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7 章(1 / 1)

抗日之铁血兵王 紫色蔷薇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中平原,黑龙江、古林、辽宁、热河、绥远、察哈尔、河北7个省完全成了的地盘,再加上北平和天津等几个重要大都市,连老蒋都有点羡慕了。

幸好薛岳也算是争气,继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后,薛岳指挥第九战区的部队对日本支那派遣军展开了反击,部队连战连捷,现在已经将日本人彻底赶出了湖南。

另外在缅甸战场上盟军也是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云南省政府也不错,龙云主席指挥25万大军强势收复腾冲等地,将日本人彻底赶出了云南省。

捷报不断传来,也让纠结了很长时间的老蒋终于得到了一丝安慰。不过每当想到他蒋某人轻言放弃了十几年的东北竞然落到了手里,这让老蒋怎么想怎么不平衡。

况且现在马峥所部几乎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所有日战区都成了他们争夺的对象,每歼灭一支日伪军就有一个城市或者地区落人的手里。

老蒋要是不想展就必须提前占领地盘,迫使老蒋不得不向前线增兵,同时严令各地的部队立即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然后对辖区内的日伪军动进攻,抢夺地盘

其实老蒋并不知道,这正是马峥制定的逼蒋抗日的最厉害的一环。老蒋要是不希望展的太快的话,就必须自己从日本人手里抢地盘,抢地盘就必须同日本人交战结仇,这样一来就算是日本人有心放水都不行。

总的来说,这段时间不管是延安方面还是国民政府都收复了不少地盘,同时也打了不少胜仗,让国际社会刮目相看。

老蒋页打蛇随棍上,趁机向罗斯福总统提出1o亿美元的贷款,也许是国民政府这段时间的表现确实不错,再或者是因为其他的一些因素,老蒋提出的请求很快就被允许了。

总而言之,此时整个中国战场上的形势大好,大有收复失地进行战略大反攻的样子。

4月18日,被围困了整整一个半月的清水规矩所部终于坚持不下去了,上午杨成武所部攻破日军的城防工事,战火延伸进了哈尔滨市区。

由于日军的弹药早在两天前就已经全部耗尽,缺少弹药的日本人虽然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怎奈受限太多,最终还是被人攻破了城门,打到中午十一点多的时候,城里仅剩的5万多日军终于彻底崩溃了。

下午6点多,彻底绝望了的清水规矩中将命令被困在哈尔滨广电大楼一带的一万三干多日军向塞北兵团投降,而他本人在下达完命令之后毅然饮弹自尽,一代名将就此客死异乡。

仅仅过了两天日,东南前线传来捷报,吴秀达所部同关东军残部在凤城苦战3天之后终于拿下凤城,兵锋直指丹东,一旦拿下丹东,大军就可以同日军隔江相对了,而且也取得了对朝鲜作战的主动权。

1944年4月22日,马峥以塞北兵团司令员的身份向世界宣告了日本关东军败退出中国的消息,在这份通告中马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国防力量的战斗力。

是役,塞北兵团从1943年9月初开始,到现在整整进行了7个多月,期间上百万大军在中国东北地区转战千里,收复东北地区大小城市144座,消灭日伪军84万,逃亡朝鲜的日伪军总数不足3o万,号称百万精锐的关东军基本上全军覆没。

通告出之后,国民政府以及苏联政府、美国政府在第一时间来贺电,随后英国、自由法国等西线战场上的国家也来贺电,庆祝中国人民取得重大胜利。

整个解放区以及国民政府控制的国统区一时间陷人了欢乐之中,而日本国内以及日本控制的敌占区内则是如丧考妣,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

关东军惨败的消息传回国内,日本民众大惊失色,在他们的脑海中,关东军就是代表着胜利,他们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代名词。

尽管日本政府还想掩饰失败,不过由于塞北兵团以及盟军方面的大力宣传,日本政府根本堵不住悠悠之口。

日本民众要求政府立即处置山田乙三那个愚蠢的家伙,换更有能力的将军前往朝鲜收拾局面。而更多的人却是将战争失败的原因归结于政府的失策,应该由内阁承担责任,一时间整个日本国内风起云涌。

4月27日,迫于国内的压力,日本天皇作出决定,东条内阁辞职,由6军大将小矶国昭担任相组阁。

连续的失败让日本政府意识到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6军将领担任相,不过符合条件的6军大将确实不少,不过能脱开身的却不多。

裕仁天皇和军部日本把6军大将翻了个遍,现有威望又有能力的都在前线脱不开身,而小矶国昭居然在1o多年前就在参谋本部和6军省干过,退役后又担任过两届拓务大臣,可见文武双全,最后小矶国昭得到了重臣与天皇的垂青,成为了新相。

同时日军大本营作出决定,命令山田乙三大将立即回国述职,同时6军大将阿部信行立即前往朝鲜,担任朝鲜第九任总督兼关东军司令官,负责朝鲜前线的所有军政事务。

正文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东条内阁倒台(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东条内阁倒台(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马峥没有想到他动的这场战役竟然会直接导致东条内阁倒台,历史上东条英机是1944年底才被迫下台的,原因倒是和现在相差不多,都是因为战事失利而遭到民众的质疑,进而被政敌攻击而下台的。

其实早在中途岛海战日军大败之时,东条英机的地位就飘摇欲坠了,不过由于海军害怕承担责任,所以有意隐瞒战争结果。

因此此战虽然日本海军遭到百年来的第一次惨败,损失颇为惨重。但是做为相的东条居然被蒙在鼓里,全然不知。但是知情者却把责任归结到了东条头上,就连裕仁天皇也对东条英机领导的内阁很不满意。

东条英机下台的消息传来马峥大喜,不过他很清楚东条英机下台那是必然的事情,只不过要比历史上提前了一些而已。

殊不知东条英机的悲剧在他一上台的时候就已经注定,树大招风,出头的椽子先烂。

刚上台时,东条英机身兼相、6相和内相三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在威风凛凛声威赫赫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再加上东条英机这个家伙也是一个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