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49 章(1 / 1)

美利坚纵享人生 小鹿爱小胖 2000 汉字|57 英文 字 2个月前

还有一家德国的公司,丘吉尔认为英-波石油公司虽然还不大,但完全是英资的,只要波斯的石油资源足够丰富,就应该向英波公司采购。

1913年,海军部的20万桶订单并没有让格林韦满意,他认为公司如果不能得到zf更大的支持,生存都是问题,遑论发展?

格林韦也算是猜透了丘吉尔的心思,他放出风来,说壳牌有意收购英-波公司。

果然,海军部积极响应,迅速派出一支由一位海军上将和一位石油专家为首组成的调查组,奔赴波斯考察,三周以后,调查组报告英-波公司的开采和炼油都十分令人满意。

随即海军部和英-波公司签订了两份合同,一份是关于国有股股权和公司治理的合同,合同规定政府向英-波公司投入200万英镑资金,并占有多数股(51),由zf派出两位董事;

一份是zf采购合同,海军在20年内采购4000万桶燃油。

合同必须通过议会下院多数票通过才能生效,尽管当时的媒体充斥了对这一合同的质疑,不过由于丘吉尔和外交大臣皆表示支持,英国议会下院以191票对67票通过了“英-波石油公司筹资法案”。

当然了,虽然zf控股英-波石油公司,但是却并不干预公司的商业运营,在董事会层面的否决权也仅仅限于外交事务,这些事项都写在第一份合同里,并且一直得到履行。

然而60多年后,在1974年发生了一件事,生动地表现了这种zf-企业的关系。

1973年10月,埃及总tong萨达特发动了对以se列的赎罪日战争,阿拉伯国家随即动用了“石油武器”,造成全世界石油供应的短缺。

英国恰好发生煤矿工人的大罢工,缺煤少油,严重的能源问题让当时的首相爱德华·希思伤透脑筋!

他约见了b董事长德里克和壳牌公司的麦克法兹,要求他们不要削减对英石油供应,壳牌一口回绝,理由很简单,公司股份的60是荷兰人的。

这也是60年前丘吉尔曾经担忧过的对石油的控制权问题,b倒是由zf控股,但是德里克的回答,同样让希思毫无办法。

德里克说,“您是作为股东还是作为zf这样要求我的?如果作为股东,您应该知道我们的多个海外子公司都存在被所在国国有化的危险,如果您是站在zf的立场,那么请给我们下达书面命令,提出明确要求,我会当作不可抗力因素对待”。

希思对此很生气,愤怒的表示,“你知道我不会这样做!”。

后来,希思因为解决不了能源难题,被迫下台,退休后,热衷于指挥交响乐队,在指挥和演奏家之间大概不存在zf和企业、工会之间这样的难题。

不过这次的事件,造成了b石油和英国zf之间的一道裂痕,之后很长时间都一直存在。

英国人在波斯开掘了第一桶金,由于没有侵略殖民这个国家,所以一直保持着和什叶派恺加王朝外交上和商业上的紧密交往,两个国家实力对比悬殊,可是开采石油还是要付出不菲代价给波斯国王。

为了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1925年,英国暗地支持波斯近卫军团哥萨克旅旅长礼赞·汗·巴列维发动军事zheng变,结束了恺加王朝的统治,开始了巴列维王朝。

礼赞·汗国王并没有像英国人预期的那样接受英国人的摆布,他一方面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什叶派宗教人士在司法和国会中的影响,一方面向德国示好,试图摆脱英国,避免被当成傀儡,b石油公司的利益反而受到影响。

1929年,由于华尔街的金融崩溃,带来全世界范围的大萧条,1931年美国市场每桶油价格降为65美分,而萧条之前的1926年价格是188美元。

b公司为此在波斯大裁员15000人,年度支出从820万英镑削减到270万英镑,不仅收入因为价格减少,连市场分额也受到北极熊石油倾销的打击。

不得已之下,1932年,b和壳牌联手建立在英国市场的统一的销售公司壳牌-x和英国石油公司,以对抗苏联石油和老对手标准石油。

1932年6月,b公司致电波斯zf,通知上一年度的矿区租借费用减为30万英镑,比1930年度减少了100万英镑,礼赞·汗国王将来电付之一炬,宣布取消前朝同达西签订的合同。

b当时的董事长卡德曼不相信波斯可以轻易撕毁合同,他告诉波斯驻英国大使,“好比双方下棋,第一位棋手把棋盘上所有的棋子都吃掉了,然后要我们走下一步棋。我们表明这不是下棋之道,对方还感觉很惊讶。”

小弟受欺负了,老大自然要出来找回场子,于是英国zf很快介入,外交副大臣伊登向德黑兰发出外交照会,要求波斯zf取消决定,同时内阁还向设在日内瓦的国际联盟提出呼吁,请求国际社会给予重视。

第两千一百零一章 求订阅

经过数次谈判,b方面还是妥协了,1933年4月,卡德曼主动修改了原租借合同,主要是把原合同中给波斯当局的16的净利润提成,转变为按照开采量每吨支付固定费用。

这个改动表现出一种诚意,其实也是对前一年所发电报的修正,毕竟b的纯利润不是波斯可以控制的,如果b公司每年都没有利润,岂不是可以永远无偿开采波斯石油了?

卡德曼带着这份新的合同草案亲自来到波斯,并且很快得到国王接见,国王相当热情,告诉他,“我们只想重新开始”。

可是接下来依据新协议草案的谈判又因为分歧太大,陷入僵局,长达10个月的漫长博弈,就看谁先“将军”了。

卡德曼准备了最后一步棋——逼宫,他紧急要求见国王当面辞行,说谈判破裂,必须回去了,国王马上挽留,说他可不愿意让尊贵的客人那么早就离开。

果然,接下来,双方很快达成了新的租借协议,新协议除了体现每吨固定费用之外,还增加了红利分享比例以及最低付款额:每年不得少于75万英镑。

卡德曼的逼宫不是为了绝杀,是为了尽快下成一盘和棋,其实礼赞·汗·巴列维国王也是如此。

大萧条的阴影逐渐过去之后,b公司在波斯的开采量暴涨,波斯zf也获得了大笔收入,1937年达到了历史性的350万英镑。

国王和b公司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巴列维国王十分重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1935年,他决定把国名由波斯改为伊ng。英-波(斯)石油公司随即更名为英-伊(ng)石油公司。

英-波石油公司除了占据波斯的石油大本营,还把触角伸到几乎所有海湾国家。

首先是隔壁邻居伊克,这要追溯到1901年,马里奥特代表达西在德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