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6 章(1 / 1)

舰娘之血统 王子虚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上方,缓缓抽出了腰间的指挥军刀,遥遥指向前方,闭起了一只眼睛,睁开的瞳孔中闪烁的细微的电光。

而她的前方舰首的主炮已经进入了蓄能状态。

“蓄能:3——2——1,发射!”

南昌的声音发出的同时,炮口爆发出一股炽烈的火光,这不是普通的火焰,而是高温高压下产生的等离子体。

与此同时,一枚特制的实心炮弹被击飞出去。

此时的炮弹速度逼近10倍音速。

炮弹表面与空气摩擦产生了极高的温度,却又难以散发出去,隔热材料和周围的空气被电离,形成了一层高温电离质。

等离子体形成的“鞘”套在炮弹上,和电磁波相互作用,导致用于通信的电磁波传输大幅度的衰减然后直接散射掉。

从雷达上看,目标炮弹直接“黑了”,“没了”,无线电无法通讯,这就是高速飞行器的“黑障”状态。

在空气阻力的影响下,炮弹的速度逐渐降低,降低到7倍音速以下时,雷达终于逐渐能够正常观测。

但是当它再次出现在雷达视野中的时候,它已经到了目标跟前了。

电磁炮不是激光炮,射出去的不是能量,仍然是正常的炮弹。

只要是炮弹,走的就是抛物线,就是这个弹道相对非常的平直而已。

当力量衰减的时候,终究会降落下来。

电磁炮仍然能够正常攻击视野外的目标,并不是只能一直笔直的飞出去。

沐风通过预警机,看着400公里外的那座岛,以及天狼星设置的目标点。

炮弹很快就出现了,距离400公里,但是炮弹抵达只用了3分钟左右。

仍然有差不多6倍音速的炮弹,撞在了一块面包车那么大的石头上。

“轰……”

一声巨响,这块石头被单纯的动能撞的四分五裂,碎石滚得到处都是。

沐风吐了口气:“这威力可以啊,就是距离太远了精度差点……”

天狼星面无表情的报告道:

“普通炮弹400公里射程测试结果,未命中,偏离目标368米,炮弹仍然具有相当高的杀伤力,继续测试!”

南昌用力的握了握拳头,一脸的兴奋:“这炮真的够劲!”

至于说首发没有命中,这太正常了,这可是400公里的射程,而且用的是普通炮弹,要是一发命中才有鬼了!

南昌根据天狼星姐妹制定的测试方案,继续不断的蓄能开炮,目标仍然是400公里外的那块在地图上被标注为a的石头。

南昌一发一发的射击,每射一发天狼星公布一次数据,持续了20发之后,天狼星宣布:

“目标不变,炮弹类型不变,现在开始全速射击。”

“明白!”南昌答应一声,开足了马力,将电磁炮的蓄能释放装置工作效率提升到极限,一枚一枚的炮弹接连不断的射出去。

因为距离实在太远,南昌前前后后射了一百枚炮弹仍然没有一发命中。

最远的一发偏到将近一公里以外,最近的也相隔十几米。

不过南昌和天狼星、海王星三人看着这些数据都还算是满意。

因为现在打的一个汽车那么大的石头,长度只有几米,如果换成长度二百多米的军舰,现在已经命中很多发了。

海王星姐妹不断的记录各种数据,当觉得一个条件下的数据足够之后,就让南昌调整参数,更换目标,测试不同量级的射速、射程、命中率。

四个人在海上测试了整整一个下午,对于基本型155毫米电磁炮的各种性能都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

对于电磁炮进一步的改进方向和其他的应用前景也有了初步的规划。

海王星总结了一下收集到的各种相关信息,形成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文档,打印出来交送给了沐风。

213、取巧的改进方案

当天傍晚,沐风一边吃饭,一边看海王星打印出来的总结:

基本型单装155毫米电磁炮,能量转化率75,最大炮口动能290兆焦。

以055全电推改进型导弹驱逐舰为平台时测得的数据,按照不同的最大炮口初速分成三个典型的档位。

高档。

炮口极限初速10倍音速,最大射程600公里以上,有效射程400公里。

停船设计时,舰体电力系统供应的能量最大可支持25发每分钟的射速。

但是受限于储能、供能设备效率、炮管及炮弹的承受能力,实际最大射速为12发每分钟。

在船体以35节速度航行时,能够维持10发每分钟的射速。

以10倍音速初速射击时,炮口动能过于巨大,暂时无法使用制导炮弹。

中档。

炮口初速7倍音速,最大射程400公里以上,有效射程380公里。

船体35节航行时,最大射速20发每分钟,停船时射击时理论最大射速40发每分钟,实际最多25发每分钟。

低档。

炮口初速5倍音速,最大射程260公里以上,有效射程200公里。

船体35节航行时,最大射速40发每分钟,停船射击时理论最大射速100发每分钟,实际最多50发每分钟。

整体数据报告的最下面,是每种状态下面的炮弹散布和详细数据,沐风只能看懂个结论。

最后是升级和改进方向。

升级改进方向1:

继续提高储能设备效率,提升炮管以及炮弹承受力,争取达到三种档位下停船时的理论最高射速。

或者,加一套储能设备,同时加一根炮管,虽然额外占用空间,但是可以直接最大化利用能量。

升级改进方向2:

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率,目标90。能量利用率越高,则散失、转化为热量的能量越少,有助于提高射速、精度、制导能力。

升级改进方向3:

研发新的炮弹材料,制作能够承受10倍音速初速的制导炮弹。

看完报告之后沐风稍作思考,超高音速状态下,炮弹材料的耐受力格外的重要,电磁炮炮弹比炮管更加吃材料。

在舰娘科技树上,新材料研发难度比地球降低了无数倍。

不知道方向可以反复尝试、方式实验,几乎没有成本也不消耗多少时间。

但是即便是这样,目前仍然没有搞到可以在10倍炮口初速的条件下实现制导的材料,这东西真的困难。

不能制导的话,这门电磁炮10倍音速下的射程数据只是看着好看而已。

400公里以上射程上对战列舰的命中率不超过10,对驱逐舰更低。

虽然7倍音速下的数据已经很好看了,但是10倍音速的材料还是要搞,不然以后做下一代超高音速反舰导弹的时候,制导问题仍然是个麻烦事。

高超音速下的制导材料只能慢慢来,沐风决定先搞定第一个小问题。

增加一倍的储能设备,增加一根炮管,这只需要一个很小的科研方案,就能让电磁炮暂时发挥最大的效果。

沐风直接进系统,建立了相应的科研方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