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8 章(1 / 1)

挽宋从靖康开始 森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态,只是说一切以事实真相为准。”赵构回答道。

这才是真正的君子啊,隆裕心里一阵感叹。

“官家你的意思?”隆裕太后看了看有些阴沉的赵构,又问道。

赵构并没有回答,而是沉默了一会说道:“朕也没个主意,想听听娘娘的想法。”

“还是李纲说的对,一切按照事实真相,如果确为我赵氏子孙,那就认祖归宗,如果不是,那就不必理会。”隆裕太后想了想回答道。

赵构点头称是,告别了母后后,赵构离开了后宫。坐在马车车厢里,赵构还想着这件事。

真相,谁能告诉我到底什么才是真相?园真和那个赵景提供的证据确实很有说服力,但是秦桧等人的质疑也不无道理。现在为天子的他更多的是考虑赵君如果成为皇室子弟对于自己的皇位有何影响

赵构满腹心思回到了垂拱殿,贴身太监邵成章赶紧迎了上来,又让宫女上了茶,自己则默默站在一边伺候。又发了一会呆,赵构才回过神来,看着旁边站着的邵成章,又问道:“现在外面对这件事有何最新议论?”

邵成章自然知道赵构所问何事,赶忙回答道:“官家,现在民间大多认为赵君确实是皇室宗亲,当然也有质疑的不过是少数。”

“那赵君的反应呢?”赵构又问道。

“听皇城司从扬州来报,赵君也开始相信自己的身份,听闻曾在府中大哭,未能在父母面前尽孝,实在是不孝子孙。”邵成章据实汇报。

赵构听了默然,看来普通百姓都是希望赵君是宗室弟子,这种民意他也不得不考虑。想了一会他又问道:“你跟赵君接触颇多,对于此人你有和看法?”

邵成章想了想才说道:“关于赵君是否是皇室宗亲小的不敢乱说,但此人对大宋的忠心那是天日昭昭,有此人镇守扬州,大宋无危矣,官家无危矣。”

邵成章最后这段话触动了赵构的心思。的确自从赵君成为一方主帅之后,无论是南下勤王,平叛苗刘叛乱,还是在镇江口阻击北返金兵,黄天荡一战硬是将南侵完颜宗弼一部全面消灭,给自己出了一口恶气。而最近两年和金人交战,都是胜多负少,有他镇守扬州,自己的确不用担心再又被金人赶到海上那样的狼狈样。

其实,是不是赵君是不是皇室宗亲赵构倒也无所谓,反正太祖的后人现在也有,又不是太宗这一脉。只不过他现在军权在握,权势有些过大,这才是这是赵构最为担心的。

“官家,小的想如果赵君真的是宗室弟子,以他现在的地位,如果给个闲散王爷,他会很乐意吧。”邵成章低声说道。

“闲散王爷?”赵构眼睛一亮,这可是最好的结果,不过赵君会同意吗?

“官家,我和赵君还有些交往,要不我悄悄去一趟扬州问问他?”邵成章看到赵构心动,建议道。

“好,你就直接告诉赵君,如果他想要认祖归宗,就必须交出兵权,我给他一个闲散王爷,来杭州和朕一起享受世上的荣华富贵!否则,我不会认他这弟弟的。”赵构的语气突然变得十分强硬,协商?堂堂天子还要和你讨价还价?

“小的马上就出宫,顶当此时办好。”邵成章说完就退了出去。

赵构这才喝了一口有些冰冷的茶水,夺掉赵君的兵权算是解决了自己的心腹大患,但是扬州派谁去防守?算算现在大宋能打仗的统帅,吴玠算一个,不过要镇守川陕,岳飞打仗能力似乎不再赵君之下,不过他要镇守襄鄂。至于刘广世、张俊之流……..镇压一下百姓可以,打金兵还是算了呗。这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不过赵构并不十分担心,因为还有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和金国和谈,只好两个达成类似于澶渊之盟那样的协议,就可以像赵君这样逐步削弱他的权力,杯酒释兵权,自己这个皇位也就安稳多了。这一刻他突然感到突如其来的赵君认祖归宗这件事对自己来说是竟然成了天大的喜讯天大的喜讯。

“只要赵君愿意放弃军权,多给他点好处又何妨?”赵构自言自语道。

再说邵成章换了衣服,悄悄出了皇宫,带了一个贴心小太监从杭州乘船向北,没过几天就到了扬州,悄悄住进了赵府。

在书房,赵君和邵成章进行了密谈。

“子君,你真的要这么做?”邵成章有些不放心再一次确定,毕竟这个主意是赵君通过秘密渠道传给他的。

“我若不放弃手中的全权,皇上肯定不会答应我认祖归宗的。”赵君叹了一口气。

“一个闲散王爷对你来说真的很重要吗?”邵成章又问道。

“邵公公你就别问了,以后你会明白我的真正想法的。”赵君回答道。

邵成章没有在继续说下去,他知道赵君并非是一个冲动之人,他这么做自有他的目的。而且他隐隐有一种感觉,赵君在图谋一件很大的事情。

不过他不敢问,也不想知道。

谈话结束后,邵成章并没有在赵府住多长时间,歇息了两天之后,就返回到了杭州。没过多久,一天震惊朝野的消息就传了出来。

神武前军都统制赵君确实为赵氏宗室,太祖一脉,现在已经认祖归宗。皇上年他这么多年劳苦功高,特封为扬州郡王,宁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且往杭州定居,便于官家和赵君兄弟之间联络感情。

赵君竟然放弃了神武前军都统制一职!天下顿时哗然。

225 离开扬州

扬州的驸马府,现在应该叫做郡王府,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一拨又一拨的人前来拜访,而且大部分都是神武前军的高级军官,还有部分是地方官员,都是打着恭贺的名头,但实际上都是想弄清楚一个问题:赵君放弃军权,到底有何打算?不过得到的都是一个答案:我现在是皇室宗亲,扬州郡王,自然要听从皇兄的安排,别无他意。

这个答案冠冕堂皇,但是并不能让众人满意,特别是诸如杨再兴、牛皋、等更是大声嚷嚷,主帅你如果不干这个神武前军都统制,我们也不干了,和你一起走。结果被赵君训斥了一顿,说作为大宋军人要以保家卫国为责任,切不可感情用事。

既然连杨再兴、牛皋这样的赵君的心腹之人都是得到这样的答案,于是有些人开始信服赵君所做为真,并不是做做样子给大家看,于是前往赵府拜访的人很快减少,一个闲散王爷又会有多大的能耐?人们目光又集中在另一个问题上,那将有谁来统领这支号称大宋最精锐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