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章(1 / 1)

挽宋从靖康开始 森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制造出二三十把这样的弩即可。还有这个射击精度也就是准星如何解决?”这是赵君最想不明白的地方。

“呵呵,子君,解决此问题甚易,”没想到赖布衣哈哈一笑说道:“按照此图,弩机装在弩匣状内,前方是用于挂弦的挂钩,在后面有望山——就是你所说的准星,在望山刻上刻度即可。”赖布衣拿着图给赵君讲到。

“就这么简单?”赵君一听说刻度马上明白过来,这不就相当于现代枪械上的表尺,便于按目标距离调整弩发射的角度。

“此法又何难?在汉时已经出现。”赖布衣悠悠说道。

对于赖布衣这种用现代话说喜欢装逼式的表情,赵君已经免疫。他只顾自己的话题说道:“既然如此,就让人去制造,尽快在最短的时间内装备给士兵!”

“子君,我们是军队,不是军器监,如果你将其交给应天府军器监或许能做出来,但是你也清楚执掌应天府的叫汪似,是汪诚的父亲!”赖布衣提醒道。

经过赖布衣这么已提醒,赵君明白过来了现在应天府的两大势力之间赵君秉承的是平衡策略,如果现在自己有求于张信汪诚这边,走的太近就会打破平衡,况且赵君也不想自己所“发明”手弩图纸放心的交给汪似。

“还在在民间寻找铁匠为好。”看到赵君的神色,赖布衣建议到。

也是,咱大宋这么多能工巧匠,没有军器监不会民间铁匠之类嘛?高手在民间嘛,没准咱们士兵里就有这样的能人呢?于是赵君发布命令,全营将士只要谁会制作弓弩或者推荐别人,都重重有赏!

不过让赵君感到郁闷的是命令下去了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三天后赵君再也忍不住决定自己亲自到城里走走,与其守株待兔不如亲自出击。

这天早上吃完早饭,赵君安排了一下一天的军务换了一身便装就带着孙二狗出了营房。今天天气很好,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赵君在街上走走停停,显得兴趣盎然,孙二狗好久没和赵君单独一起行动了,仗着自己这段时间一直在应天城各处乱跑知道不少东西,就卖力的给赵君介绍一些新鲜好玩的东西,显得格外兴奋。

不过这种兴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消失殆尽,他跟着赵君除了草草吃了两顿饭,一整天没歇脚在应天府的大街小巷里乱晃,两腿就感到麻木早就想找个地方歇息,但是看到赵君依旧兴致勃勃的样子就不好开口,只好苦着脸跟在后面。

已经到了傍晚,太阳西下,赵君走在一条不知名的小巷里,他感到有些失望,虽然白天进了好几个铁匠铺但是都无法打造出他所要手弩,看到身后耷拉着脑袋的孙二狗,心里叹了一口气准备回营,刚准备转身突然停顿下来,似乎听到了什么急步向前走去。孙二狗有些糊涂但是也赶紧跟了上去。

巷道尽头孙二狗发现那个是一个铁匠铺,门面不大,显得很简陋。外面摆着一个常用农具,而里面炉火熊熊,一个半大小孩正在那里拉风箱,没看到铁匠但是听到一声声的打铁声。

“老大,这是我们所看到的第十家铁匠铺了。”孙二狗嘟囔了一句,他看到了外面摆放的农具,质量很一般。

“别说话,你仔细听听打铁的节奏。”赵君没有回头而是还是盯着铁匠铺。卢辉闻言也仔细听起来,果然这个铁匠铺传来的打铁声和一般铁匠不一样,时慢时快,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韵律。好像不是在打铁而是在弹奏一首乐曲。

“高手,一定是打铁高手!”赵君心里想着拉了一把还在聆听的卢辉,“走,进去看看。”

跨过低矮的门槛,赵君微微弯着腰进了铁匠铺,他这才看到那个隐藏在门后面的铁匠,这是一个老头,胡须全白满脸皱纹眼睛都似乎被遮住,看不清多大年龄。在这春寒料峭的傍晚,他身穿着一个旧褂子,手里拿着一个铁锤正在专注打着一把镰刀。这个老头看到有人进来,就停了下来问道:“客官是要买镰刀吗?”

“哦,不。”赵君赶忙说:“老人家能打弓弩之类吗?”

“那个呀,客官看来是官府之人,要弓弩之类官府军旗监,为啥要找老汉?”

“我要做一把与众不同的。”赵君准备找纸把自己那个手弩画出来,但是铁匠铺哪有这个?只要连比带画说着,说实在他对于古代如何描述弓弩各个部位的名称根本不熟悉,只好用现代术语说了,也不知道别人听得懂听不懂。那个老汉只是微微闭着眼没有说话不过听的很仔细。

赵君说完感到有些口干舌燥,看到老汉依旧在沉思,赶紧问道:“能做的出来吗?”

“你这个弩和大宋的神臂弓颇为相似,但神臂弓为脚踏弩,而你改为手动,持弩者臂力要求太高故一般人不能使用,但是尺寸却被神臂弓小,就减少了持弩者的臂力要求,但是弩箭射程却不远。”那个老头没有回答赵君的问题却摇头晃脑分析其手弩的利弊来。

046 小黑屋

这些利弊赵君自然清楚,他要的是一副能单兵手持近距离射杀敌人武器,只要准星好,省力即可,至于太远的有效射程不是考虑的重点。他见这个老头不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滔滔不绝的分析这些,心里有些着急但是又不好催促。

老头说了一阵感觉有些口渴,这才注意到赵君希翼的眼神,笑了笑说道:“你看,人老了,老毛病又犯了,客官要的这个弩能造,只不过多费些时日,价格也贵些,需要一些特殊材料。”

听了这话赵君喜不自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不费全功夫啊,赶紧说道:“价格不是问题,需要什么材料你尽管开口,我帮你弄。至于时间,三天能作出一把吗?”

“只要材料齐备,一天即可。”老汉语气有些傲然,只是“我这孙子年纪太小,力气弱,拉风箱火力不够啊。”

“这个不是问题,明天我给你找几个大汉来,保证让你满意。”赵君激动了,一天做出一把,自己的特种兵部队控制在二十人左右,那就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配备这种武器。

正事办完,赵君又和这个铁匠攀谈起来,他才知道这个铁匠姓王,叫王大贵,颇有一手家传的手艺,祖祖辈辈都是打铁出身,祖上还曾经为皇帝打过兵器,属于御用大匠,但是传到他这一代家境已经衰败,儿子早年因病去世,现在就和孙子相依为命,日子也过得清苦。

这可是捡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