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叹了一口气,不过他相信机会很快到来。
六天之后,赵君收到了刚到杭州的赵构的圣旨:“因保护扬州城有功,被升迁为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御营前军都统制权知潭州兼权淮南东路安抚都总管,节制淮南东路所有宋军。
有了这份圣旨,赵君就是淮南东路最高军事长官,于是他就以淮南东路安抚都总管的名义,调远在盐城的韩世忠到扬州议事。
韩世忠这个在南宋时期和岳飞并列的名将,只不过他少了像岳飞身上那种悲剧性的色彩而使后人感到他的光芒被岳飞所掩盖,实际上在当时韩世忠的名气并不比岳飞小,他比岳飞成名更早,而且深得南宋各个派别的尊敬和信任,最后得善终,这和岳飞几乎成为南宋朝廷的孤家寡人形象大相径庭,因此可以看出韩世忠既会打仗,也会做人。
不过赵君见到韩世忠的时候,或许是刚刚打了败仗,或许在同是御营诸军但是名震扬州的赵君面前有些自卑,现在的韩世忠有些唯唯诺诺,一点也看不出名将的风采。
但是赵君一点也不敢轻视这个中年军人,也就再过两个月后庙刘之乱发生,就是这个中年人依靠手头的几百个散兵联合其他各路勤王,出兵杭州平复叛乱。而八个月以后,著名的黄天荡之战,韩世忠仅用八千军队,困敌十万兵马于黄天荡,战四十八天,歼敌万余。
“韩将军,本总管受官家旨意,节制淮南东路诸军,现在金国重兵集于徐州一带,随时就有可能南下,感到压力很大啊。”赵君叹了一口气。
“赵总管文武双全,又深受官家信赖,定能坚守住扬州,阻止金兵南侵。”韩世忠小心翼翼的回答。
“阻止金兵南侵?”赵君笑了笑,眼睛盯着韩世忠:“韩将军,你我都是大宋军人,说心里话就凭咱们淮南东路诸军,你觉得可能吗?”
韩世忠沉默,过了一会摇摇头。
赵君心落下了一块石头,如果韩世忠如政客一般跟自己打马虎眼,后面的话真不好说出去。
“既然无法守住淮南这条防线,那么就要做好金兵渡过扬子江,入侵江南甚至进攻杭州的准备。所以”,赵君说道这里顿了顿,表情显得严肃:“我准备奏请朝廷,整合淮南东路各地的战船,成立扬州水师,由韩将军你兼任水师总管,如何?”
125 瓜州送别
韩世忠没想到赵君会提出这个建议,平心而论他对于水师还是比较擅长的,但是问题在于在大宋的水师属于边缘化的兵种,如果自己去经营水师,岂不意味着自己在军队仕途中的升迁会被别人走的更艰难?
心里这些小算盘韩世忠自然不能对赵君说出,但是如果不答应岂不显得有些不知好歹?于是他有些犹豫了。
“不要小看水师。”赵君看出了韩世忠的犹豫,很认真的说:“就近的来说,如果金人入侵江南,江南到处都是河道湖泊有利于水师行动。远的说我们东边是浩瀚的大海,那里可是水师的天下!我相信,只要你我共同努力,将来的水师在大宋的地位绝对不会被禁军差!”
韩世忠对于赵君给他画的这个大饼有些心动,而且很敏感的听出这个水师赵君是下决心经营,与其像自己现在只有几百号残兵败将还不如独辟蹊径或许可以闯出一条道路。想到这他抱拳说道:“在下愿意。”
“好!”赵君大喜:“那就请韩将军即刻办理水师事宜,尽快形成战力。我已经下令给军部,各司都会大力支持。说道这里赵君顿了顿神秘一笑:“很快都有韩将军你建功立业的机会了。”
赵君自然是指的历史上所发生的黄天荡之战,虽然现在由于他的介入,历史某些情节开始发生变化,譬如在历史上扬州城并没有被攻破。但是他认为未雨绸缪是最好。
朝廷方面很快有回执,同意了赵君的奏折,水师的事情基本上有了着落,这让赵君放下了心中石头,水师乃至以后的海军的作用在后世诸军中地位举足轻重,况且,星辰大海是每个男儿的心中梦想,而赵君的梦想从这一刻开始起航。
除了水师,赵君又开始整合境内宋军力量,扩充军队,布置防务,大量购买军粮,武器,储备军事物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于此同时他还专程拜会了扬州府尹卢桥,提出了大量购买粮食等物资,注意平抑物价,加固城墙、整修护城河、做好长期守城的准备。
卢桥算不上一个很有能力的官吏,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会趋利避害,见风使舵。上次发生的报社被封事件,是他知道汪伯彦、黄潜善权力滔天,自然会毫不犹豫执行他们的命令。现在这个赵君突然崛起,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大宋高级将领,所以对他的建议自然也是全部接受。于是整个扬州城像一个巨大的机器开始运转起来,到处是一片繁忙景象。
作为军队最高将领的赵君自然忙的不可开交,除了整合军队外,他还额外关心真州的军器监红衣大炮的制造情况,为此他专门留下了一个标的兵力驻扎真州,用来保护自己的大本营。同时数次他要求洪小娥离开真州回到扬州城这里最安全,但是被洪小娥拒绝了,说是冶铁坊生产现在正处在关键时刻,自己走不开。这让赵君感叹自己真娶了一个女强人。
朝廷那边的消息也陆续传来,朝野以扬州遭到金兵突袭,导致皇帝仓促逃出,罪责都在黄潜善和汪伯彦的身上,高宗也不满他俩不能早为之计,让自己吃足了苦头,遂将他俩罢相,任命朱胜非为右相,王渊签书属枢密院事。
汪伯彦被罢相是赵君意料之中的事情,自己这个死敌总算要消停了,心里算出了一口恶气,不过他好像记得汪伯彦过了几年从重新恢复官职,成了一条打不死的毒蛇。不过赵君也不太担心,随着自己势力逐步增大,总有机会至他于死地。
而新升迁的这个王渊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在原来的时空里王渊在扬州大溃退时拥兵数万,对来袭的五六千金骑不作任何抵抗,不仅未罚,反而升迁,是因与原康王府宦官康履、蓝珪沆瀣一气。在高宗从镇江逃往杭州途中与到达杭州以后,这些宦官依然肆无忌惮,作威作福,强买民物,凌忽诸将,激起军民极大义愤,而这恰好是激起苗刘之乱的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