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9 章(1 / 1)

挽宋从靖康开始 森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点燃后恭恭敬敬的插在了香炉里。看着老人的遗像,他想起自己第一见到钟师道的情形,从内心感激这个老人,如果不是收留了自己,最后自己又得到钟家的无私帮助,包括钟师道、种彦燕、钟会还有后面投军的钟家三兄弟,那可有自己的今天?

“布衣。”

“臣在。”赖布衣恭敬出列。

“传的朕的口谕,加封钟师道为太保,谥曰忠宪。”赵君低沉的说道。

“遵旨。”

这也是对这个老人的一点补偿吧,赵君心里叹了一口气。

赵君从种府出来,只在皇宫里转了一圈就出城,依旧住在朱仙镇那座大院里,还有许多事情在等着他处理。收复了汴京城,赵君立即宣布重新定都汴京,依旧改回东京称号,并决定将在临安的朝廷逐步搬回汴京,重新恢复大宋的辉煌。

其实在赵君内心中,汴京并不适合作为位未来大宋帝国首都。一方面是北面的黄河已经悬河,对汴京城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另一方面汴京城城内布局也比较乱,不符合赵君心目中作为政治中心的首都那种大气美观的姿态。再次就是中原地区经过连年战争和过度开发,植被破坏非常严重,环境太差。但是从现实而言,依旧把汴京作为首都能提高大宋的向心力。

301 偷跑

伪齐投降,取消国号,依旧有一大推事情要做善后处理,最后赵君和赖布衣商议,以大宋皇帝诏书的名义公告天下:

一、伪齐皇帝刘豫被封为安国公,其子和侄子分别封为安国候和平国候,全家将南迁到临安居住。

二、废去齐政权所制定的一切重法,依据大宋之法律实行统治;

三、免去齐政权的许多苛捐杂税,所有税法一律按照大宋税法征收。

四、对于东京伪齐禁军,经过整编缩减后分别划归到高培、岳飞、吴阶三个军团之中。存留于各州的士兵暂时不改编制,依然照样供应衣粮,所有退役包括年老残疾不胜任军役的士兵,给予贩济,使其养老;

五、伪齐朝廷大臣集体辞呈,地方各级主要官员暂时履行其职责,等待大宋朝廷派往官员接任。大宋监察院、大理院、刑部、皇城司派来的将向各路派遣工作组对进行辞呈的中央和地方官员进行审查,按照其在伪齐政权期间的所做所为,进行不同类别处理,能力强、表现好者可以继续被大宋录用为官。

六、伪齐路、府、县等地方机构设置则按照大宋改制后的官吏职位设置。

七、放齐后宫之人,让她们自愿出嫁或与亲属团聚;无所投靠的,归宫观养活;

八、对齐的内侍人员,选择留用之外,其他听本人自愿选择居住之处,一切官员和军人不得侵犯其利益;

九、被齐政权非法处分的大小官员都给予改正;对有才能的人要开列姓名,申报官府,以次提任;

十、对古今圣贤坟墓祠庙给以保护,不得加以损坏。

这十条被称为《绍熙十条》,颁布以后迅速稳定了伪齐各地秩序,虽然有少部分官员对此表示不满,但是由于大宋朝廷对于接受伪齐政权做好了准备,大批在上次机构改制中被下岗的官员这次总算得到机会,迅速上任,很大程度了控制局面,同时颁布的律法对于军队和老百姓而言都是利好的政策,所以单靠几个文官也蹦跶不起什么,整个新收复的千里地区基本上保持了稳定。

伪齐政权的投降,使从西边的陕西、甘肃、河南到山东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归于大宋,而汴京的收复也代表着北伐第一阶段取得了胜利。

赵君立即着手准备北伐第二阶段,一时间通过大运河和海路,大批粮食、武器弹药,被大宋海军运输船队以及雇佣的民船源源不断运往中原地带,使北伐军队的给养得到了补充。同时,虽然完颜宗弼率领金军撤出汴京之时带走大量的财宝,但粮食却没有带走多少,汴京城囤积了大量的粮食,这对于攻入中原地区的大宋军队无疑是个好消息,大大缓解了从南方调拨军粮的压力。

得到赵君的旨意,远在临安的监国李纲立即着手开始迁都事宜。皇帝不在,政事堂、大理院、监察院、枢密院的几位大佬们经过商定,这几个大宋最重要的机构各自派一部分官员赶赴东京,先组成一个临时朝廷,和已经住在东京的皇帝处理北方政务,其余官员则推迟一段时间赶到,避免因为朝廷搬家造成的混乱。

而这支临时派出的朝廷官员们组成的队伍由副宰相黄天乐负责,当他们坐船通过大运河北上,一路千辛万苦赶到了汴京,准备拜见赵君,他们突然发现,皇帝竟然不见了!一时间群臣哗然,黄天乐顿时头大无比,一方面寻找消失的赵君,另一方面将此事迅速上报给远在临安的李纲。李纲接到消息后再也不顾士大夫的风范,在政事堂气的只骂娘,他不用想也清楚赵君这小子又跑到海上去执行他的北伐第二阶段任务去了。

在山东东路密州(现在的诸城市)二百里外的一个海港里,停泊着大量船舶,上面都挂着大宋海军旗帜,正是海军的北海舰队,而港口的岸上也是一片忙碌,大量的战争物资被源源不断装上船,一队队士兵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进入船舱,一副远航的模样。

就在舰队旗舰镇远号的三层甲板上,一群身穿蓝色海军军服的海军军官围着一个年轻男人谈笑风生,他就是消失多日的大宋皇帝——赵君。

“官家,你这招金蝉脱壳,害苦了黄相公啊。”说话的正是海军总管韩世忠,他们君臣关系熟络,现在周围都是军人也就和赵君开起玩笑来。

“呵呵,朕如果不想点法子,估计现在还在东京的皇宫里听着一群大臣们唠叨,那有现在在大海上吹着凉爽的海风舒服?”赵君笑着回答,反正自己临走时给坐镇东京的牛皋留下了自己亲笔信,也不担心会出什么乱子。

自己是行伍出生,站在这群军人中间感觉比和那些文人打交道舒服多了。

“小心以后受李相公的唠叨。”旁边的赖布衣也打趣道。

李相公自然就是李纲,为人耿直无私,典型宋朝士大夫正人君子,又是赵君的岳父,赵君对他也很尊敬,只是那倔脾气让人有些受不了,这次赵君不按照出兵前的计划办事,私自出海上了最前线,岂不把这个老头气的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