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0 章(1 / 1)

曲线升迁:权道情谋 花河钓翁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有一个家长应声,大家你瞅瞅我,我瞅瞅你,都不肯先说。孙婧觉得有意思,这些家长怎么这么乖啊,简直比学生还乖。

“我们要求单独谈。”一个家长说。

学校给孙婧安排的办公室是个套间,孙婧没办法,只好进了里间,准备单独接待每一位家长。她还没有坐下,就有一个家长跟了进来,把门紧紧地关上。

“你是哪班学生的家长?学生叫什么名字?”孙婧问。

谁知,这个家长与刚才判若两人,一口回绝了她:“你就叫我1号吧,我不想报名字。我的孩子念初一,在一班。我要求撤换教语文的万老师。”

“说说你的理由。”孙婧掏出笔记本。

“这个万老师在校外补课,谁去补课在学校就收谁的作业。”家长说,“从去年下学期开始,她弄了一本中考试题,A4的大本子,她用小16开的纸复印,每天四道中考古文题,你说这初一的学生刚开始学之乎者也,就让他们做中考卷子,这是什么居心啊,不就是逼孩子们补课吗?”

“你慢慢说,不要着急。”孙婧见1号家长的声音越来越大,不得不提醒她。

1号家长缓和了口气:“万老师印的中考复习题,字本来就小,再缩印到16开纸上,小字跟芝麻粒一样大,复印社是学校办的,还这么黑心,根本舍不得用碳粉,这个情况我反映了半个学期,到现在还是那样,没有一点变化。”

“我记下了,你还有什么问题?”孙婧问。

“孩子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号称全县名师,六十多个学生,却不许学生每周轮换座位。我闺女开学时坐在第一排,就因为教师节没表示,当天就被调到了最后一排。我送点钱,人家才给调回来,过了两个月,给调到第四排的最边上,这回我没表示,老师又把孩子调到了最后一排,这明摆着是嫌钱少啊。我再拿点钱吧,人家又给调到前面来,半年下来,我闺女被调了七八次坐了。”

“真有这事?不是您夸张吧?”孙婧问。

“我要夸张这么大的个。”1号伸出两个指头比划着,“班任说了,这是按学习成绩排座位,谁学习好就有好座位,我一问我家闺女,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她是按谁的家长有用,谁的家长出钱来排座位。我们强烈要求,初一?一班每周轮换座位。”

“你说的事,我回头调查一下,如果属实,我们会立即纠正。”孙婧说。

1号家长还不想走,仍然在重复着刚才的话。

孙婧想到外间还有许多家长,如果照这个速度聊下去,恐怕到晚上也聊不完。她站起身来,把手机号抄给对方,让她有事可以打她的手机。

1号家长刚出门,就挤进来两个家长,两个人互不相让,都说自己一会儿有事,都想先跟孙婧谈话。

“你们要是没有什么忌讳,就一起来吧。”孙婧说。

孙婧这次没有问两个家长的姓名,而是直接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两个自然数2号和3号。

“你们要反映什么问题?一个一个说,可以互相补充。”孙婧说。

“孙书记,联中一次发两套春季校服,是什么意思?”2号问。

“我刚来学校,有些情况不掌握。”孙婧说,“只要你反映的问题属实、合理,我们都会尽快处理。”

“处理什么啊,去年秋天我就来过,当时学校发了一套秋季校服,那面子那个薄啊,比大闺女处女膜都薄。”2号说。

孙婧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笑了起来,这个家长一看就不太讲究,什么话都敢说。

“你笑什么?我一点也不夸张啊,我都试了,透亮的,你信不信?”2号说。

“你接着说。”孙婧点头。

“更可气的是,你猜冬季校服是什么里子的?”2号家长说,“中间是黑心棉,里外裹着两层塑料布。”

“塑料布?这位家长,你说话可一定要负责任。”孙婧暗吃一惊,如果这个家长的话属实,那也太过分了,怎么能这么糊弄孩子。黑心棉也就罢了,还裹什么塑料布啊,穿到身上该有多难受。

“我当然负责任!”2号家长说,“现在儿子一开学就领了两套校服,学校真是挣钱挣疯了。我看县教育局的告示说,规范学校收费,高中校服秋夏季两套,不得超过200元,而联中收了280元。这还不算,这春季校服为啥发两套?一套还不够吗?请学校给我一个答复。”

“你的问题已经说明白了,还有吗?”孙婧发现家长提出的问题,必须进行调查清楚,无法马上答复。她需要做的是耐心劝导这些家长,防止矛盾加剧。

“我想说的多了,就怕你没时间听。”2号家长说,“现在孩子念高一,一个月复印个卷子就得一百多,我说的可是一个月,你说干什么花这么多钱啊?简直是吃卷子啊。现在的物价,买十本练习册,打完折也用不了100块钱啊,要是孩子到了高二高三,得多少钱啊?”

“你反映的问题,我们再调查一下。”孙婧说。

“我现在就要答复,我不能再等了,我们见个校领导这么难,再等又不知道什么时候了。”2号家长说。

“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学生的家长?”孙婧问。

“这个嘛,我不能说。”2号家长说。

“你看,你又不想告诉我你是谁,那我们怎么答复你啊?”孙婧说。

2号家长磨蹭的半天,终于把自己的电话号告诉孙婧:“就算你印卷子多点,我们家长也认了,那也得印得清楚点吧?我们的孩子天天在家玩猜字迷啊,没有一张卷子是清楚的,复印社就缺那点碳粉钱啊?联中不能挣昧心钱啊。”

“您呢也消消气,回家等消息吧。”孙婧和风细雨地劝着。

联中副书记老庞敲门进来,在屋里转了圈,孙婧看看表,已经是中午了。

她明白老庞的意思,午饭时间到了,他是来找她吃饭的。不用说,午饭没法吃了,她推门看了看,外间的家长还是那么多,都在眼巴巴地等着呢。

孙婧对庞书记:“庞书记,您统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位家长,然后去快餐店买盒饭回来,今天我请各位家长吃盒饭。”

“不用。”“谢谢孙书记。”“我们说完就走了。”

家长们纷纷站起来,屋里的气氛倏地回暖了。

“我工资不算高,但也不算低,几份盒饭还请得起。”孙婧说,“各位家长都是为联中和师生的发展而来,我愿意和你们交个朋友。”

3号家长是一个年纪较大的女人,刚才一直没有插话,见孙婧对着她笑,知道这回轮到她说话了。

“我是初一的学生家长。”女人说。

孙婧心里嘀咕,怎么又是初中生家长啊。她有点不太相信,眼前的女人会有这么小的孩子,面前的家长看上去很憔悴,至少也有五十岁了。

168、点头哈腰的一代

“孙书记,你说我孩子的近视可怎么办?半个学期就长了二百度。”3号家长说,“孩子的班任是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