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假装不认识没说什么,赵君也不想揭破。
这边的黄公子的看了一眼旁边有些沉默的赵君,楞了楞但是很快把目光放在了微微低着头有些害羞的柔福身上,眼睛一亮试探着问道:“这位小娘子是?”
没等柔福开口,旁边的李明月抢先一步开口道:“她是柔福帝姬。”
大宋唯一的公主!这三个男人都大吃一惊,赶忙行礼:“见过柔福帝姬。”
“不必多礼……”柔福轻轻的说,不敢看三人。
洪公子和另外一个脸上还有些稚气还有些沉默的年轻男子见了柔福似乎有些拘谨,但是黄公子脸上却露出一丝不为人觉察的喜色,很有风度和柔福谈起来。
柔福见了陌生年轻男子本来就有些害羞,现在这个黄公子有这么热情主动,顿时感到很不舒服,身子就往赵君这边悄悄靠近,目光求救似的看了赵君一眼。
这家伙竟然对柔福有想法!赵君心里不喜,当着我的面竟然泡我的女人,真是当我是空气啊。他刚准备想上走一步接过黄公子的话题。没想到黄公子已经发现了柔福这个细小的动作,立即对她身边的赵君警惕起来,笑着问道:“不知这么兄台大名,在哪里求学?”
“赵君,一介布衣。”
听到赵君竟然没有任何功名,黄公子脸上有了些鄙夷神色,似乎在说你这种人竟然还站在公主身边,怎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旁边的两个公子也略显傲慢,那个洪公子更是冷笑了两声,他似乎想起了那日在大明寺的羞辱。
赵君懒得理这帮人,而是对身边的柔福轻轻说道:“前面的花灯更好看,我们去看看。”柔福自然求之不得,就拉着李明月的手向前走去,不在理会三人。
黄公子这个气啊,身为大宋堂堂右相的孙子竟然比不上一个平名百姓!他本想当场发飙,但是看道柔福李明月两位姑娘,眼珠一转,突然笑道:“如此良辰美景,应赋诗词一首才不辜负好时光,是不是,赵公子?”
老大发话,其余两个公子自然附和,连柔福和李明月也停下了脚步,吟诗作词本来就是大宋公子哥们表现才华的最好办法,女孩们自然也喜欢的很。
不过,赵君不想搞这个所谓的攀凤附雅的把戏。
诗词,永远是他心中的痛。
可是黄公子看到赵君的沉默,心中更得意了,更不想放过他,于是又接着说:“如果赵公子不擅长此事,做一首打油诗也算数。”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听了这句话,李明月也用同情的目光看着赵君,她知道作为一名武夫是无论如何写不出什么诗句的。而柔福慢慢抬起头,黑瞳中露出了愤怒的光芒,以前赵君是写过一首很好的诗,不过现在是应景之作啊,哪能出口成章?
她刚准备发怒,却感觉自己的小手被人轻轻握了一下,正是边上的赵君。只见他微微向前做了一步,笑着说:“吟诗作词,自然要有彩头,不知道黄公子敢不敢比试?”
“哦,”黄公子有些吃惊,他没想到赵君竟然会主动挑战,不过他并不担心,他可是有备而来的!于是眯了眯眼睛看着赵君“你说什么彩头?”
“如果谁的词不如对方,就请现在立即从柔福帝姬身边滚开!”赵君咧嘴笑了笑,露出雪白的牙齿,但是话语却冰冷无比。
104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下)
“你这是找死!”听到赵君如此挑衅,黄公子有些怒了,深呼吸了几下,强忍着怒意缓缓吟道: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黄公子刚吟诵完,旁边的两位公子就连声叫好,李明月也听的眼眸里异彩连连。她又看了看赵君,感觉他刚才有些太狂了,话说的太满看现在怎么办,他能马上吟出比这更好的词?
柔福秀眉微皱,心里也很是忐忑,黄公子的这首折桂令有些出乎她的意料,平心而论这首词的水准相当高,放到青楼绝对有美妓抢着要吟唱,在平日她也许忍不住评价赞赏几句,但是今天却不行,她想对这首词挑刺,贬低他一下最好。谁让他挑衅自己心爱的人呢。不过想了想还是忍住了,这种有些卑劣的手段她实在说不出口。
镇定!柔福微微咬着红唇,小拳头也不由自主的紧紧攥着,不由自主望了一眼身边的男人。看到的并不是惊慌而是一双充满自信的眼睛。
是啊,能写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这样绝美诗句的人怎么会被这首算的上是佳句的词汇吓到,这一刻她突然对赵君充满了信心。
果然,赵君缓缓开口了,一出口便是被称为元宵节千古第一词句:《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一出,众人一片震惊。
黄公子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刚才狂傲的神色顿时消失。无论他凭着家世身份如何嚣张,无论在元宵节之前苦吟词句以求佳句而一鸣惊人。但是他知道今天输了,输的很惨。
他身边洪公子长大了嘴巴,看着赵君的目光有些呆滞,他实在搞不清楚这个赵君到底是何方神圣,那日似乎和自己妹妹有些关系,今天又和大宋帝姬,宰相的孙女走的这么近,还能写出这样的词句,难道是某家风流倜傥的游走在花丛之中的贵公子,但他怎么又说自己是一介布衣?
而旁边那个一直有些沉默的有些稚气的书生叫王十朋,今年才十六岁,字龟龄,号梅溪。不过这个名字说出来赵君也不听过,但是只要熟悉南宋史,就知道这也是个大大的牛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
但是这位以后的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现在还是个少年,正一脸震惊看着赵君,仰慕之情无以言表,就如同后世的粉丝见到了自己的偶像。他是黄良的远方亲戚,所以今天被一起拉来赏灯。没想到竟然吟诵出了如此千古绝句的赵君,顿时惊为天人,如果不是今天似乎处在对立面,他就想要当场拜师请教了。
李明月首先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尖叫了一声连连道:“我一定要记下来给姐妹们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