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只有一个人闯关,即使木人傀儡很是死板,也不是那么容易过关的,想要取巧也需要一定实力,也是他故意设下的,不然弄几个高智慧的傀儡,一个都别想过关了,而这个世界也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世界了,这样做最好不过的事情。
事实证明了,穿过关者少之又少,只有少数几人,张钦也是其中之一,出来的时候,也是心有余悸的模样,可见这木人巷就是一份实力的表现,而他也没有选择离开,依然留下。
陈昊给予了去留自由的权利,不会限制的,也有几个选择出去闯荡一下。
如此一来,自然少了家仆了,张钦马上带人去招仆人,不成想那结果是一队接一队啊。
“什么,国师要招仆人,太好了,我去,我去。”
“少爷,你可是咱们家少爷,堂堂刘家大少,怎么去做仆人,不行,不行啊。”
“放屁,给国师当仆人有什么不好的,说不定出来之后,你家少爷就成了天才呢,走开。”
这样事情,可不少,反而那些家族的人一个个都没有阻止,因为他们知道国师的实力超强,一旦入选,成为国师的家仆,不仅仅生命有保证了,更有能得到国师栽培,怎么能放弃呢,再说了国师可是举世闻名的高人,给高人做仆人并不是什么丑事,反而该自豪才是。
何况国师从不收徒,加上文庆的事情一出来,哪一个能够忍住啊,不要说大宋境内了,就算是党项和契丹境内,都是纷纷涌来,想要成为万象国师的家仆,可见热闹之极啊。
张钦被他们搅得头都晕了,无奈之下,只能狼狈而回,将此事告诉了老爷。
“哦,看来我的名气不小了嘛,竟然争着来做家仆,难道现在家仆的地位很高了?”
张钦一听,不由得翻白眼,别人的家仆自然不高了,可是你老的家仆,怕是连皇帝都愿意来做上一做的,可见你的名声已经是盖压一切了,不过这话可不敢说,支支吾吾着。
陈昊瞥了一眼就说道:“缺几个家仆啊?”
“禀老爷,一共缺了八名家仆,上一次文庆他们走后并没有补充。”张钦老老实实着说。
“那就再招八名好了,他们不是想要来,可以,带他们去最简单木人巷。”
...
第八百四十章 过关招仆 太子婚柬
“木人巷?”张钦不由得愣住了,即使最简单的,也不是常人可以通过的啊。
“啊什么啊,还不快去,选择通过后最优的八个就是了,当然年纪只能在二十之下,才有些资格,其他一律挡着,我可不想他人觉得欺负人,还愣着做什么。”陈昊笑骂着说道。
“是是是,老爷,小的马上就去。”张钦一听,也不敢多言,直接安排去了。
陈昊可不管那么多,想要来可以,只不过需要通过考验才行,要是通不过就免谈。
张钦将这一消息放出,顿时不少人是丧气不已,不过想想也是,没点本事的,国师看不上眼,而一旦过了年岁,还怎么改变呢,国师可没有这个功夫去计较这些事情。
不过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符合年岁的人,前往木人巷考验,只是一天天的过去,能够通过竟然只有少少的五个人而已,顿时让众人哀声怨道,只是一点用处都没有,规矩就是规矩,这一次是八个,下一次也不知等到什么时候了,可惜再怎么努力都是注定的结局嘛。
而这五个人都是豪门子弟,大宋境内有三个,契丹和党项各一个,此刻大宋稳占上风,不过众人都知道还需要实践的,不能一概而论,要是三个废材的话,一样没用,不过至少能过这木人巷,至少是可造之才了,否则根本无法过得了这木人巷了的困难的。
“好了,此次招仆就到这里,剩下三人就是他们了,不用问为什么,老爷交代的,要是不服可以去向老爷说,散了,都散了吧。”张钦面无表情着说道,三个寒门子弟被选中了,基本上是万象镇上的孩子,更多还是孤苦无依的孩子,这才是老爷想要的。
不过为了更好的不拘一格,才会使用这种手段,何况能不能学到还是要靠自己的本事。
看到张钦带着人走了,在不甘也无法了,只能失落的离去,不过有心人则是重金买下了房屋,住了下来,等着下一次国师府上招人,很是有耐心,同时也让人准备各种过关考验的学习,如此才能让更多的后辈有机会进入国师府中学习,这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啊。
而这一结果也传遍了三国,三国皇帝也不置可否,但有一点肯定的,都是在等待着他们学成归来,更多还是让契丹和党项兴奋,没想到万象国师不拘一格啊,连他们两国的人也录用,如此看来就能知道在他眼中,不分国界,只要和谐相处就好了,自然要做出模样来。
轰轰烈烈的大改革在各国内部开始了,镇压那些好战分子,让他知道,他们也是希望和谐相处的,这些捣乱分子就该灭掉,如此相信他一定会更加安心才是,自己也能彻底心安。
而这些好战分子,一个个都是不服之人,可惜大势所趋之下,根本无力阻挡,不是被消灭,就是躲在暗中了,随时出来咬人,而三国百姓都是希望和平且没有战争,那是大力支持,如此一来,即便是一些反对势力,也只能偃旗息鼓,等待着机会,可也知道只要万象国师在,他们动不起来,他的威慑力太强了,不敢与之争锋,现在威名更甚,谁敢小看他呢。
陈昊可不知这一切,也不想去关注,依然像以前一般,有病人就看病,没病人就看书,至于教授这种事情,大多是由张钦去处理,当然在阵法至上他也会讲解一二,而基础大多是需要自己去体悟,不然讲得再多也是无用之物,这就需要一定的天赋了,才能懂得运用。
大宋皇宫之内,现在三国特使都到齐了,一共九份国书,加上译本,足足有十八份。
“诸位,请阅览,看看有什么出入之处,要是没有的话,咱们就可以签字了。”赵康站起来说道,作为此次议和的东道主,自然要有一定的表现了,不能怯弱了。
两国使者听后,就开始再次检验了一遍,随后纷纷点头道:“王爷,我们都没有意见。”
“那好,就请签下国书吧。”赵康带头签字,并且盖上印章,表示通过了。
其他两名使者也是毫不犹豫地做了,随后相互之间转交了国书,各自一份,立下国约。
赵康看了看,心中非常兴奋,收好之后,就说道:“今日乃是咱们三国缔结永好合约的大日子,已经备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