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制度建设上存在着问题。”
明再喜道:“下一步是否开展对唐敏的调查工作?”
祝书记说,“凭着几封匿名信件,证据不足,暂缓,我有两点意见,第一是以省纪委的名义下发进一步加强建设领域廉政建设方面的文件,给广大干部提个醒,第二是你在近期以匿名信件为主要线索,沉到南江,密切关注南江的问题,关注唐敏、唐二少、卫中标等人的工作情况。”
唐敏如果真的有事,极有可能牵涉面极大,明再喜只觉得肩上的担子沉重如泰山,便说:“我会密切关注南江的情况。”
“不动如山,动如脱兔,这是省纪委的工作方法和要求,你可以调取公安局、检察院的案子,看其中有没有线索。”祝祥林郑重地说:“当年的宣河案至今历历在目,我很不愿意再发生这些案子,但是我们反腐的决心不能动摇,只要有了证据,就要一查到底。”
“齐志平副书记是一位政治觉悟很高的同志,是一位可以依靠的同志。”在明再喜离开之时,祝祥林补充了一句。
其实祝祥林心中还藏着心事,在省委常委会上,已经研究了南江市长人选问题,省委副书记黄胜提出了唐敏为南江市市长人选,而且得到了通过,在这个而关键的时期,祝祥林要求必须有真凭实据才能办案程序。
八月一日,水利局党建庆祝大会,到了十点半,钟阳提前离开了会场,让驾驶员开车直奔省城。
到了金星酒店,还未到十二点,他让驾驶员把行李拿到了房间,在大厅亲自等候。过了一会,胡副省长的秘书袁宏打了电话过来:“到贵宾电梯口,胡省长马上就要过来。”
钟阳经常出没金星宾馆,却不知道金星宾馆还有贵宾通道,他挂断电话,就见到了熟识的大堂经理。
大堂经理带着钟阳来到了隐蔽的贵宾电梯口,已经见到胡副省长带着袁宏的身影。
胡副省长道:“今天与魏书记在一起小聚,是通过韩厅长联系的,韩厅长特意提到你。魏书记虽然没有表态,但是看得出来,对你很有好感的。你的事情我也会帮你操作,出任南江市副市长问题应该不大。”
钟阳真诚地道:“胡省长,我一定会好好工作,不辜负你的希望。”
胡副省长接着说,魏书记等一会也要过来,钟阳,这对你来说是一个机会,到时我会把你介绍给魏书记的。
钟阳说,胡省长,我是你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你是最了解我的。
正说话间,魏书记秘书秦晓光打电话来说,魏书记已经到了。
在宾馆休息室,当胡副省长准备介绍钟阳之时,魏书记笑着摆了摆手说:“不用介绍了,钟阳曾是江南省最年轻的县委书记,我这个省委书记对如此才俊都不熟悉,也就是失职了。”
这倒真让钟阳受若惊了。
胡副省长笑道:“魏书记你记忆力惊人,当初您只见过我一面,隔了两年,您还能叫得出我的名字。”
魏书记与钟阳身高接近,但是他是用一种俯视的眼光看着钟阳说:“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当初怎么有勇气拒绝胜宝集团到百山投资,我想听真话。”他对宣河市的乱局很关注,听到胡副省长汇报百山县的事情以后,他就对钟阳有了兴趣。
这个问题猝不及防,钟阳脑袋如计算机一样高速运转着说:“其实我也想引资到百山县,没有外来资金,百山很难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我们也成功地引进了香港金氏集团到百山开发。但是我认为招商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如果为了招商引资反而伤害了地方经济,影响了地方发展,那就得不偿失了。”
魏书记很欣赏钟阳的回答,并很仔细地将钟阳观察了一番,点点头说,很好,有见识。
韩华在一旁道:“今天聚在一起,不谈公事了,大家聊聊天。”
魏书记用手指着胡副省长、秦曙光、钟阳等人说:“我们这些人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如果不谈工作,不就成了行尸走肉了,你当一辈子官,到底还不了解官场中人的心思。”
钟阳暗想:“魏书记到底是领导。将下属们地心思得很透。在座诸位官场中人地生活和工作已经分不开了。官场即是生活。生活即是官场。工作时谈论的话题是官场中地人和事,应酬时谈论的话题仍然事关官场。除了官场长短,多数事情都不能激起官场中人强烈地关注度。”
这时宾馆服务员走进来说,中餐已准备好了,请各位领导去就餐。
整个午餐气氛。钟阳官位小,年纪轻,自然是陪听陪坐的份。
吃完了午餐,魏书记照例要午睡。他和韩厅长走了以后,大家也就散了。
这一顿午餐,前后要跑二个多小时,可是钟阳认为非常值得。在席间他收获不小,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一顿饭就是一个转折点。从今天开始,他的人生又将到了新的阶段。
从省城回南江,在高速路上,他一直在回味着魏书记的一言一行。
七十二章 ;先房
第七十二章选房
74
回到南江市水利局,钟阳站在楼下想:“我在水利局终究是一个过客,到水利局几个月,除了修办公楼和培训中心,没有做什么正事,惭愧。”
不过水利局的干部职工却不这样看,住房问题是人生大事,钟阳来了不过是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就解决了广大职工数年的心愿,这让他在水利局的人气指数不断地上涨。
“钟局长好。”
“钟局好。”
“钟局长。”
一路上楼,遇到好几个水利局的职工,他们都热情而尊敬地与钟阳打起了招呼。
钟阳在办公室还没有把屁股坐热,副局长周小红走了进来说,“钟局,局办公室送来了一份打分表,请您过目。”
钟阳一时没有明白,问道:“什么打分表。”
周小红解释说:“是选房打分表。”
凡是集资建房,选房就会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选房打分表成为调和各方利益的最佳手段,而领导要实现平衡,也得在选房打分表上做文章,为了达成某种目的可以增加职务、职称、工龄等某一方面的权重,钟阳在县委、市委等多个岗位锻炼过,对这一套东西很熟悉。
他看了看打分表说:“职务分数太高,工龄分数太低,适当调整。”
由于钟阳是年轻的领导干部,周小红在制定选房打分表之时,把职务分加得很高,弱化了工龄的比分,就是为了确保钟阳能够第一个选房子。
周小红迟疑的道:“钟局,我和杨局商量过,这是比较好的方案。”
钟阳说,“我知道你顾忌什么,就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