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6 章(1 / 1)

重生之必然幸福 我不白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节痛,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要是冯老爷子说过炒盐确实有用,我倒是可以跟我那几个老姐妹说一下,用这个方法治疗一下老寒腿。”

买药治病花钱,这粗盐就不一样了,一两毛钱能买不少。

有治疗效果,还不费钱,要是真的,那可真就是老百姓的福音了。

林微一愣,稍后摇摇头,“对于这个,我也不太清楚有没有用,只听说热盐的保温性、渗透性强。热温渗透进体内,把体内的病气、寒气吸出来。”

见王姐有点失望,林微道,“能确定的是热盐能够松弛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这应该就是中医上说的温经活络吧”

这些东西她没有经过求证,所以也不敢跟王姐说什么确切的效果。

不过根据“热胀冷缩”的道理,应该是没有害处的。

刚才唐慎说身上的伤口不舒服的时候,她第一个反应就是弄个炒盐给他试试。

不管如果,暖和起来,应该就没有风湿关节痛的人那么难受了。

“好吧。”

王姐点点头,“等会儿看看他什么感觉。”

唐慎的名字到了嘴边儿,王姐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喊他,似乎从见他开始,俩人说话的时候,都没有称呼过对方

不,不对,他还喊过她“王姨”。

只是她每次见到他都要紧张,以至于每次都是他先说话,她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听着,照做着。

“嗯。”

林微应了一声,提醒王姐,“王姨试试锅温,是不是可以炒了”

闻言,王姐把手放在锅子的正上方,感觉温度可以,拿起那碗粗盐粒儿倒进锅里,快速翻炒着。

林微见状,赶紧拿了细棉布铺在细纱布的下面,拿了根系带,等着王姐炒好盐,赶紧扎起来。

“微微,你等会儿得用毛巾包着吧”王姐一边炒着盐,一边看了一下她那边的情况,提醒道,“刚炒出来的盐很烫,你这样直接跟皮肉接触,肯定会出毛病的。”

不烫出来个泡,也肯定烫得一片通红。

估计跟刚掀开锅,锅里冒出来的滚烫水蒸气有得一拼。:

第一千零七十章 难受

林微低头看了看板子上铺的平平整整的细棉布,又看了看薄得透亮的细纱布,然后点点头,“等会儿王姨炒好了,我给唐慎敷的时候再包毛巾。

“那也行。”

王姐看了看外面越来越大的雨,万分庆幸,“还好还好,在你们回来之前,我就把所有的被子褥子都晒了一遍。即便是这一次雨连绵几天,到时候也不怕没有被子用。”

晒过的被褥,不怎么容易沾染潮气。

唐慎现在还需要炒盐热敷,略有些潮湿的被子他肯定也不习惯。

“这雨”林微顺着王姐的视线往外看,犹豫道,“王姨的意思是,这次的雨能下好几天”

那唐慎还不得难受的撞墙

“这可说不定。”王姐摇摇头,“每年麦收之后没几天,都会下好几天的雨,地里面湿透了,就能够种秋季庄稼。所以,每年麦收之后,或者秋收之后,大家都会急急忙忙地把粮食晒干收进仓库。”

她不知道林微是否清楚,反正她当年还种庄稼的时候,经常听老农这样说。

也见很多生产队一收完庄稼就赶紧把粮食晒上,又发动其他老弱劳动力去田间地头拾麦子,青壮年就用耙子把地里的树叶子和漏掉的一些庄稼的秸秆聚拢起来,给生产队里的孤寡老人用。

如果没人要,就会就地烧了。有些小孩子就满地的去抓蟋蟀和蚂蚱,串成一串,趁着地里有火,赶紧烤了吃。

那个时候谁家的柴火都很珍贵,烧的多一点儿,可能到了年底就不够烧,只能去借,或者漫山遍野的捡干树枝子,或者割一些干草用。

但,哪里有那么多的干草或者枯树枝子

于是,家里的孩子都被三令五申,不许玩火,尤其是粮食收获的季节,更是天天口头警告。

就怕一个不小心,自家熊孩子引燃了火,弄的谁的日子都艰难。

粮食珍贵,更不可能糟蹋,也不舍得它们发霉,所以一收回来就赶紧晒,说起来也是跟老天爷抢脸了。

林微听王姐这么说,愣了一下,回忆之后,果断点点头,“好像还真是这样。”

似乎从她能记忆起,每次到了收庄稼的时候,大家都跟打仗一样,恨不得的一下子粮食全收完,恨不得一下子全脱粒儿晒干装仓,恨不得一下子就种

不对,种庄稼不一样。

不管是秋收还是麦收,一般都是等下了一场雨,晾一晾土地,觉得土有些松软干燥一点儿了,这才赶紧趁着湿气给种上相应季节的粮食。

为的是庄稼好发芽,也为了那些地蝼蛄和老鼠不至于吃种子吃的太猖狂。

“就是这样。”王姐肯定地点点头,“你看,麦子才收了没几天,地里遗漏的麦子也收完了,这老天爷就给脸的下了雨。”

王姐说着笑笑,“这今年的秋季庄稼,估计又是个好年成。你闻闻,这雨里面都有些庄稼秸秆的味道。”

不用王姐说,林微也能闻出来。想着她说的好年成,不由有些感叹。

以前想着不种庄稼,不受那个苦,如今离开了,真的不种庄稼了,竟然还觉得怀念

到底怀念什么

林微有些好笑。

种庄稼不容易,有牛的不多,有骡子的也少。一般都是一个公社才有那么一两个村子有耕牛和骡子。想要等着一个个轮着来,那估计就错过了种麦子的好时候。

所以,一般寒露过后,都是人力拉着犁子,还有种麦子的斗子吭吭哧哧地埋头在地里一趟趟的跑。

等种好庄稼,拉斗子的人的肩膀都磨的出了跑或者茧子。

那个时候,小孩子不用做什么,但是半大的孩子却要背着良种,等候着大人的招呼,然后及时补上粮种。

她当时很爱偷懒,因为背粮种也不是什么轻松的活儿。

种秋季庄稼更是恼人。

那个时候还有秋天的余威,地里水汽蒸腾,往往种一上午的玉米,不仅人能晒伤脱皮,就连手上也会磨上水泡。

种玉米的工具简陋,一般都是用成年男人手指头粗细的木板子来刨土,或者就是随便在哪儿折一个树枝子。

这活儿不止是大人需要做,就连七八岁大的小孩儿也逃不过。

抢收抢种,趁的就是天晴和雨后,没有人有任何理由可以逃脱。

回忆起以前自己偷懒躲滑的日子,林微心里有点内疚。

“好了,盐炒好了。”王姐说了一声,端着炒锅往林微铺好的布上倒。“快让让,别盐粒子溅到你身上烫到了。”

林微回过神儿,笑着躲到一边,赞了一声,“王姨很麻溜儿。”

“麻溜什么就是炒个盐。”王姐哭笑不得,“你老是这样夸,等以后你要是不需要王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