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5 章(1 / 1)

挽宋从靖康开始 森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哉善哉,我佛讲的是因果报应,太上皇动用了多少花石纲,死了多少百姓,历时六年才修筑艮岳,当登上山顶欣赏美景的时候,可曾想到有朝一日会在在北国苦寒之地,登上背后的小土山遥看南方?”

园真的语气平静,但是话却像针一样刺进了赵佶的心中,他的脸色显得更加苍白。

他知道自己的前半生的荒唐,差点葬送了祖宗留下的大宋基业,自己在这里受尽了折磨,更可怜的是自己那些女儿,可怜如花似玉身,成了金人们的玩物,受尽了屈辱,一个个含恨死去。自己不是个好皇帝,更不是个好父亲。想着想着,赵佶浑浊的眼眶里留下了两行泪水。

“太上皇不必难受,佛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既然已经知错,则善莫大焉。”园真又听声说道。

“好,我一切听大师的,你说我该怎么办?”赵佶抹了一把泪水,急切问道,听到这话,王瑞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如果不是园真,要让赵佶这么听话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园真依旧无喜无悲说道:“请太上皇给当今皇上休书一封,说明赵君的身份,乃太祖第七代子孙,让官家承认赵君的身份,认祖归宗。”

“我马上就写。”赵佶站起来,在小桌子上找到了快要干涸的墨,从旁边的桶里舀了些清水,轻轻研磨了一下,摊开草纸,想了一下就写了起来,一行行漂亮的瘦金体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写完之后,赵佶又咬破手指,按上了自己的手印,交给了园真。园真看了看,把信小心收起来。

“我有一个随身玉佩,金人曾经想收去,我至死不从,现在我就交给你带回去,算是信物。”说完赵佶从怀里摸出一小块玉佩放在了桌子上。

“有劳太上皇了。”园真收好玉佩,转身就要离开。

王瑞这个时候抱拳说道:“请太上皇和前皇一定保重身体,他日我们主帅一定会带雄兵百万直捣黄龙,迎回二帝!”

“好,好,我在这里等着你们。”赵佶连连说道。等到园真、王瑞告辞离开,赵佶才又重新躺在了草铺上,呆呆的望着屋脊,不知道在想什么。

不知过了多久赵佶脸上突然露出一丝阴笑,喃喃自语道:“九哥儿(赵构),别怪爹爹这么做,谁让你做了皇帝竟然不管爹爹和你哥哥死活,其实你哥哥只要能回去就行,并不想和你在抢皇位啊,那个位置,烫手啊……..哎,我还是看错了啊…….”

就在赵佶自艾自怨的时候,王瑞一行三人已经离开大院回到了自己居住的客栈。

“张横,你已经暴露,赶紧收拾行李,跟我们回江南,这里你另外安排人选负责。”王瑞对张横吩咐道。

“好,我马上回去安排。”张横也不迟疑,他虽然并不十分清楚王瑞所做的事情,但是知道绝对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旦金人知道肯定不会放过自己。

王瑞等立即收拾行李,没过多久张横也背着一个小包袱匆匆返回,几人没等天黑就悄悄出了五国城,也没回上京而是直奔济州而去。

王瑞一行人加上园真一共六人,雇了两辆马车一路向南,基本上是绕过大的城镇,昼行夜宿加紧赶路,随着越向南,春色也愈浓,王瑞的心情也开朗起来,坐在车厢里不时和张横闲聊,只有园真依然脸色平静,很少加入到他们的话题里。

将近两个月的赶路,一行人终于越过了山海关,继续向南又走了半个多月,才到了大名府附近。这里已经是伪齐的地盘,金人已经不多。趁着大家下来活动身体的时候,王瑞悄然对园真提议进入大名府歇息几日再赶路。

“王施主,我们还有一件事没办。”园真开口说话了:“我们还要去赵君的家乡一趟。”

“主帅的家乡?”王瑞有些惊讶,从来还没听过赵君是何方人士。

“阿弥陀佛,施主有何大惊小怪?每个人都要自己的家乡。”园真说道:“赵君是赵氏宗亲,自然有自己的家人亲戚,难道不成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你……你说什么?你不是说天降之人吗?”王瑞彻底迷糊了,从接到这个偷天换日的计划中,王瑞知道赵君根本不是什么赵氏宗亲,而和赵佶的谈话中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但是从刚才园真的话里听出赵君真的是赵氏宗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真的是赵氏宗亲的话何必千里迢迢跑到五国镇去找赵佶证明?

“贫僧早就说过,真亦假,假亦真,真真假假非我们这样的俗人所能看明白,到时候施主就知道了。”园真微笑着回答。

222 我来自未来

既然园真这么说王瑞也不好再问什么,反正这件事由园真主导,自己跟着配合就行。王瑞一行人继续南行,到达了南乐县,属于现在的濮阳市辖。一行人进了县城歇息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又上了马车,园真领路直奔一个叫刘家村的地方。

刘家村在南乐县城南约四十里,是一个位于丘陵地带的小山村,村子不大一共才百十户人,村里绝大部分人都姓刘,只要村东头一户人家姓赵,听老一辈人说这户姓赵的好像是从东京附近迁移而来,在这里住了已经十几年。

虽然在这里定居了十几年,但是这户赵姓人家很少和别的农户来往。而这家人丁也不兴旺,听上了年纪的人说刚搬来的还是一大家子,这些年死的死,走的走,现在家里只剩下一个四十岁的中年男人和一个十岁左右的丫头相依为命。这个男人叫赵景,听说一直未婚,这个丫头是他早逝的弟弟的女儿。赵景识字,读书很多学问的样子,所以被刘村村的族长聘请到族里办的私塾教书,被大家成为赵先生。

刘家村是个穷村子,所以这个姓赵的文人虽然被聘为先生,但是薪水少的可怜,而且大部分还是给粮食等实物充数。赵先生倒也不在乎,日子过的清苦点,不也没什么怨言,依旧过着平淡的生活。

村里好事者问赵先生为何不成亲,或者问小山村这么穷为何不出去闯荡,他只是笑笑说他在等人,至于等谁,却从不说。

这天,赵景正在私塾里跟十几个孩童上课,突然看到一个放牛娃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说村头有两个人来找他。

赵景放下书本让孩童们自己早读,然后跟着这个放牛娃走了出去,在村口,他看见了一个和尚和一个年轻男人站在那里。

他们正是王瑞一行,园真和尚看到赵佶走了过来,上去喧了个佛号:“阿弥陀佛,赵施主,一别数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