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3 章(1 / 1)

重生之必然幸福 我不白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分产地,不同产地”

“刺绣是我们国家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分为四大门类”

吧啦吧啦把第一个问题讲完。

林微开始第二个,“从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分成陶和瓷两大类。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统称为陶器。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

好在她涉及专业问题时,记忆力通常能超常发挥,所以一气儿回答完所有问题之后,林微只想把人赶紧踢走。

跟秦司长说的一样,这些人只扯皮,不谈正事儿,气人

不想搭理

“林,你们这儿下午茶”

“我们这儿喝茶,可能跟你们那边儿有些不同。”林微笑笑,说完就不吭声了。

吊着他们。

“不同什么不同”其中两个来了兴趣,认真问道。

“我们这边喝茶,一般都是谈正事儿,不为休闲。”

所以,恕不奉陪。

“那我们也可以谈正事儿的。”其中一个笑道,“可惜不知道你们这儿是否有好茶,可以让我们坐下来。”

呵呵呵,不仅有好茶,还有好茶具,就是不想浪费给你们这些老油子

但,她也只能想想。

早先跟秦司长说话的时候,就喊人去家里拿茶叶和茶具了。

这会儿估计已经准备就绪了。

林微笑呵呵的,“关于茶,我们国家历史深长,其特有的茶文化,三言两语不能说清楚。茶系、茶树品种、茶叶种类,有些茶叶还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就说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被公认的大红袍,仅仅只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

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

民国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

后来,更是可遇不可求。

“那是什么茶叶”

“林,你有吗”

“我有,但是极少。”林微忍着心痛,“如果你们想,那我愿意拿出来几克给你们尝尝。”

几克

几人面面相觑,他们可是贵宾,就拿出来几克

够一人喝一口的

不过,她这样一说,几人倒是更想尝试了。

呼呼啦啦一群人又回去了。

茶具茶叶都准备好了,却没有立即弄上来,林微只推脱说让人回家拿,愣是等了半个小时,让智囊团的同事们跟他们畅聊了一会儿,搞定了合约的前几项,才拉开桌子,摆好架势,用不同的茶具,给冲泡了几种能够挑动他们味蕾,却又暗合他们体质的茶。

秦司长给跑了一趟,专门去林微二进院子那儿把冯老爷子给请过来,远远看了他们,又给林微递了小纸条,远程遥控了才走。

长时间没喝水,再加上跟智囊团的人扯皮,精神紧绷,口干舌燥。

这突然来的茶水入腹,便感觉明显了不少。

林微唯一会的茶艺,也再次拿出来装相。

瞧见几个人盯着她的茶具看,林微心里暗暗警惕。

要是这群人看上了她的茶具和茶叶,她要不要找部门给报销

国人从来不是傻的,察言观色的能耐到了这个位置,那都能说得上是炉火纯青。

于是,林微一边泡着茶,介绍着茶具的珍惜和特别之处,一边听着国人特有的迂回套路,以待随时能接上话,整个精神高度集中到极点。

想她这小半年来,还是第一次参加如此激烈的磋商会,一时半会儿,竟分不清哪一方占了上风。

等回过神儿,看见国人嘴里叹气连连,眼底深处却有着老狐狸般的愉悦,顿时了然。

我兔又偷摸占便宜了

当然,她的茶叶和茶具也牺牲了一些。

等到下班时候,林微拖着沉重的步伐回了翻译司。

一回来就高强度工作,她需要缓缓。

才在座位上坐下,就见秦司长笑呵呵地过来了,朝她点点头,“做得不错”

没让人打听到什么,又给别人下了个套,虽然手法生硬了些,但在新人身上,算是不错了。

“有没有想过去当外交部发言人”他笑着在她对面坐下,“明年,咱们国家外交部,应该会固定发言人,你形象好,思维敏捷,语言能力强,可以去试试。”

“还是别了,我政治敏感度太低,不适合的。”林微拒绝,“但说起来培养语言人才,我还是能胜任的。”

反正就是不想离开专业对口的翻译司。

“你别想了,刘慧打算去那一块,你要是想去,可以偶尔去过把老师的瘾。其他时间,还是好好做翻译吧。”

秦司长笑呵呵道,“刚回来工作,都还适应吧”

“不适应您倒是给我循序渐进一些呐。”林微心有戚戚,“我是做翻译的,您这时不时把我拉出去做迎宾的工作,不太好吧”

太锻炼人的心脏强壮能力了

这跟平时小打小闹不一样,一旦出现点小错误,那就是外交失误

她能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偶尔的事儿,又不经常,这次当是给你唤醒语言记忆了”秦司长丝毫不以为耻,“真要是不适应,多练练手”

“我谢谢您嘞”林微不等他说完,立即果断掐死他的话头儿,“我适应了不需要多练练手”

说着,看了一下腕表,收拾东西就要回家。

“你真不考虑露脸的事儿”

“那些就交给政治敏感的青年才俊来吧,我啊,喜欢现在的工作环境。”说着她转身,“秦司长,您这是怕我去了别的部门,提前给我打预防针呐”:

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按住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国家跟国际上的联系也越来越多。

只不过一九七八年之前,教育方面受到了打压,直到近几年大学生才多起来。

但再怎么多,也还是有数的。

尤其是填报志愿方面,多数人会选择教师或者技术类的专业,外语方面因为之前严打海外关系,还有其他种种,专业学生并不多。

如今改革开放也不过才三两年的时间,各方面人才短缺是不争的事实。技术岗和教师岗还好说,但是这个外语方面,真的是捉襟见肘。

全国普及外语教育,也还是从初中开始。

所以,秦司长也是着急。

如今招来的人,还得培训,培训之后,也没有能立即独当一面的。再过几天,老人儿刘慧也要转岗,他手里这个最拔尖的人,就怎么都不想放了。

可人家什么都不缺,再加上能力和长相成正比,即便不运作一下,也是想去哪儿都受欢迎的。

前几天,林微产后还没来报到的时候,就有别的部门的人想挖人。蹦跶得最欢的,还要数接待外宾的那帮子人

人家理由很充分,精通四门外语,还自学其他语种,这种全能型的,还能当门面的小姑娘,怎么能蜗居到后方

林林总总,还专门在纸上罗列出来她在两个部门能发挥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