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夫先生转告球队,我们一定会为杨夫人送上最好的生日礼物。”
“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杨橙将手机还给安娜,庆幸着游艇一直以巡航速度在前进,此时还没有驶出移动信号的接受范围,不然他就把这场重量级赛事给忘了,一旦比赛输了,指不定怎么被抨击他只顾游玩不在乎球队呢,有时候人太出名了也不是好事,盯着你的眼睛太多,自由的私人空间小的可怜。
收回注意力,叉了一块芒果塞入口中,酸酸甜甜的滋味非常开胃,那边家里人还在讨论着私人银行的事情,这一家子精英聚到一块所讨论的话题自然不会那么肤浅,什么娱乐八卦、体育赛事,从来不是杨家人关注的焦点,没听到杨森跟杨远山因为银行是否安全的问题僵持起来了吗?
唉。。。杨橙突然觉得生在这样的家庭心好累,大家都是出类拔萃的精英,谁都不能说服谁。
这个时候,作为家里的小辈,杨橙只有闭嘴聆听,没有他插嘴的余地,
只听杨森一脸郑重的阐述着自己的理论,“爸,您爱看的007电影里,詹姆斯·邦德曾经对一个私人银行家说:如果连瑞士银行家都不能相信,那么世界将会怎样?
在我看来,对于那些迫切需要安全感的人来说,世界上值得信任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自己,另一个则是瑞士私人银行家。
而对于管理着巨额财富的私人银行而言,他们将这种迫切需求发挥到了极致,低调的确更容易让人有安全感,事实上,瑞士拥有世界上最让人放心的银行这点毋庸置疑,从您踏入银行大门的那刻起,您与银行发生的一切都处于保密状态,哪怕你最后没有开户,同样,即便在您取消了账户之后,您的个人信息仍然是一个秘密,整个过程密不透风,只要您没有触犯法律,这些秘密会烂在银行里。
这是我的亲身体会,至少我个人跟瑞银的合作,到目前为止非常愉快,因此,我强烈支持我们的银行按照瑞士的传统模式来管理,以客户为核心,尽可能的避免自身利益与客户利益发生冲突,这样才能保证银行经久不衰,延绵上百年。”
杨橙偷偷的问过老妈,原来是因为自家银行总部选址的问题,进而衍生到银行的安全性以及如何管理的宽泛话题,目前,老爸的理论占据上风,压的爷爷毫无反驳之力。
撇了撇嘴,他觉得大家就是觉得海上太过无聊,存心找刺激,心中腹诽道,“真够无聊的,到现在连银行的影子都没看到,去经营个鬼啊?”
不过,关于老爸的观点他还是部分赞同的,在美国和英国这两大流氓没有介入之前,瑞士银行的这种安全特性,确实让人心安。
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瑞士当局于1934年颁布的联邦银行法,其著名的47条明确规定,任何银行职员都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守其与客户往来情况及客户财产状况等有关机密,而且保密协议终身生效,不因为银行职员离职、退休、解雇而失效,如果有人泄漏客户和银行信息,都将面临高额罚金乃至牢狱之灾,在这些银行里,不准拍照,不讲姓名,有些甚至不设招牌,只标有经营者的名字。
也正是由于瑞士银行界的得力保护,瑞士一度被视为全球的“黑金天堂”,这引起了全球几大流氓,额~是几大国家的强烈不满,瑞士当局也不得不听取国际社会的呼声,如今,其银行保密系统也不再是铁板一块。
瑞士当局与几大国家达成协议,当涉及各国zf追缉的du~品走私、贩~卖武器、恐怖主义、严重贪污等罪犯,瑞士银行将不再保密,但也只有当原告提供账户存在的有效证据之后,法院才能调动有关银行数据,总之,需要通过法律来决定是否需要公布储户信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瑞士的银行保密法仍为私人财富提供最有效的保障,因此全球仍然有三分之一的私人资产都汇集在瑞士的私人银行。
换个通俗的理解,只要你遵纪守法,瑞士银行方面将对你的个人信息及账务情况进行永久保密,可一旦触及各国法律,那就什么都不用讲,老老实实的交代干净,反正你不交代银行方面也会交代的。
其实在杨橙看来,这纯粹就是忽悠人,变相的向几大流氓妥协,去问问那些选择瑞士银行存款的家伙,哪个不是为了账户的私密安全才选择将资金存到瑞士的?能有这么多资金的人又有几个屁股底下是干净的?
第三百二十三章 锁定波迪尔银行
(本章可选择性订阅,科普内容较多~\\(≧▽≦)/~)
当然,成为全球财富的保险箱,瑞士的法宝当然不仅仅保密法一个。
瑞士传统私人银行一个更重要的特点是合伙人制,其经营者必须对银行经营和客户利益负起个人的无限责任,这是他们与瑞银、花旗等大型金融集团的最主要差别。
也就是说,私人银行家甚至以全部家族资产做抵押来保护其客户的利益;相反,如果是股份制银行倒闭了,其客户只能依据这家银行的账面资产获得全部或部分赔偿。
事实上,要让管理着数千亿瑞士法郎私人银行倒闭那是很困难的,而如果是富国银行倒闭了,那就没那么好运了,想想次贷危机是怎么来的,就知道美国人为什么不愿意存款了,一家储蓄银行没了存款那还玩个屁?
传统私人银行的这种特点,对于高端客户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最重视的问题无非是——如果出了事,最后由谁来负责。
合伙人制度由于对客户权益有绝对承诺,更由于合伙人是世袭银行家族,银行以家族名字命名,保护过去两百年的成果和家族的名誉,这份责任格外沉重,因此这种私人银行开展业务会非常谨慎和保守,这份担当无论是对客户或是银行都具有积极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绝大部分的瑞士私人银行不愿意扩张的原因之一,有的时候小即是美,大型银行的吸引力在于它们具有市场渠道和购买力,而小型精品银行则被认为更能提供贴身的个性化服务,在那些“小而精”的私人银行里,客户们会喜欢被当成家庭成员那样受到呵护的感觉。
英国经济学家修马克在三十多年前出版的一册《小即是美――以人为念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