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权的,首先,可以先看看由大卫芬奇导演的电影社交网络,这部电影正是以扎克伯格创造facebook的故事为蓝本改编的,从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扎克伯格多面的人性。
事实上,电影中的很多情节都是真实的,比方说,扎克伯格在哈佛读书时,正是以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剽窃了两名学长的创意,做成了facebook最早的雏形。
没错,后来那两名学长把扎克伯格告上了法庭,他赔了俩人6500万美元了事,创意这种东西并不受到法律保护,所以也没有人能真的拿这件事儿把扎克伯格怎么样。
当然,有人说,他两个学长凭两个创意就拿到3000多万美元,已经足够了,不能再贪了。
可事情不能这么想,如果这两个学长自己做出脸书呢?他们是不是也可以登上服不服榜单前十了?
3000万和300亿的差距有多少个零知道吗?
这就不得不提小扎的血统了,作为拥有悠久经商传统的犹太人,扎克伯格的商业手腕不可不谓之不老辣。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他就轻松的踢走了最早的合伙人。
现在在z国互联网纵横天下的小马哥,当年也曾被小扎算计过当年趁着小马哥做一次背部手术的功夫,扎克伯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购了他一直想要收购的,让企鹅丧失了遨游四海的大好机会,这几乎也堵死了企鹅最后一次出海口。
不知道小马哥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没有吐血三升?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可以说小扎技高一筹。
而在对待员工的问题上,扎克伯格的人品暴露无遗,并不是一贯保持着他名声在外的民主风格。
有不少离职的脸书老员工曾在采访中吐槽,扎克伯格曾经因为对一个员工写的代码不满意,把一杯水倒在了员工的电脑上。
扎克伯格还常常拿着一把rb军刀在办公室晃悠,如果你干的不够好,他会随时威胁道要砍掉你的脑袋。
所以,从本质上说,扎克伯格和过去的老资本家没有区别,他们追求的,就是获取更多的利益,控制更大的市场,乃至绑定或获取更大的zz权力。
非要说扎克伯格唯一特殊,或者说天才的地方,就在于他善于营造形象,善于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普普通通、简单阳光的大男孩儿,让所有人都觉得他是那么的亲切、善良、聪明、可以依靠。
对了,还很能忽悠,这几乎是成功资本家的又一特质,要是没有长一张好嘴,就缺了很多曝光率,能说,也能给人一副你很睿智的印象。
之所以花费近3000字来评价小扎这个人,就是为了接下来一章做铺垫,这家伙主动找上门来,肚子里绝对没憋什么好屁!
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 效仿wx(求月票)
“坐吧,我这你也不是第一次来”
抛开正式商务见面那套繁琐的流程,两人直接在办公室相对而坐,杨橙显得很随意,好像在招呼老友。
而小扎更随便,一身万年不变的纯色t恤配牛仔裤,刚刚跟他一起的女秘书打扮的都比他正经。
“你的办公室是我的三倍大”小扎接过杨橙递来水晶酒杯。
刚刚杨橙按惯例问客人想喝什么,结果小扎上来就说威士忌,这可是上午!
杨橙没办法,自己也倒了一杯奉陪。
“这不重要,你要想,随时可以大我十倍,还是说说你来的目的吧,在外界看来,我们现在应该是死对头”杨橙毫不客气的说道。
小扎翘着二郎腿,把玩着酒杯,也不喝,怔怔的看了几秒钟,忽然开口问道,“你有没有想过卖掉公司?”
杨橙一愣,“你是来跟我开玩笑的?”
“我认真的准确的说,卖掉头条a,安心做脸书的大股东。”
“我还是认为你在开玩笑,你知道头条a的价值,一旦上市,体量不次于脸书。”
言外之意,虽然你不差钱,但仍然买不起。
小扎倒是不觉得意外,反之,如果杨橙一口答应了才叫意外。
不过他心里早有答案,刚刚就是随口一问,“好吧,我知道不可能,当我没说过。
那么,说说我来的目的吧,脸书要转型了。”
杨橙诧异道,“我虽然有脸书的股票,但。。。”他想说的是,你脸书转不转型告诉我干嘛?
小扎摆了摆手打断,“听我说完,这次转型是战略调整,不容有失,所以我希望我们两家可以暂时放下成见”
杨橙眯着眼睛,他好像明白了,小扎的意思是,不希望自己在他转型的关键时刻捣乱,理是这么个理,可凭什么?
当然,他没有直接这么说,但表情已经很明显了,老子凭什么听你指挥,而且你先前给我捣乱的时候,可没提前打招呼。
而是试探道,“怎么转型?”
小扎含糊的说了一句杨橙也没听清,不过他多少猜到了一些。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脸书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社交霸主”,头条在社交属性上几乎等同于无,也就是短视频打开了一些渠道,但距离脸书还有很远的距离。
这一点杨橙看的很清楚,没有盲目自信。
脸书旗下拥有facebook、四款应用程序。
除“母舰”脸书外,“三驾马车”各自坐拥超过10亿用户,四款应用就像数字世界的“城市广场”,帮助人们相互联系。
这样的矩阵,是刚成立不到4年的头条难以比拟的。
然而脸书这些年接连暴露的问题,比如泄露数千万用户数据;牵涉“外国势力干预美国选ju”;纵容“煽动暴力”言论;收集用户数据并精准投放广告的盈利模式招致质疑等等,都令脸书声誉日益恶化,股价随之受挫。
四面楚歌之下,小扎光秃秃的道歉已经不管用了,必须要做些什么逆转颓势,否则脸书离末路不远了。
但脸书已经形成了规模,随随便便的一个改变,都有可能牵扯全局,这个时候,小扎其实能做的不多。
在杨橙看来,也许脸书要效仿t了,注重的社交和跨平台社交,是如今比较流行的两个要素。
现在更多用户倾向于在“客厅”里进行一对一或小圈子交流,所以像t这种注重的平台,将脸书那种开放平台更加重要。
不过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母舰”和“三驾马车”的互通性,这意味着数十亿用户或可通过一款“端到端”的“超级a”实现跨平台互动,颇有分久必合的意味。
此举的好处不用多说,将为用户提供更便利、更具吸引力的体验,或有更多用户再次被激活。
不过弊端是,每个端口都有自己特有的舒适圈,一旦打通,不说软件融合的问题,单单是用户能否适应这款超级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