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自身修为不可废(1 / 1)

智者人际 谢镇泽 1495 汉字|0 英文 字 5个月前

第45节:自身修为不可废

从前有一家人,靠着对人下毒发财致富。下一次毒之后,得钱甚多,至于下毒的后果如何,他们从来不去考虑。

全国的人都很厌恶这家人,不敢和他们往来,也不愿和他们共事,害怕被毒死。

这家要为儿子娶老婆,但没有一家肯和他们联姻,都不愿意将女儿许配给这家。大家互相告诫:“这家人热衷于下毒,一心想谋害别人的性命,是世间最令人讨厌的人家。假使和他们联姻结亲,当他们无处下毒时,也许会对自己的亲友下毒,所以不能接近这样的人,要远离他们,就像远离盗贼一样。”

人们还说这家人比盗贼更坏,因为盗贼与人争斗时,相互拳打脚踢,还有强弱之分,不一定人人都死。而下毒之家,悄悄地、不声不响地给你下毒,使你防不胜防,全家人都会被毒死。

由于没有人愿意将女儿嫁给这家的儿子,实在没有办法,他们只好到千里以外,去别的国家为儿子找媳妇。后来终于找到一家。

《下毒之家》

这个故事可以理解为在人际交往,如果本身没有一些令人喜欢的特质,包括自身素质方面,就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自以为是,凡事都是自己好,对的都是自己的,错的都是别人的。他们还常常会这样说:“我与他团结友善,但是他不想与我团结友善。”一个人如果总是自以为是,是不可能做到团结友善的。人都一样,不可能身上没有一点毛病,做事也不可能永远正确。这一点对别人是适用的,对自己也同样是适用的。一个人如果能想到这一点,就要在与人交往时,对于别人的某些缺点和错误有宽容之心,不必事事都斤斤计较。一个人如果能记住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对于自己要时常反省,看看自己有什么对不住人、做得不好的地方,从而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己严、对人宽,就容易做到团结友善。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家有许多很好的教导。古人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句话的一个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君子,要先从自己找原因,严格要求自己,而不能专对别人吹毛求疵。其中还包含着的一个意思是说,与人交往自己要先做好,要先从自己做起,而不能老是指望别人。古人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自己不希望别人所强加给你的,你也就不要把同样的做法强加给别人,这就是俗话说的“将心比心”,“要想公道,打个颠倒”;你自己要想站得住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你自己想行得通也要让别人行得通,不要光说自己的理;对待他人,要拿自己亲近的人为例子,你如何对待自己亲近的人,也要如何对待别人,你善待自己的孩子,也要善待别人的孩子,你尊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同样尊敬别人的父母。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这样做,也就不难达到团结的愿望了。

人生活于大千世界,总是要接触社会,要同他人打交道。在这纷繁的交往之中,首先只有认真约束自己的言行,充分显示良好的修养,方能赢得信任与尊重。下毒之家只会做一些伤害他人的事情,当然没有其他人家愿意跟他们交往。

自身修养可以分为道德、品格、形象等几方面。有些人目光短浅,认识问题的层次低,胸怀狭窄,容不下事,容不了人,听不进不同意见。应该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虚怀若谷,能容四海百川。要互相信任,互相谅解,互相支持,豁达大度,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千万不要在鸡毛蒜皮问题上斤斤计较,搞名利之争、意气之争、面子之争。有些人缺乏光明磊落的品质。有的喜欢传播小道消息;有的喜欢搞亲亲疏疏。这些都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

另外,个人容貌、穿戴、风度的仪表因素,也会影响人们彼此吸引力,尤其是在第一次见面时。但事实上,人际交往的时间越长,容貌因素的作用越小,人际吸引力将从外貌转向内在品质。一个出口成“脏”、尖刻、阴谋、不诚实、不修边幅、着装古怪的人,一般很难交到知心朋友,人际关系也不会怎么好;而一个高尚的人、宽宏大量、穿着整洁的人,往往容易受到人的尊敬,大家也喜欢接近他,这样的人,人际关系一般都很好。因此,我们不但应该对自己的穿着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应培养自身内在的素质和修养。

有些人会经常抱怨很多人很难交往,其实我们更应该看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行为出了错,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是能够顺利交往的关键。