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76 章(1 / 1)

美利坚纵享人生 小鹿爱小胖 2000 汉字|19 英文 字 2个月前

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就值得玩味了,马丁内斯屡次提起她性格怪异,那究竟是有多怪异,才让各大品牌都留不住这位天才设计师?

不过杨橙翻遍了记忆,确信自己没听过这个名字,按理说这种人他就算不认识也应该有所耳闻才对,千万不要老外的八卦心,这么有个性的人,过往的事迹早就应该传遍时尚圈了才对。

至于她提出的那两个要求,在杨橙看来,只有第二个才是最终目的,第一个不过是用来讨价还价的借口。

“先继续考察着吧,两个候选人也都别放弃,保持接触。”

说完,再次拿起咖啡杯喝了一口。

马丁内斯知道这是送客的意思,没再多留,一口干掉了杯中的咖啡,告辞离开了办公室。

杨橙琢磨了一会儿,还是没忍住好奇,给老妈打了个电话。

“哟,难得接到你的电话。”刘芸没正经的跟儿子打趣。

杨橙捂着脸,即便此时办公室只有他自己,也有种丢脸丢到全世界的既视感。

“老妈,您那忙不忙?”

“还好,有事你说吧~”

“是这样,我想跟您打听个人,艾尔莎梅伦,你知道这个人吗?据说在各大奢侈品牌都呆过。”

“艾尔莎梅伦?”刘芸惊讶的反问,“你怎么想起问这个人了?”

杨橙笑了笑,“这么说老妈您真认识?”

“呵呵,时尚圈里应该没人不认识她吧,才华跟脾气成正比,没人能受得了她,我跟她见面不出10句话就得不欢而散。”

于情于理,杨橙都不会觉得是老妈的问题,不过他还是好奇,究竟这个艾尔莎做了什么?搞得天怒人怨~

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大导演的素质

“那您怎么评价艾尔莎?抛开个人的情感因素,客观点说?”

但我要说的是,所有这一切似乎都不会给这个房间里的人留下什么印象。仿佛这么多的坏消息早就渗透了这个地方的气氛,以致这里的任何人都对它产生了免疫力。”

这就是《纽约时报》的总编辑,对本报最有“权势”的部门——新闻编辑部的形容。

如果是普通人听起来,一定会觉得荒诞,但在座的人无不是对这个行业有过接触的,他们知道迪恩巴奎特的描述无比准确,那才是一家报社编辑部最真实的样子。

迪恩巴奎特晃着酒杯,脸上带着莫名的自豪,接着道,“在我们编辑部流传最广的是中世纪的一则寓言一位旅人遇到三位石匠,分别向他们询问,‘你在干什么?’

第一位回答,‘我在砸石头。’

第二位回答,‘我在做一块奠基石。’

第三位则回答,‘我在建一座教堂。’

这就是我留下来的原因。”

迪恩巴奎特回忆着初进报社时的情景不无动情的说道。

这时,那位男编剧问道,“能说说你对你们报社编辑和记者的看法吗?”

迪恩巴奎特想了想,“首先你要知道,消息如果不被报道,就没有任何影响。

这是我对新闻媒体存在的重要性的基本看法。

在这个基础上,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在我看来大多数记者都不安分,都是喜欢偷看下流场面的人,他们吹毛求疵,喜欢在各种人身上和各个地方寻找瑕疵。

对他们而言,有诱惑力的不是日常生活的健全场面,而是诸如骚乱和抢劫、国家分裂和轮船遭难、银行家流窜到里约和烧死尼姑之类的事情。

荣耀是他们的追求,壮观是他们的激情,而正规却是他们的敌人。”

斯皮尔伯格听到这句话,激动的对编剧说道,“把这句话记下来,我要用在电影中。”

迪恩巴奎特没有理会,继续自己的回答,“如果没有新闻界的介入,zz家们就知道他们没有必要发表演说了,民权游行者就会推迟他们的游行,危言耸听者也要撤销他们可怕的预言了。

说到这,我必须要提一下我的偶像,也是我的前辈卡尔范安达,他是上世纪初的时报总编辑,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报人,而且还是一位学者,一位数学天才。

正是范安达先生推动了《纽约时报》扩大对极地考察和航天事业的采访,为报纸在空间时代的形象奠定了基础。

他也是第一个把爱因斯坦的错误公之于众的编辑。”

斯皮尔伯格隐约觉得卡尔范安达是位很好的原型,可以以此为基础塑造角色,于是他拦了一句,“能详细说说这件事吗?我指的是他将爱因斯坦的错误公之于众的事情。”

迪恩巴奎特点点头,“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具体的事情我可以找到当年的报导给你们,报社有档案记录,大概情况是一次在审查一篇关于爱因斯坦的课程报道时,范安达先生发现这位物理学家在一个方程式上犯了错误。”

他在说的同时,编剧正在疯狂的敲击着键盘,打字速度快的飞起。

美利坚纵享人生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泄密事件

“还有什么吗?关于这位范安达先生?”

“五角大楼文件事件”中,国fang部的机密文件被媒体揭露,联邦zf名誉扫地。

为此,zf试图以“泄露国家机密”等罪名起诉新闻报导的编辑,以期挽回些面子,但最终,法院顺应民意,没有对渉事编辑和记者采取惩罚措施,而是保护了他们的言论自由权。

不过,在资料调查中,编剧发现,当年这起泄密事件最先报导的报纸是《华盛顿邮报》。

这就有些尴尬了,出于剧情考虑,也许将《华盛顿邮报》作为背景更符合逻辑。

可斯皮尔伯格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大导演,还是一位非常懂得资本运作的商人,只见他飞快的给编剧使了个眼色,删掉了资料,扭头对杨橙道,“jason,如果你不介意的话,电影可能会引入《纽约时报》的竞争对手,使得剧情冲突更加戏剧化~”

美利坚纵享人生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赵大姐的请求?

竞争对手?

《华盛顿邮报》?

杨橙犹豫了一下问道,“关于两家报纸的定位?”

斯皮尔伯格立刻给出答案,“如果非要分出正反派的话,《纽约时报》无疑是正派,并最后取得胜利。”

如果是这样的话,杨橙觉得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再好的京剧名角儿,也需要同行们来衬托。

“好吧,我这边没有问题,但电影方面的事情,还需要唐娜给出建议,你们这边一旦确定剧本框架,新时代影业那边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