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1 章(1 / 1)

挽宋从靖康开始 森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中的耻辱,再一次将宋金对战态势改变过来,稳住了淮北的局势,而同时一直保持战略退缩的岳飞领导的神武后军也突然发力,再一次挺进中原逼近许州。而扬州军再一次攻打徐州也成为可能。

237 暗流涌动

牛皋的部队一仗消灭了入侵江淮地区的金国军队,又挥师泗州,同时赵君也率领扬州的两个厢的兵力北上和牛皋的军队汇合,依旧留下高培带领一个厢镇守扬州。

扬州军主力部队再一次在泗州汇聚,一些在上一次徐州攻城战中损失比较惨重的营队也得到了新的兵源补充,扬州军再一次兵强马壮,准备攻打徐州。这时候赵君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提出了“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迎回二帝”之说。而这句话不知道什么原因出现在了扬州和杭州的报纸上,顿时引起士林和百姓的欢呼。

这句话在历史上是岳飞说的,不过赵君提前了几年,同样也引得了岳飞的呼应,一时间在北伐前线,这句话成了大宋将士之间相互鼓励的最流行的话语。

而这句话在朝廷,却引起了不同反响,朝廷内外暗流涌动。

这天正是中秋节,早上下完早朝,万俟卨刚回到自己府上不久,就接到了官家送来的一封请柬,原来在八月十五中秋夜晚,秦桧请万俟卨到晚上到自己府上观花赏月,秉烛夜游。

堂堂的当朝宰相请自己去府上做如此风雅之事,对于万俟卨来说还是第一次,自然不敢怠慢,一到傍晚换上了一身赞新的文士服,让官家赶着马车到达了城南的宰相府,等被一个管家引起了秦府的会客厅,万俟卨才发现,客厅了已经坐着两个人一个是殿中侍御史罗汝楫,令一个竟然是刚刚被罢官赋闲在家的张俊。

万俟卨一见这架势,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三人寒暄之后,又过了一个管家模样的仆人才进来说老爷在后花园一备下茶酒,请三位大人移步后院。

三人跟着管家向秦府的后花园走去。这是万俟卨第一次进入这个地方,面积很大,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好多都是万俟卨所没见过的,再花园中间的假山旁边放了一张方桌,还有几把椅子,秦桧穿着一件便服正悠闲的坐在那里。三人赶忙上去行礼,一番客气后,三人落座。花香阵阵、凉风习习,看着天空一轮明月,确实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诸位大人,如此良辰美景,有何感想?”秦桧抿了一口茶笑着问道。

万俟卨仨人自然是一顿奉承,说是此情此景,能陪宰相大人一起赏月,三生有幸云云。

但是秦桧听了却是一声长叹:“诸位大人果然好兴致,但是老夫感到十分担忧,国将不国矣。”

“相爷为何这么一说?”万俟卨大吃一惊。

“诸位是否听过扬州郡王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迎回二帝这句话?

三人互相看了看,又点了点头。

“郡王重新执掌神武前军,仅仅胜了一场,就如此好大喜功,夸下海口,非大宋之福而是大宋之祸也。”秦桧继续说道。三人没吭声,静静的听着下文。

秦桧轻轻咳嗽了一声,清清嗓子又继续说道:“神武前军善战不假,但其仅仅十万兵力,如何能跨越数千里,深入到金国腹地?如此穷兵黩武之事,我大宋百姓如何能承受?百姓苦矣,大宋危矣,还有那个岳飞也跟着叫嚷,实乃一丘之貉也。”

“相爷言之有理,我看这个扬州郡王不仅好大喜功,而且暗藏祸心!”刚才一直默不作声的张俊突然开口到。

“哦,为何?”秦桧一脸惊讶。

“我领扬州军北伐之时,发现诸将领不服调遣,阴奉阳违,奈何我张俊孤掌难鸣,这才导致徐州之惨败,后来我暗中调查,这里竟然是郡王在背后指示!”

“可有真凭实据?”秦桧问道。

“这……暂时还没找到,不过明眼之人一看就知!扬州军前后判若两人,岂不是最后的证据?”张俊最后说道。众人点点头,的确如此。

秦桧这个时候又抿了一口茶才说道:“各位,老夫请大家到府上,一则赏月谈天,二则商议郡王执掌兵权之事,除了上述之忧虑之事,老夫更担心的是郡王之功高震主啊。”

万俟卨心一动问道:“相爷,官家对此有何看法?”

“虽然官家嘴上没说,但是以老夫对于官家多年的揣摩,其心里也忌惮之事,不过赵君现在是临危授命,有些话不方便出自官家之口罢了。”秦桧回答道。

既然皇上对此事不喜,那事情就好办多了,一直默默不语的殿中侍御史罗汝楫开口了:“不如请奏官家,等扬州军攻打下徐州后,以军费财力补给困难为由,令其退兵则可。自然可以剥夺郡王的兵权,让其继续做个闲散王爷。”

“如若赵君以未达到北伐之目的,将在外君名有所不受为由,不肯退兵如何?”万俟卨反问道。

“以金牌催之,一道不行,连续数道,赵君身为大宋郡王,难道不服官家的旨意?抗旨不遵就这一条就让他够受的!”罗汝楫冷笑了一声。

对于罗汝楫这个想法,大家颇为赞同,不过秦桧却摇摇头:“恐怕金牌根本就发不出去,朝廷上为赵君说话之人大有人在啊。”

三人一听的确是这个道理,张俊插了一句:“相爷的意思是如若要动赵君,必先动其朝中之人?”

“对,就是这个道理。”秦桧赞同道:“而朝中支持赵君的大臣,主要就有三人:宰相李纲、枢密使吕颐浩、户部尚书黄天乐,而以李纲为最,只要动其相位,赵君则失去了在朝中最有力的帮手,后面再动赵君易也。”

三人点头,深表秦桧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是大家都清楚李纲是那种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之人,既不贪污敛财,也不声色犬马,且出人宰相以来,政绩颇佳,一个典型的正人君子,又曾经和皇上一同出生入死,真正的简帝在心,哪有那么容易将其从相位上拉下?

当众人把心中的忧虑说了出来,没想到秦桧哈哈大笑:“诸位不要妄自菲薄,虽然李纲确实和官家出生入死,但是并不等于官家对其无怨言,据老夫所知,官家对其言语顶撞,专横霸道之势颇为不满,只是挨着其颜面不好说而已,再说李纲立足抗金,这和官家心中和金国议和相反,每每在这件事和官家相争不休,让官家恼怒不已,我曾经听官家私下说恨不得将这个老头赶回家,永远不想见他那张苦瓜脸。”

秦桧最后一句话把大家逗笑了,的确同位当朝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