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这才交卷,然后才离开。
当天考试结束后卷子密封后就全部送到了御书房,赵君兴致勃勃的亲自阅卷,不过看到的情形却让他犹如泼了一盆凉水,连续看了十张卷子,竟然都是白卷!赵君真没想到大宋的士子们数学功底竟然如此之差。
又看了数十张,总算有了上面写了字的卷纸,这让赵君的心情略微好些,但是大部分都是作对两三道题,能作对一半以上的寥寥无几。就在赵君已经失望透顶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张卷纸密密麻麻写满了字,顿时精神一震,仔细看起来,竟然全部作对,满分。
大宋竟然还有如此的牛人?赵君实在忍耐不住,立即让御书房里伺候的宫女把卷纸上糊上的名字打开:杨辉!
杨辉三角!他突然想起整个名词,顿时激动起来。杨辉三角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赵君在学习高等数学里曾经学过,对此很感兴趣,没想到现在能见到首创者。
“快,快将杨辉至御书房,朕现在就要见他!”赵君忍不住大叫道。
隔壁的张九成一听到赵君的呼喊,赶紧过来听完他的要求之后,立即奔向礼部:官家口谕,传举子杨辉立即进宫!
此时候的杨辉,正在临安城的一个小酒馆里吃饭,周围全部都是这次进京赶考的举子,不过现在的个人心情已经和当初踌躇满志的模样大不相同,大部分都名落孙山,一个个唉声叹气,嘴里不停咒骂。只有一桌人围着一名举子就坐,那名举子显得神采飞扬。
“兴华,咱们钱塘县就你一个金榜题名,可谓父老乡亲们争脸了。”旁边一个举子以羡慕的口气说道。
这个叫兴华的举子,显得有些得意,他扫了一眼在旁边桌子上默默吃饭的杨辉,说道:“俊成老弟不必灰心,你年纪尚轻,又是第一次参加省试,落榜倒也在清理之中,你要好好努力三年以后金榜题名的机会还是很大,不像有的人,连续考了二十年竟然依旧不中,丢人之极。
这些有的是钱塘县的举子,还有的是临县,自然明白这个叫兴华的举子在说谁,都不约而同的目光投向了另一张桌子边的杨辉,同情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但是就是没人反驳这个举子的话。
杨辉听了心里一阵愤怒,但是又能怎么样呢,自己确实考了将近二十年依旧不中,从一个青春少年考到现在的中年大叔依旧一事无成,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值得自己挥霍?
回家去,再也不愿意踏进考场一步!杨辉想到之里,站起来准备要走,突然看到酒馆外边闯进了一个官吏带着两名士兵。
那名官吏大声喊道:“钱塘举子杨辉可在此?”
“正是在下,请问有何贵干?”杨辉有些疑惑。
“官家口谕,请举子杨辉速速进宫!”这名官吏大声喊道。
皇帝要召见自己?杨辉一下子愣了。
“恭喜杨大人了。”那名官吏看着发愣的杨辉笑着说道:“据闻,杨大人你已经被官家钦点为这一届进士科的理科状元!”
280 大宋的学霸实在太多
理科状元?!还没进行殿试就被皇上钦点为理科状元?在座听了一个个都震惊无比,虽然不清楚这个理科状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但毕竟是状元啊。
“恭喜啊,谦光兄。”一个举子站起来抱拳恭喜,其余的人跟着站了起来,一时间恭喜声在酒馆里此起彼伏,只留下那个叫兴华的举子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脸红一阵白一阵。杨辉脑袋里晕晕乎乎,下意识和众举子打着招呼,然后就跟着这个官吏稀里糊涂进了宫。
在御书房里,赵君见到了这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心情颇有些激动,看到杨辉一脸惶恐的样子,就笑着说:“不必拘礼,我阅遍所有句子的理科试卷,你可是咱们大宋举子里唯一的满分啊。”
“官,官家,试卷你有您亲自审阅?”杨辉小心翼翼的问。
“题由朕出的,自然要由朕亲自审阅。”赵君回答道。
杨辉听了更加惊讶,他没想到赵君竟然是个数学高手,同道之人啊,顿时杨辉大有知己之感。
“杨爱卿,你曾使用了杨辉三角?”赵君询问道。
“杨辉三角?”杨辉听了有些迷惑。
赵君这才想起来这个词是后世起的的,于是就拿起手中的一张纸让杨辉看,上面画了等腰三角形,两个边和底分别有七个数字,是二项式系数排列,这个三角赵君曾经在高数书中见过,只不过将阿拉伯数字换成了汉字的数字。
杨辉看了一眼,恍然大悟,说道“官家,这个三角在下曾经用过,叫“开方作法本源”此图最先出自我朝的皇佑年间贾宪提出,在下曾经用过,不过官家为何不使用《几何原本》中的阿拉伯数字符号,那样书写更为简单。”
“怎么,你也看过《几何原本?》”这次轮到赵君惊讶了。
“在下曾经去过扬州,看到扬州报刊上所登的几何原本系列,真让大开眼界,其那些符号公式比起咱们大宋原来的那些符号更为简单,于是在下也就学过来了。”杨辉或许提起了自己的专长,就忘了拘束,滔滔不绝的说起来。
看来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欧洲的科学知识终于在大宋这边土地上开始生根发芽,赵君莫名感到一种欣慰,就凭这一点他自己觉得穿越也值了。
“你可曾知道二项式定理?”赵君顿时兴趣盎然。
“何为二项式?请官家详述。”
赵君也知道这些数学名词来自后世西方,中国古代或许没有这样的叫法,就说道:“来,来,你过来看,就是这个......”赵君拿起毛笔在纸张上写起来。
杨辉也不客气,走过去看到赵君书写的公式,说道:“在下曾经从开方作法本源,也进行过推理,当时我是这样推理的......”说着,杨辉也不客气拿起御笔就在纸上写下来。
“对,就这样,只不过你曾考虑性质6和性质7的情况?”赵君指着纸上的公式说道。
“呀,这样岂不更简单?”杨辉一拍脑袋,拿起笔匆匆计算起来。
君臣二人就这样趴在御案上,头碰着头每人手里拿着一只毛笔,在纸上嘀嘀咕咕计算着什么,看得隔壁的张九成目瞪口呆,从来没有见到过皇上有如此模样。
“官家,你的算学水平在下佩服的很。”到最了最后,杨辉一脸敬佩,自己潜心研究算学二十余年,竟然比不过当今的皇上。
赵君心里有些惭愧,自己可是接受了二十一世纪的数学知识才堪堪和杨辉能交流,怎么能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