一人一户,多的也就三五人,虽然有鼓风机,但是风力太弱了!”

“建大型炼铁炉,改成水利和马力鼓风机!风力至少大十倍,大增炼铁炉的温度。”

“你们炼出来的铁大部分都是生铁,极少是熟铁。要炼成熟铁,或者是钢。”

“把生铁炒成熟铁,炒成钢料!”

“而且你们的锻打也太弱了。造一两吨重的水利重锤来打,千锤百炼,打成百炼钢,斩金断玉,削铁如泥。”

“你们听不懂?没关系,回头我把水利鼓风冶铁、炒铁、百炼钢都写出来,画成图册,教你们怎么做!还看不明白的,我找识字的先生,来教你们。”

楚天秀道。

铁匠们不识字,只能稍微看懂草图,他也有些头疼。学塾教育跟不上啊,以后挣到银子,在教育上也要大笔的砸钱。

众铁匠们听了,都惊懵了,只拼命点头。

水利鼓风机?

炒钢?

水利重锤?

百炼钢?

他们几乎全都没有听说过,听的晕晕乎乎。

这改进的冶铁技术,似乎大幅改进了冶炼技术小侯爷这脑子,太强了吧!

117 回金陵,拉投资去!

县衙。

楚天秀上午去矿山,下召集众铁匠们准备大炼钢铁,在外面跑了一天,晚上才回到县衙歇息。

祖儿立刻给他沏茶,端上可口的丰盛饭菜。怕县衙的厨子不行,连这厨子,都是从平王府那边带过来的。

李虞郡主关切的问道:“夫君,这丹阳县的情况如何?”

比较是她的封地,总归还是要过问一下。

楚天秀喝着茶水,道:“丹阳县,守着一座金窝窝,却吃着干馍馍。丹阳县不能这样穷下去,得立刻抓紧,大干特干才行。”

“哦,这话怎么说?铜矿很多吗?”

李虞奇道。

“铜矿倒是不多,也就我们自己挣点铜钱花花。

真正的大富矿还是一座露天大铁矿,把它开发出来。足够全丹阳县的百姓,吃个满嘴流油,吃个几百年了。”

楚天秀摇头道:“但问题是,丹阳县只有一座小炼铁作坊,才几十名铁匠,日产不过几百斤生铁,打造出来的低劣铁器不过几十件而已。

这县里的炼铁术太落后,打出来的铁器也没有往外地销量,就在本县卖给农户。白白浪费了一座大铁矿,全成了石头疙瘩放在上山。

我这丹阳县令,既然要让全县百姓富裕起来,自然要从这座铁矿石下手。丹阳县需大量的铁匠,来大炼钢铁。虞儿,你可知道哪里有铁匠?”

李虞寻思着说道:“朝廷有一大批精良的铁匠,从全国各地征召上来的,归太尉府管辖调度,但只负责为朝廷大军打造兵器军备,不能私自调动。只能去外县招募一些过来。夫君你准备怎么做?”

“我打算在丹阳县兴建一座改进的大型炼钢厂,争取招募到一千名铁匠,大量生产钢农具、各色铁器。然后卖到大楚的各地去。”

楚天秀道。

“有炼钢术么?”

李虞疑惑,不太懂。

楚天秀仔细跟她说了一番。

他弄的这一套新式炼钢法,看上去似乎很先进、很玄乎。

水利鼓风机,利用水利之后一台便可以抵得上几十个壮汉全力,风力大火力足,日夜不息。

这千锤百炼的“百炼钢”术,也是极其坚固和锋利。

但其实,这些都是历史上西汉和东汉铁匠们发明的炼钢方法,发明了足足了有两千年之久。

曾经的汉朝炼铁技术之高,其实强的令人难以置信。一个高炉群,可以多达二百多座高炉,一座高炉能一次出炉一吨的“炒钢”,空前绝后的程度。

所以,这并不是什么现代炼钢术。

楚天秀不过是提前了一二百年,把百炼钢拿出来而已。在丹阳县城这个小地方,挖个土炉子连熟铁,反复的锻造,便可以炼成。

把这套技术拿出来,大楚铁匠们完全可以做到。

真正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缺钱。

要建各种土高炉,招募大批铁匠来炼铁,需要大笔的投资。

楚天秀准备自己领一个头,先砸进一万两银子去。

但其实这点钱很少。

要知道建一座造纸作坊都花了三千两银子,沈家更是花了万两银子。更何况是大型炼铁作坊。

他要把丹阳县,打造成为一座大炼钢铁的基地,区区一万两自然是远远不够。

一万两银子只够建造十座新式高炉,数量不多,用上改良的技术,几十、上百个铁匠就能搞定了。

投资小,见效慢。

估计需要十万两银子,大量兴建大批量的小高炉,才能运作起这个大项目,让丹阳县的百姓全都进入这个钢铁产业,“轰隆隆”的大步跑进入钢铁时代。

“先投一万两银子?好吧。”

李虞揉了揉额头。

这笔钱她自然拿的出来,昏侯纸作坊挣到钱已经差不多够一万两了。

就算这笔钱全亏了,也就只是把先前挣的都亏进去。

剩下缺的九万两银子,楚天秀准备去筹资金。

大型炼铁作坊的这笔投资,太过巨大,当然不能都是自己一家出。要不然,中途出了什么问题,裤底都会输光。

先从本县下手吧。

丹阳县虽穷,还是有一些大地主、乡绅和富户的。给这些地主乡绅们一个发家致富的机会。

省的他们以后抱怨,小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