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1 / 1)

挽宋从靖康开始 森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岭,追击三十里,后又奉命东进,收复华州(今陕西华县)。守住了陕西防线。

以宗泽为首的大宋军队在中原地区浴血奋战,自然引起了作为大宋临时权力中心的扬州城军民的极大关注,朝廷上下,要求出兵支援的中原作战的奏书如雪片般飞向当今最高统治者赵构,但是却被把持朝政的黄善潜、汪伯彦以时机不成熟,保护当今陛下为重全部压下,赵构依旧在行宫寻欢作乐。

大宋朝廷的懦弱无能引起了广大民众特别是翰林士子们的极大不满,这些从东京城撤出到了应天府,又跟着赵构到达了扬州,一路上颠簸流离,对于金人的残暴导致自己痛失家园有切骨只恨,于是私底下相互串联,发表自己的言论,而新发行不到半年的《扬州周刊》则成了众士子发表自己言论,支持中原抗金的主要阵地,有的言辞颇为激烈,痛斥朝廷奸臣当道,堵塞言论,把矛头直接指向了黄、汪二人。

而作为本来就是热血青年准备在应天府就情愿的欧阳澈则是不遗余力的支持士子们的言论,他扩大了周刊评论版的页数,一时间《扬州周刊》发行数量大增,名声逐渐在南方地区崛起。

对于这种情况,赵君喜忧参半,喜的是扬州周刊名声一炮打响,成为大宋抗金的一面旗帜。忧的是崛起太快,大量批评讽刺朝廷的文章很有可能会带来朝廷的镇压,这种例子在赵君所在时空近代史上比比皆是。

但是赵君不想用自己的权力制止,如果压制就失去了自己办一份报纸的初衷,他就要用文字的力量来影响大宋朝野舆论,而现在正在向这个方向高歌猛进中,虽然冒上一点风险但是是值得的。

他只祈祷在言论风气相对开放的大宋,朝廷对于士子们的这些言论多一份宽容。

但是,事情总是不遂人愿,这日早上,赵君在营中就接到王瑞从扬州城发回的紧急文书,《扬州周刊》报社被扬州府衙以妄议国事,骚乱视听、诽谤大臣为由被查封,报社社长欧阳澈被捕入狱。

109 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接到这份紧急文书,赵君自然不敢怠慢,立即换成便装带着护卫赶往扬州城。

赶到扬州城已经是中午,在吴家巷小院里,赵君见到了有些焦急的王瑞。王瑞虽然是谍情司主事,但是长期住在扬州,实际上是总领赵君部在扬州的所有事务,现在发生的这么大一件事情,他怎么会不着急?一双桃花眼竟然出现了鲜红的血丝。

“赵帅,报社昨日下午被封,欧阳公子被关押在扬州府衙牢狱,我曾经托人去探监送去一些衣物等,但被拒绝入内,公子处境现在到底如何,无法打听清楚。”王瑞叹了一口气。

“报社其余众人呢?”赵君没有接他的话,突然问起这个问题。

“我暂时都被安置在一家客栈。”王瑞赶紧回答。

赵君略一思索就说道:“你今晚安排一桌宴席,我要宴请几位公子,一方面给他们压压惊,另一封面听听他们的看法。”

王瑞领命,马上出去安排,赵君让下人随便弄了点吃的,简单洗漱了一番就直奔南城的黄天乐府邸,朝廷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是问这个户部侍郎。

驱车到了黄府,赵君经通报后径直来到了黄天乐的书房,说明了来意,黄天乐感到有些惊讶,他没想到赵君会对一份报纸这么上心。

“这份报纸是我创办。”赵君说出了原因,这是不得已为之,本来不想让别人知道,看来现在是不行了。

“好你个子君,能文能武,办起了这样一份朝报,让老夫不得不重新认识你。”黄天乐开玩笑说道。

“黄大人你就别笑话我了。”赵君有些恼火:“我现在急的就想热锅上的蚂蚁了。”

看到赵君这副模样,黄天乐也就不在开玩笑,说出朝廷上围绕这份报纸发生的事情。

原来报纸上屡等登讽刺批评汪伯彦和黄潜善两人专断朝纲,不思进取的言论,特别是抨击汪伯彦身为枢密院枢密使,掌管天下兵马大权,却仍有宋兵在中原奋战却没有出动一兵亦卒的意思,实乃渎职,要求罢免汪伯彦谢罪天下。这自然惹怒了他,于是联合黄潜善以朝廷名义命令扬州府衙封查报社,抓走了欧阳澈。

“又是这个汪伯彦!”赵君恨恨的说,这件事表面上为了一份报纸,实际上也是汪伯彦和自己的政治斗争。

“哎……”黄天乐叹了一口,平日笑眯眯的脸上也露出一丝沮丧,汪伯彦屡次和他跟赵君作对,但是仗着皇帝宠爱,位高权重,自己那他真没办法。

“哼,他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赵君冷笑,根据历史建炎三年扬州失守后,高宗下诏罢免汪伯彦的宰相职务。从此汪伯彦一蹶不振,而赵君就在等这一天的到来!失去了赵构宠信,赵君绝对有办法将置于死无葬身之地。

“别说这大话了。”黄天乐撇撇嘴有些不以为然,现在汪伯彦如日中天,没人能那他如何。所以他只当赵君在说气话,接着说道:“本来这件事我想置身事外,但是既然你是办的朝报,那我就要帮这个忙,联合几个大臣准备上书皇上痛斥这种行为有违朝廷法度,堵塞言论自由,争取一个好的结果。”

赵君点点头,这是他来找黄天乐的主要目的,在朝廷上要有一帮人为这件事奔走,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才更有把握。

“子君,你最好去拜访一下李纲李大人,他身为左相,朝廷上追随他的大臣很多,对你印象也不错,如果他愿意为此事说话,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很大。”黄天乐建议到。

李纲?赵君苦笑着摇摇头,拜年的时候自己表态不愿意北上支援,现在求他帮忙,这不是让他笑话自己只会躲在后面摇旗呐喊,而不敢亲自上阵,非大丈夫所为。

赵君有自己的苦衷,但是他没法给任何人说。

看到赵君这副表情,黄天乐就明白其中有些难言之隐,于是也没强求,就说自己尽力。

“黄大人,你还记得陈东太学士靖康请愿之事吗?”赵君压低了声音。

黄天乐一愣,这件事他当然清楚,那是靖康元年二月,朝廷因和谈而说朝廷要解除力主抗金的李纲的职务,并妥协投降,陈东非常愤怒,赶快于二月初五那天带领了几百名太学生,拥到皇宫的宣德门外,上书请愿,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原职,惩办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贼。

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