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实体不受报纸财务状况的影响。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还是《洛杉矶记录报》与《长滩记录报》进行了合并,二者都经历了类似的经营下滑;
第一数字媒体是美国最大的报业集团之一,也于去年9月挂牌出售,据报道是被apollo global ma收购,目前收购尚未完成,进展十分缓慢,据悉是收购方生了悔意,觉得第一数字媒体的整体运营情况并不满足预期,恐怕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杨橙一眼就看破了埃迪的小心思,瞪了他一眼,“干脆点,有话直说,别绕弯子,又想收购哪家报社了?就不能让我清闲清闲?”
埃迪脖子一缩,哪还像个老头?整个一民国的狗腿子,看着杨橙讪笑道,“没有没有,如今公司这一摊子事就够我忙活的了,哪还有心思再收购一个累赘进来,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杨橙皱着眉,耐着性子再次问道,“那你是什么意思?”
“问题出在《星期日泰晤士报》,我派人接手后,发现这是个比《纽约时报》还烂的筛子,要不我们给卖了吧?”埃迪终于硬着头皮,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然后就闭着眼睛等着杨橙的狂风暴雨,毕竟《星期日泰晤士报》是杨橙费尽心机从老默那搞来的,如今竟然被他嫌弃,换了谁都会不高兴的。
果然,杨橙的脸色瞬间阴了下来,“那你倒是说说看,这《星期日泰晤士报》到底烂成了什么样?让你这么嫌弃?”
在他看来,资产没有好坏,只分给谁带,这还没怎么着呢,竟然嫌弃上了,刚刚对埃迪的满意瞬间降到了及格线下,要是一会儿埃迪的回答不够有说服力的话,这分数就会降到零,然后埃迪就可以打包滚蛋了。
埃迪现在也知道杨橙对他不满,但话说到这份上,自然不能退缩,不然《星期日泰晤士报》会不会被卖出去他不知道,他肯定是要玩完的!
清了清嗓子道,“自从我接手《星期日泰晤士报》,我便派出了得力手下前往伦敦坐镇,一开始还很顺利,无论是整合还是命令下发,都没有遇到阻碍,报纸的发行也没有因为更换门庭而出现波动,可当我之后深入调查了一番,才发现《星期日泰晤士报》整个就是一个坑,boss你知道吗,整个泰晤士报系的亏损额在2009年便多达7200万英镑。”
杨橙一惊,抬手打断道,“你说整个泰晤士报系?”
埃迪点头,“没错,包括《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虽然之后,这项亏损在逐年降低,到了去年仅仅只有600万英镑的纸面亏损,但我觉得不对劲,便派人联系了《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一位老员工,才发现事情真相。
原来新闻集团一直将《泰晤士报》的亏损转嫁到《星期日泰晤士报》,并一直在用《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资产去银行抵押贷款,如今,《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整体亏损达到了近亿英镑,这个大窟窿靠我们自己根本还不上,而且3个月后,《星期日泰晤士报》便有比贷款需要还,高达3200万英镑。”
第五百一十三章 老默的后手(二)
“你不用说了。”杨橙再次挥手打断,脸色跟一潭死水一样,毫无生气,看到这一幕的埃迪知道,这位年轻的大老板真的生气了,不,准确的应该说是暴怒,现在看似平静,不过是火山爆发前的酝酿罢了。
杨橙的怒火确实濒临爆发,他还纳闷当时老默怎么如此痛快的答应了自己的条件,没想到是等着自己跳坑呢,可怜他当时还觉得自己办了件漂亮事,把著名的传媒大鳄给办了,可谁又能想到风水轮流转,自己这块嫰姜还真是比不过老姜头更加辣眼、更加刺鼻啊,这事他不会就这么算了的,老默不是害怕他老婆跟他分家产吗?哼~
压下愤怒后,杨橙忽然想起一件事,疑惑道,“等等,我记得新闻集团早在2010年便向泰晤士报系普及数字化模式,听说效果良好,怎么会亏损的这么严重?”
埃迪笑容依旧苦涩,确认了杨橙的说法,“没错,自从2010年引入数字化订阅模式以来,《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月的订阅用户数量已累计达到约375000人,并因此大大地减少了亏空。
这种付费模式是每周6美元,订阅者即可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阅读《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全部内容,至少表面上的订阅量非常可观,而且还在稳步上升。
但据我观察,这样的付费模式,迫使《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为了改善其数字内容,必须去生产那些成本较高的报道,但实际付费收入根本不足以平衡巨额的生产成本,再加上数字化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无力去日常维护,所以整个泰晤士系其实一直在亏损。
只不过新闻集团巧妙的将债务挂到了《星期日泰晤士报》一家身上,以此换来《泰晤士报》的明哲保身,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即便不是我们收购《星期日泰晤士报》,新闻集团也会在适当的时候让这家报纸破产,这样一来,《泰晤士报》便彻底登陆,远离危险,重新以饱满的姿态轻装上阵。”
杨橙的脸色依旧没有好看到哪去,心里已经在隐隐盘算着如何报复了,想让他吃哑巴亏?门都没有!
“埃迪,你实话告诉我,刨去亏损不谈,《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影响力,对我们新时代传媒有没有帮助?”该怎么报复是之后的事情,眼下最重要的是到底要不要留下这个包袱,跟埃迪商量道。
埃迪这把没有犹豫,正色道,“当然有,而且帮助还很大,之前英国曾曝出一桩丑闻,执z的保守dang中有人明码标价出售与首~相卡mei伦见面的机会,这是《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记者通过暗访获得的线索,一份有近200年历史的报纸,不仅有着英国传统媒体大胆突破、丰富的报道形式,并且其已积累的大量深度调查报道经验,非常值得我们这些新兴媒体去学习。
挖出重磅新闻,并且依赖它长期积累的公信力,让报道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是我们急需的,就跟《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在美国的地位一样,我们若想保持对英伦三岛以及欧洲大陆的舆论威慑,《星期日泰晤士报》最好留在手里。”
对上杨橙的目光,顿了顿,似乎在整理措辞。
杨橙也没错,他知道转折就在后边,“然而,《星期日泰晤士报》这个大窟窿不是那么容易填补的,至少,不是单单靠砸钱就能让其碾盘重生的,两权相害取其轻,他的影响力我们可以靠着收购其他报社来弥补,但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