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2 章(1 / 1)

悠闲四福晋 鱼丸和粗面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意不错,趁着如今大哥一蹶不振,他刚好加深在皇阿玛心中的好印象。

“皇阿玛,我大清天朝上邦,岂能让洋人欺瞒……”

太子慷慨陈词,力主要给洋人一个好看,维护大清的威严。

康熙满意的点头,先前太子的脾性太软,如今总算有了几分刚性。看着那些纷纷附议的大臣,他又有些忧心。

他正春秋鼎盛,朝中却有不少人倒向了太子那边。尤其是索额图,当年平三藩后,他手下可以凝聚着不少文武大臣。上次就是他撺掇着,扣下了救命的金鸡纳霜。如果再来一次,那坐在这把龙椅上的还会是他么?

“胤褆你来说说看。”

从上朝到现在,大阿哥站在那,如冷漠的站在那如一柄出鞘的剑。如今被问话,他深呼吸一口气,眼中是一片沉寂。

“儿臣愿领兵出征,荡平倭寇和洋人!”

说完后,他的嘴便如蚌壳般紧闭,再也不发一言。

“众卿以为如何?”

户部官员再次说出了根本问题,国库缺口严重拿不出钱。众人沉默了,打仗打得就是钱,没钱等着吃败仗吧。正在此时,武官队列最后突然有人站出来启奏。

“哦,乌拉那拉·五格,你有什么话好说?”

“奴才认为,若是开战,并不一定耗费我大清的银钱。长久以来,洋人在广州入关,倭寇于福建江浙一带登陆,两者并无交集。

然实际情况,广州与福建相距并不遥远。若是把通商口岸开在福建江浙一带,洋人生意受到影响,定会与倭寇产生摩擦。如此,我大清派军镇守,调节双方矛盾即可。”

康熙的眼睛亮了,满朝文武也恍然大悟。四爷低头站在人群中,微扬的唇角透露了他此刻的心情。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么好的事情当然要让给自己人。

既然太子做了初一,那他也没必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他将最主要的法子交给了岳父和舅兄。

至于他,一个骑射在众兄弟中垫底,对行军打仗丝毫不动的阿哥,怎么会想出如此精妙的主意?而岳父费扬古,那可是战功赫赫,此事出自五格之口,没人会怀疑到他身上来。

稍后的早朝进行的非常顺利,有大臣提出台湾海峡的安全问题,都很快被驳回。

洋人能不能通过台湾郑氏的封锁,跟大清有什么关系。开阜是他们求的,此项问题不该属于大清管辖。

最大的经费问题解决,康熙当朝下旨。官员有发现吸食福寿膏者,一律革职,三代之内永不录用。旗人吸食者,除旗籍全家逐出京城终身不得回京。至于汉人,吸食者不得参加科考。

以洋制倭之策,则交由六部拟出具体章程。驻扎军队除去当地总督直属之外,朝廷也将派人前去监管。

至于监管之人,康熙扫了眼下面跪着的儿子们。这两年太子势力逐渐变大,索额图在外行为不检。老大最近闷坏了,且他于军事一途的确有与众不同的天赋。派他出去呆一段时日,似乎也不错。

打定了主意后,心情轻松地康熙宣布退朝。

胤禛低头退下,肩膀被人一拍,果然是太子。

“四弟这是何意?”

胤禛小声回答着:“弟弟的为人,太子哥哥还不了解?”

含糊的话语,加上确定的语气,太子心中的那点怀疑终于抹去。这个弟弟自小就对骑射不感兴趣,如此短的时间内怎会想出这么老道的主意。

------------

第一百章

皇帝关注的事,向来是六部官员的焦点。有了他的监督,一系列的章程以飞一般的速度拟了出来。

从某种层面来说,康熙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皇帝。如果他跟李世民那般,有一半汉人血统,可以名正言顺的坐拥汉室江山,他也就不会那般防备汉人,或许康乾盛世可以转变成另一个贞观之治。

但凡事从来没有如果,佟佳氏虽是汉军旗,但人却是地地道道的满人。

言归正传,汉民族能领跑所有民族几千年,证明了它本身就是个优秀的民族。其族民的聪明才智,不是清军入关杀一杀就可以磨灭的。皇帝下令,大臣们绞尽脑汁,想出的许多章程竟然令他啧啧称奇。

李光地交上来的折子中,很明确写着对洋货课以重税。并且列出了户部讨论后比较合适的税率:五五之数。

也就是说洋人赚二两银子,有一两要上交大清国库。

“皇上,我天朝上邦,如此做法有失威仪。”

四爷低头,默默听着前面的唇枪舌战。其实在他心里,要五成那还轻了。这帮洋鬼子最后可是打进了紫禁城。老家都被抄了,可想而知他们抢走了大清多少财富。

既然他们肯跨越海上的波澜,不远万里来做生意,那赚的肯定不只是这个数。但前面提意见的,多是太子一派。满人好面子,如此做正好迎合他们的心意。

二哥终归还是太仁慈了,一路有皇阿玛保驾护航,对于那些黑暗面他知道得太少。

而大哥,最近他正沉浸于大嫂去世的悲伤。

明珠那边揣测圣意,极力撺掇他去南边领兵。大阿哥一方面舍不下孩子,另外一方面在京城他实在触景生情。明珠无奈只得给惠妃传了消息,惠妃很痛快的要求孙子孙女进宫,陪着她老人家。

胤禛合计着,想必大哥心中的天平已经倾斜了吧。

“只有洋人匍匐于脚下,才能显示我天朝上邦的威仪。皇上向来心慈,此番税收上来,定能彻底清理黄淮水患,赈济天灾时流离失所的灾民。天下万民,必会感激皇上恩德。”

李光地如此说道,那些反驳的大臣嘴角直抽抽。

“皇上是大清的皇上,臣以为大清民众过好了,洋人也会看到。到时候他们会远渡重洋,宣扬大清的富庶,传颂您的恩德。”

理由很充分,康熙很心动。道理的确是这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在康熙心里,满人是最重要的。但现在大清夺了天下,汉人也是他的臣民。比起洋人们来当然汉人比较重要,白花花的银子收上来,当然先供他花,剩余的造福大清子民。这主意不错,他非常乐意。

“准凑。”

李光地跪倒在地,谢主隆恩,心里却对费扬古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曾经的九门提督、圣上心腹,揣摩起圣人的心思来就是有一套。欠他一次情,日后也得对乌拉那拉·五格多关心了。

同汉人不同,游牧民族的满人骨子里就有侵略性。

皇上都开口可以收银子了,他们表现得比谁都要积极。这帮爷们积极起来,事情当然很顺利的进行下去。

康熙下旨,广州一代口岸只许走一些日用品。在福建泉州和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