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1 / 1)

挽宋从靖康开始 森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一方面派士兵维持纪律,派官吏组织人手开仓救济流民,一方面按照赵君所说的办法,大肆宣传柔福帝姬的事迹,鼓励商贾富豪捐钱捐粮,张榜公布,制作名单准备呈现康王。

这些做法果然激起了那些富豪的热情,以前捐款捐粮除了在民间图了好名声之外,哪能传到朝廷哪里?况且是给一位掌握兵权的皇帝的弟弟!这可是将来要光宗耀祖的事情?于是一个个踊跃捐献,搞得黄天乐一天笑的合不拢嘴,简直就是个弥勒佛。

赵君则在自己在军营里准备训练自己的部下,这是自己在这个时代立足的根本绝不能失误。当然作为一个现代军人自然不会完全按照宋代的办法训练士兵,怎么才能充分吸收后人军队的思想,又能结合这个时代的特点,这是赵君所要考虑的。而这些是无法和任何人商量的,于是他自己关在军营里整整三天谁也不见,直到第四天,他通知赖布衣来自己的的营房说是要事商量,赖布衣自然不敢怠慢,他早就听士兵说赵君把自己关在营房里一天写写画画不知道在搞什么鬼,心里自然好奇,现在正是揭开谜底的时候了。

赖布衣来到小院刚进屋就吓了一条,才三天不见赵君似乎就变了个模样,两眼通红头发也是乱蓬蓬的显得很是疲惫。

“来,看看这个。”赵君倒是极为兴奋的样子递给了他三本薄薄的小册子。赖布衣接过一看是赵君的字体,上面分别写着:《士兵操练纪要》、《士兵纪律规程》、《士兵政治思想建设》。他也没说什么,坐下认真的拿起一本书看起来。迷惑、欣喜、皱眉……赖布衣的脸色显得的非常精彩,知道把最后的一本书看完才问道:“这都是你所作?”

赵君点点头:“如何?有啥不妥的只管说。”

赖布衣也不客气,拿起前面两本书:“虽然这两本书中某些做法我不敢苟同,但是如果真正能按照此书操练成功的话,绝对是天下第一精兵!只是难度颇大。”说完又拿起最后一本《士兵政治思想建设》说道:“这本书里的内容我可是前所未闻,可否给布衣一讲?”

“那请问子君,你的士兵为什么而战,为谁而战?”赖布衣又问道。

“驱逐女真,振兴华夏!”赵君坚定地说。

“是华夏,不是大宋吗?”赖布衣的变得严肃起来,眼神像锥子一样盯着赵君。赵君没有回答,看着赖布衣目光平静。

032 我就是登徒子

两人对视了一阵,赖布衣这才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说:“子君,你我相识一场无话不谈,但是现在形势不容你如此,还是低调点吧,现阶段华夏即大宋,大宋即华夏,还是暂时改为振兴大宋吧。”

赵君点点头明白赖布衣的意思,也不在坚持这个问题,于是又接着说到:“为了保证官兵们的思想建设效果,所以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说到这里赵君拿起小册子翻到最后一页,指着上面的文字说到:“所以我准备建立一套政治委员制度,营级设立政治委员,现阶段仍然叫副营指挥。都级设教导员,也称为副都头。政治委员受双重管理,既要营(都)的命令,同时也要接受上级政治委员的任务。”赵君侃侃而谈,他把后世的那套军队上用的政治制度几乎全部照搬过来。

“此法高明,可以牢牢控制官兵思想,防止军官离心离德甚至叛乱。”赖布衣听完大笑起来。

赵君微笑着点点头,后世那个时空不就是采用此法保证了整个军队服从一种思想保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吗?在现在的宋代,赵君当然不会生搬硬套去建立那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政党,但是这种制度体系还是完全可以借用的,一句话,要牢牢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

“如果你没有别的异议,就叫高培他们几个人在小规模的范围内讨论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修改补充的,再好的法子都要靠他们去执行。我准备去找黄大人一趟。”赵君不想在这个问题和这个智商过高的赖布衣再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在那个时空他只不过也是个被教育者,又不是高深的理论家,也只是懂个大概问多了难免露馅,而且毕竟那套体系是千年以后现代军队的政治思想,究竟有多少适合眼前这个大宋这支军队,他心里也没底,摸着石头过河嘛。

而且现在自己的军队在应天府里算是比较特殊的,相对独立存在,所以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折腾。如果等赵构到达应天府,整合各方面的部队,估计自己就没有机会实施这有些离经叛道的军队改制了。

赖布衣也很知趣的不在问这个问题,而是问道“你找黄大人何事?”“要钱、要人、要装备!”赵君说了一声走出了房间。

赵君并没有立即去找黄天乐,也没有参与到高培他们的讨论之中,拉开一定距离让他们自己琢磨,再有赖布衣这样的人在指点才能发现问题。而他准备去看看柔福帝姬。

招呼孙二狗又带了两个士兵赵君骑马出了营门直奔城东,不过来到柔福居住处才被丫鬟告知柔福一大早就出门到城西去了,于是赵君只好拍马直奔城西。

城西是平民居住区,也是流民主要聚集地方,赵君骑马赶到城西,只见在许多空地上搭着一个接一个的窝棚供流民御寒,不时看到官办和私人富豪设立的粥厂在给流民免费供应稀粥,虽然流民排着队一个一个看上去依旧冷的瑟瑟发抖,但是并没有那种绝望的神色,也没有看到饥荒时期的被饿死的尸体,看来黄天乐的救济工作做的还是不错。

到处都是流民,赵君知道这样无头苍蝇乱找也不是个事,就让孙二狗去打听柔福的去处,过了一会儿孙二狗回来报告说是柔福距这里不远处的一处一个叫崇法寺的寺庙里正在救济流民,于是就赶了过去。

寺庙并不大,显得有些陈旧。赵君一进院子就看见里面搭了一个粥棚,旁边围了一些流民。而柔福在三个丫鬟的帮助下正在给流民的碗里盛粥,现在她当然不会再穿以前村姑模样的棉袄,而是穿了一身普通富家小姐上红下紫的裙珞,但也掩饰不住她那种天然的美中透露中一种高贵,冻得有些通红的俏脸洋溢着一种快乐的神情。

“真是天姿国色的美女啊。”赵君心里不禁感叹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